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亲爱的老师: 你好! 首先请你原谅并接受我这封信。这不是我对你的埋怨,更不是对你的指责。我只想让你听听我——你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学生的感受。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2016,(19):22-23
1.倾听,不要打断 静静聆听,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谦虚的表现.你若爱他,就多聆听!“败坏之先,人心骄傲;尊荣以前,必有谦卑.”(《箴言》) 2.说话,不要指责 不要养成指责他人的习惯,尤其是在尚未弄清事情原委之前.很多人做错事情后,更渴望得到接纳,而不是指责——就像你在犯过错误之后所渴望的一样.你若爱他,就不要指责! “我亲爱的弟兄们,这是你们所知道的.但你们各人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  相似文献   

3.
一“你怎么搞的,这袋水果哪有10斤?我回去称了称,7斤都不到,我要退钱。”一个买主愤愤地指责摊主。“你还好意思说我,你给我的5张10元钱,  相似文献   

4.
你所珍视的朋友家庭恋人却伤害你最深你承受着这一切这便是以太存在的原因永远平静的地方便是以太——投稿人Les Paul Chapter1.这个夏天,我怀疑自己患上了忧郁症,最直接的体现是没有像往常一样和我妈轰轰烈烈地争吵,而是在被指责的时候,沉默得一句话也不说……  相似文献   

5.
自从我上次说到作文中有不少学生“指责”父母的爱“自以为是”,很多孩子便写了这方面的文章。课堂上,我读起张蕾的作文片段。“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写作业时不要听音乐!”“我早跟你说过,你就是不听,现在可好……”“你先把作业写完,然后再看电视。”“你怎么这么倔啊?怎么这么顽固?”这是我在家听到最多的话!现在的父母也不知怎么了,什么事都要管,生怕自己的孩子单纯地一步就“误入歧途”——至少,我的父亲就是这样。从学习生活,到衣食住行,他样样过问。那些在我眼里微不足道的小事,在父亲眼中似乎就成了重要的大事;一些我根本没想过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威胁说不会再爱他“如果你不按照我说的做,我就不再爱你了。”这种威胁通常不能实现。因为孩子很清楚这是谎话。欺骗孩子一次,你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得不到孩子的信任——孩子会认为你是个爱说谎的人。这样说会好得多:“我很爱你,但是,你的行为我不喜欢。”听之任之“你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我无所谓。”感觉到你们的漠不关心时,孩子马上会检验:“它”是不是真的。孩子在等待着,你们的指责是否会随之而来。因此,最好用朋友关系取代你们的漠不关心,哪怕是他的行为让你们很不满意。娇惯孩子“我可以自己做这些,我的孩子现在还做不了这些。”如果…  相似文献   

7.
《家长》2012,(2):6-6
“你美得像个天使,我真舍不得扔了你!”“你这么恶心,还敢呆在我家里,我要好好教训你!”每天上学前,四年级学生昊昊都会从冰箱里捧出两碗米饭,对其中一碗米饭尽说赞美的话,对另一碗米饭则指责和谩骂,对第3碗米饭则让它静静地躺在冰箱里,不予理睬。  相似文献   

8.
徐玲 《江苏教育》2007,(5):44-44
最近很多校园在流行一本名为《新来的老师我喜欢》的书。打开活泼的封面,扉页上是作者寄语:“如果你很顽皮,就算你的老师对你一万个不满意.你经常要面对老师拉长的面孔和种种指责,也请你千万不要灰心——因为只要坚信自己是金子.奇迹总有一天会发生!”有着如此暖心和充满力量的话语,难怪此书能轻易占据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9.
2016年的一篇高考作文《每一个生命都无需比较》在网上流传,这既是一篇满分作文,更像是一篇声讨母亲的檄文。考生以一种非常不满,甚至是指责、愤怒的心情,对母亲一直以来的严格要求发出"控诉"。——编者每一个生命都无需比较莫笑梅从我牙牙学语起,你便开始拿我和别的小孩比较,从中你得到了快乐和满足。从我上小学以来,你便习惯拿我的...  相似文献   

10.
蚊子和虱子同去吸主人的血。 蚊子指责虱子:“你的心也太黑了,总是不声不响地偷吸主人的血。你看我,每次吸血的时候,总是要嗡嗡嗡地通知主人一声,显得彬彬有礼。”  相似文献   

11.
你,就是那个瞧不起我,在报纸上对我进行大肆指责的穷记者?呵呵,让我猜对了吧?——噢,你今天来,是不是想从我这里挖些猛料,再写篇攻击我的小稿挣个饭钱?肯定是了!只是,我太憎恨你们这些害红眼病的人,自己没本事,别人比自己好就看不惯了。所以令天,尽管我身陷囹圄,但我偏偏要气气你!你想听的我偏不讲,我偏偏要对你讲讲我曾经在铁窗之外的你八辈子都不可能有的美好生活。小样儿,你就等着来嫉妒吧!  相似文献   

12.
薛登兰 《山东教育》2002,(34):16-16
人们在夸奖赞美时,习惯翘起大拇指,说:“好样的,你真棒。”当训斥批评时,常用食指去指责,说:“你怎么搞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生来都喜欢赞美,没有哪一个人拒绝赞美,喜欢批评指责,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老人受请,小孩受宠”就是这个道理。在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对学生惯用“大拇指”去表扬,不用“食指”去指责,使我得到了许多教育成功的体验。每当学生进步时,我用大拇指去表扬;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时,我翘起大拇指去赞美;每当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用大拇指去安慰、去鼓励:“战胜困难就是好样的。”记得去年…  相似文献   

13.
28.胡克妒贤皇家学会大失策哈雷识货又当伯乐又赚钱——万有引力的公布牛顿拍案而起,这个本来很温和的教授,今天也控制不住自己:"你自己一事无成,却好意思指责别人。我倒真想剽窃一点东西,可是你那计算的手稿到如今也不敢拿出来,以至于我真  相似文献   

14.
陈庆云 《班主任》2007,(8):10-11
当我读到陶行知先生"四颗糖果"的教育故事时,我被陶先生的爱心和教育方式震动了。陶先生简单的几句话透露出的教育民主思想,何其实在、何其彻底啊!"——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想想自己,当学生迟到时,我对他们只有训斥、指责、批评,甚至发狠、威胁。可  相似文献   

15.
在波涛滚滚的大河上,两只木船相撞了。木船甲十分气愤地指责木船乙:“河这么宽阔,你怎么偏偏往我身上撞呢?”木船乙不服气地道:“你见我迎面而来,为什么还愣头愣脑地往前冲?岂不是天大的傻瓜吗?”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的一篇高考作文《每一个生命都无需比较》在网上流传,这既是一篇满分作文,更像是一篇声讨母亲的檄文。考生以一种非常不满,甚至是指责、愤怒的心情,对母亲一直以来的严格要求发出"控诉"。——编者每一个生命都无需比较莫笑梅从我牙牙学语起,你便开始拿我和别的小孩比较,从中你得到了快乐和满足。从我上小学以来,你便习惯拿我的成绩与别人论成败,为此你收获了自豪和荣光。  相似文献   

17.
死对头     
你身边是否也有这样一个“死对头”:喜欢指出你的缺点、毛病,喜欢说你这不好、那不对。怎样去对待这些指责呢?下面这篇故事我相信会对你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吉萍同学,首先对你敢于仗义执言的做法表示肯定。但仗 义执言,“保护”别人也需要讲究方法。根据你谈的情况,我觉得在很多情况下,当别人向你的那位同学找茬时,你都是给予了当面指责,其实这样做本身也是在使别人感觉难堪,将心比心,他们又怎能不对你有意见呢?我倒认为 ,要“保护”你的那位同学,关键并不在于指责别人,而应在于改变别人对乡下同学的看法,毕竟认识决定行动嘛。当然“看法”的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为此你不妨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第一,帮助你的乡下同学树立自信心。虽说别人的“刁难”确有不对之处,但从另一…  相似文献   

19.
弟弟,这一次你来,我骂了你,你很委屈,说名校毕业的我根本不理解你心底的苦痛和煎熬,你只不过是对所读的三流大学感到失望,我即刻就给你一通指责。弟弟,你真的觉得你所谓的怨愤和不公,与你自身毫无关系吗?  相似文献   

20.
一天,我正在张贴孩子们的美术作品。乔乔跑来说:“老师,不好了,自然角架被凌志碰倒了!咱们种的蒜都撒在地上了!”我马上跑过去,只见地上一片狼藉,泥土撒了一地。孩子们像开了锅似的指责着凌志:“我们种的蒜都撒出来了,肯定不能活了,你得赔!”“对,让她赔!”“哇——”凌志大哭起来。这时,我赶紧对大家说:“咱们请凌志说一说事情的经过好吗?”凌志说:“我想把蒜拿到外面去看看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