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清初“四王”的山水画几乎主宰了当时的山水画坛,对后世山水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五四”以来“四王”被逐步扣上了“崇古保守”的帽子。今天,我们站在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的立场上,对其进行相对客观的评价,应该认识到“四王”的艺术成就和贡献,他们对一千年来山水画的发展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梳理,把中国画语言从绘画的综合因素中分离出来,成为绘画的重要目的,使笔墨程式本身成为融入个性情感的抽象审美客体。  相似文献   

2.
清代“四王”是依董其昌开辟的道路,集古代山水画之大成的代表。他们四人共同的特点是:山水画趋于传统,法度严谨,底蕴深厚,技法全面,甚得元人三昧。他们在以临古为主的艺术实践中积累了较深厚的笔墨功夫,在笔墨、构图、气韵、意境等方面,总结了五代至元代中国传统山水画一些规律性的经验,具有经典性与权威性。学习中国山水画从“四王”上追元、宋、五代不失为严谨、便捷的门径,具有钢琴练习曲的作用。今天解读“四王”山水画艺术风格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吴门四家”是指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他们是“吴门派”的杰出代表 ,不但在艺术上较全面地继承了宋元以来的优秀传统 ,而且从不同角度对文人画作了进一步发展 ,形成了各自的独特风格。笔者主要从山水画这一角度来浅谈四人的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四王”与“四僧”山水画的产生,以及所处的时代,形成的相关因素,思想意识,审美取向,和存在的两种不同的个性特征进行了刍议。以引发我们在今天山水画的继承和发展中,启迪一份感悟。  相似文献   

5.
“吴门四家”是指沈周,征明,唐寅,仇英。他们是“吴门派”的杰出代表,不但在艺术上较全面地继承了宋元以来的优秀传统,而且从不同角度对人画作了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各自的独特风格,笔主要从山水画这一角度来浅谈四人的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美术教材传统山水画部分,黄宾虹的山水画是很重要的内容。中国传统山水画经历了宋元时的辉煌,到明清时期笔墨的程式化、规范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清代的“四王”,他们以临古、仿占为能事,将古人的笔墨程式模仿到了极致。但正如其所处的清王朝一样,此时的山水画坛却已是苟延残喘、毫无生机了。在审美取向上崇尚清淡、柔弱,也是以一种病态的方向发展着。鸦片战争爆发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所倡导的“改制”思想同时也影响到了文化艺术界,许多画家开始反对一味复古,提倡适应时代精神的创新作品。作为梁启超友人的黄宾虹,一方面踏实地师传统,另一方面又积极探求创新,逐渐通过“变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一生的艺术特点为: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的中国山水画打破了"四王"保守思想在山水画坛的统治地位,山水画重新焕发出生机。各地的山水画派层出不穷,山水画家们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复兴运动,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涌现出了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等山水画大师。但是,20世纪以来的中国山水画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由于对山水画传统的蔑视,中国山水画的笔墨美、写意性等美学思想被西化的写实所取代,中国文人山水画的传承脉络已经断代。20世纪发展到当代,已经跌入山水画发展的最低谷。  相似文献   

8.
在清代的中国传统山水画中 ,无不与“四王”联系在一起 ,四王为王时敏 (15 92 - 16 80 )、王鉴 (15 98- 16 17)、王(16 32 - 1717)、王原祁 (16 42 - 1715 )四人的合称 ,他们在绘画上以前代大师的遗法为准绳 ,有清晰的师承轨迹 ,在笔墨上以功力见胜 ,在精神上把高度的感情和高度的理智融合于“中和”状态 ,他们共同得益于董其昌的艺术理论 ,共同标立一个画派 ,除风格艺术主旨相同外 ,还有较深的朋友、师生、祖孙等渊源和亲缘关系。在清朝二百多年中一直被奉为画风正统 ,广泛尊崇师法 ,影响相当深远。一、王时敏 ,字逊之 ,号烟客 ,晚号西庐…  相似文献   

9.
中国山水画向现代风格的转折,是整个中国现代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这天风海雨般的大转折中,山水画界打造出了四位里程碑式的代表画家,即浑厚华滋的黄宾虹、毫飞墨喷的傅抱石、借西兴中的林风眠、精神叛逆的刘海粟等四位巨星。解读他们,无疑是对何谓中国山水画现代风格之命题的一个明确的应答。  相似文献   

10.
漫谈中国文人画的尚简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的不断发展,简约疏淡的风格逐渐成为大多数画家的共同追求,“笔才一二,像已应焉”,在元人山水画中,倪瓒将简,淡,雅,拙融为一体,风格最为突出。随着竹木格册水逐渐成为文人士大夫绘画的主要题材,简率淡远的风格也成为文人画中具有代表性的,体现“士气”的一种风格。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结合山水画创作从绘画理论与绘画实践方法出发,来具体论述了东北地区长白山地域风格山水画将如何创作,在绘画理论中“势”与“质”的阐述基础上加以总结,并从具体绘画创作实践经验中归纳创作方法,为今后的山水画创作提供可参照的理论依据,依靠“势”与“质”的有机配合,形成统观全局,独特丰满的艺术张力,使山水画创作中“势”与“质”充分发挥在长白山地域山水画创作上.  相似文献   

12.
清代初期山水画"四王"在山水画创作的表面现象上,采取了以复古为表现形式的创作方法,但是他们在山水创作的过程中却是在师其古人的基础上进行着实实在在的创新之举,他们对于山水画"理"、理想化山水程式和山水笔墨审美的独立性都作了深入的创造性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元代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重大变革,尤其是元四家山水画代表了元代最高水平,其抒情写意的风格影响了以后的中国画坛,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明代中后期发端的吴门画派山水画是明代最重要的画派,其代表人物沈周和文征明代表了整个明代的最高水平。吴门画派山水画继承和发展了元代山水画,集元代及以前山水画的众家之长,形成自身风格特点。两代山水画风格既有承继又有变革。  相似文献   

14.
五代宋初北派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高峰,其中的自然主义思想影响了中国山水画后世的发展,其图式与风格成为后世的典范,表现出的理性的光辉照亮了整个山水画发展的历程,表达出的意境成为文人向往的理想境界。五代宋初山水画风偏于写实,这种风格的形成经过了各种因素的积累和沉淀,最终达到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孕育出了山水画这一辉煌绚烂的画科形式,纵观中国美术史,中国山水画的地位要远远领先于人物、花鸟两科。通过对中国山水画写生的发展和演变以及中西传统绘画对待写生的不同观念和方法进行分析,从中找出中国山水画写生的原理和山水画写生的意义,并进一步针对当代山水画发展的现状,探寻山水画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元代社会由于异族的统治,民族矛盾十分尖锐,文人画家在政治上受到歧视,大多命运坎坷,仕途多舛。他们在思想上极度苦闷,遂投身自然,放情山水,追求一种"梵我合一"的道统精神。"元四家"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在绘画上一改南宋所崇尚的院体画法。追求五代董源、北宋巨然一派的"南宗"画法,讲求笔墨的泼洒,注重情感的表达,融诗书画于一体,使中国山水画的文人画特征更加明显。"元四家"的绘画风格和美学思想对明清以后的中国山水画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研究"元四家"山水画,有利于我们继承和发扬传统山水画的精华,进一步推进当代山水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董其昌是晚明时期一代绘画宗师,“松江画派”领袖。他的绘画标士气、精笔墨、尚意趣,主张独创,求真、唯情,求神似重于形似,善酝酿古法,变古为新,为中国山水画开辟了发展方向。董其昌的绘画思想及绘画风格的形成有着复杂的背景和因素,文章就其绘画思想、风格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黄宾虹是中国古典山水画艺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代宗师。黄宾虹一生的绘画与金石美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金石美学又使他对书法和绘画的认识进入刚柔相济的境界。在此基础上他于山水画创作中总结出“画之道在书法中”,“以书法之法入画”的系统理论,从而形成“雄浑古朴”的金石风格。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人们对清初画派“四王”争论颇多,人们一直认为他们是复古主义者,形式主义者,只会临、摹、仿、抚四大本领,只会把古人丘壑搬来搬去组合画面。他们的出现阻碍了中国绘画的发展。本文作者将分三个专题为“四王”辩护,以见出“四王”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宾虹     
中国山水画发展到清代“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之后,与当时的民族精神一样衰微柔弱。是西方列强的炮声,震醒了中国人民。迫在眉睫的亡国危险,使中华大地群情激奋,而表现在绘画上则需要刚劲、大气势的审美观,如果说当时在花鸟画画坛中出现了吴昌硕,那么山水画画坛则产生了黄宾虹。他们的作品以磅礴的气势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民族精神和人们的审美要求。黄宾虹(1864—1955年),名质,字朴存,号村岑,笔名别署子向、虹庐、虹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