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晓丽 《科教文汇》2010,(11):141-142
本文用翻译家辜鸿铭自己的话"特别翻译"对其翻译选材、翻译方法的特别之处做了总结。通过运用以色列学者埃文·佐哈尔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多元系统理论,发掘了辜鸿铭翻译儒家经典的动机、策略背后的社会历史原因,并解释了其翻译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
朱萍  孙顺平 《科教文汇》2012,(13):139-140,144
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框架,分析了辜鸿铭的英译《中庸》的目的以及辜鸿铭为实现其翻译目的所使用的翻译策略。作者认为辜译《中庸》使用的一系列策略使译文地道优美流利,从而顺利使目标语文化得到了西方人的认可;同时本文纳入更多的历史文化因素,给译本更加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张萍 《内江科技》2009,30(11):40-40
本文主要从影响翻译活动的外部因素入手,以辜鸿铭的翻译活动和翻译策略为例,分析译者选择翻译策略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之闻的权力差异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4.
清末,倡导西方文化但激烈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之风日益强烈。面对历史沧桑巨变,辜鸿铭作为清末大儒,开始"反其道而行之",他认为欧洲各国应向中国传统文化吸取精华,并开始思索怎样把国学推出国门之问题。辜鸿铭在1989年把《论语》翻译成英文,不仅成为中国第一个把儒家经典"东学西传"之人,而且其《论语》译本更被誉为风靡欧美的唯一英译版本。该书透露出的文化自信与翻译方法,不仅便于《论语》在世界的传播,而且重建了中国文化的尊严与自信。  相似文献   

5.
闲来读史,发现大师也有“不讲信用”的时候。 段祺瑞当权时,颁布了新的国会选举法,其中有一部分参议员必须由中央通儒院票选。凡国立大学教授,或者是在国外大学得过学位的,都有选举权。于是,像辜鸿铭这样著名的北大教授就成了香饽饽。有位留学生小政客到辜鸿铭家里买票,辜鸿铭毫不客气,开价五百大元。当时的市价是二百五.小政客只肯加到三百。辜鸿铭优惠一点,降至四百.少一毛钱不行。小政客还想讨价还价,老先生大叫一声.让他滚蛋。到了选举的前一天,辜鸿铭果然收到四百大洋和选举入场证,来人还叮嘱他明天务必到场。  相似文献   

6.
杨宪益是我国当代成就卓越的文学翻译大师,为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杨先生毕生从事翻译,译作数量惊人,其名声在翻译界如雷贯耳,但却没有专门著作阐述其翻译思想。为此,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研究资料,对其翻译思想及其起源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杨宪益翻译思想内涵极其丰富,他对翻译目的、翻译标准、可译性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其翻译原则是以"翻译即临摹"为认知基础的"忠实于原作",其"文化翻译观"是:翻译是语言背后的两种文化的交流和对话。杨宪益的翻译思想根植于其深厚的学术功底,是在其一生不断的翻译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钱丽光 《科协论坛》2007,(6):180-182
翻译策略是翻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人们探讨翻译策略,通常会用二分法来谈论直译与意译、显性翻译与隐性翻译、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译等概念。本文着重对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译进行探讨,追溯其根源,弄清其概念,并举例说明其所指。  相似文献   

8.
浅谈习语翻译中异化与归化策略的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科教文汇》2011,(13):130-131
习语的翻译是翻译工作中的难点,亦是重点。本文从习语的定义、特点,以及其来源出发,较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对习语翻译策略的研究,对国内翻译作了历史性回顾,分析其现状,并应用多个翻译实例探讨了异化法与归化法这两种主要翻译策略在习语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谈起民国,大家会想到什么?是孙中山、徐志摩,还是上海滩的旗袍?我总会回忆起曾看过的一则轶事。这个故事说的是将"四书"中的三部翻译成英文的辜鸿铭先生。一日,他与胡适同去一位友人家做客,席间他对两位外宾介绍道:"Here comes my learned enemy"(这是我博学多识的敌人),顿时笑声满座。这里使用"敌人"的缘由是,较胡适而言,辜鸿铭在思想上守旧、顽固,所以胡适在一定程度上便成了他的敌人,可他们在  相似文献   

10.
林语堂翻译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晶晶 《科教文汇》2008,(33):242-243
林语堂的翻译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论文《论翻译》里。本文分析并评价了其文中所包含的林语堂的主要翻译思想,包括对译者的要求、翻译的三个标准,以及笔者认为其翻译思想的核心——“传神”的翻译原则,并且结合对林语堂的译作评析来分析他是如何把他的翻译思想成功运用于实践的。  相似文献   

11.
胡晓红 《科教文汇》2011,(25):131-132
瞿秋白既是革命家,又是翻译家;既有非凡的翻译天赋,更有独创的翻译思想。本文从翻译标准、翻译实质和翻译原则等方面论述了其翻译思想的前瞻性以及对后世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莉 《科教文汇》2011,(34):142-143
商务英语翻译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翻译规律,本文从分析商务英语的文本类型及文本功能入手,论述了商务英语翻译的功能性,并从功能角度探讨了商务英语翻译中的一些问题:指导原则、翻译提纲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介了女性主义及其翻译研究,概述了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并通过翻译理论、翻译批评和翻译实践三个方面探讨了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对中国译界的影响,指出中国的女性主义翻译研究作为后起之军有其自身特点,亦待进一步发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去世的辜振甫,其祖父是清末名儒辜鸿铭,外祖父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姑父是清末大买办,大实业家盛宣怀。在两岸关系史上,辜振甫是一位重要人物。许多人对“汪辜会谈”耳熟能详,对辜振甫其人了解甚少。本文对他的情况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介了女性主义及其翻译研究,概述了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并通过翻译理论、翻译批评和翻译实践三个方面探讨了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对中国译界的影响,指出中国的女性主义翻译研究作为后起之军有其自身特点,亦待进一步发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解构主义已渗入翻译理论界。由于结构主义的翻译理论在实践中渐显其弊端,解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方法论在译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尽管解构主义翻译论有其缺点,但其创造性及开放性思维,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视野,使翻译研究出现了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翻译实践成果丰硕的许渊冲在翻译理论研究方面颇有心得并独树一帜,提出"三美"、"创优"论等翻译思想,有其创新意义,但有较大局限性。在概括许渊冲的翻译主张和肯定其创新价值后,分析了其行之不远与和者寥寥的三方面局限性原因,指出可以以许渊冲翻译思想作为中国传统翻译思想的又一基础,进一步加强其系统化研究和论证,从而有利于促进建立更加系统和完善的、从而具有更高学术价值和指导意义的中国特色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8.
崔晓霞 《内江科技》2009,30(12):157-157
英语科技文体翻译的文体性和相对性决定了其翻译过程的程式化与多样性,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才能准确规范地翻译原文,使其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从而实现译文的得体性。  相似文献   

19.
唐赛璐 《科教文汇》2011,(20):135-136
翻译等值理论是长期以来被不断探讨的一个课题。作为指导实践的翻译理论,它对翻译研究和教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翻译等值理论的概念、流派发展和其相对性。  相似文献   

20.
解构主义已渗入翻译理论界.由于结构主义的翻译理论在实践中渐显其弊端,解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方法论在译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尽管解构主义翻译论有其缺点.但其创造性及开放性思维,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视野,使翻译研究出现了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