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陈独秀设有出席党的“一大”,为什么在党的“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党的“一大”之所以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即我党的第一位总书记〉,并不是偶然的。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的威望,陈独秀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创建中国共产党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当时党内任何一个人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一、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5年9月,参扣2辛亥革命的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在创*号上,他发表《敬告青年》一文,以饱满的爱国I情,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点燃了新文化运/的火炬、发起展开了一场彻底反封建的思想革命。…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建党七十年,党中央主要领导人的职务称呼也几经变化。1921年7月,中共召开“一大”,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1922年7月党的“二大”和1923年6月党的“三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央执行委员会推选委员长一人,以总理党务。选陈独秀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1924年6月,中央执行委员会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议案》,其中规定:“中央委员会,选举正式中央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感到那是学习党的历史的生动课堂,它昭示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月刊中共“一大”会址,当时叫上海法租界望志路树德里3号(今兴业路76号),是一幢坐北朝南的小楼房。楼体砖木结构,外墙青红砖交错有序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2011,(7):10-11
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当年9月1日,他在《新青年》发表的《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中,曾称“吾党”为“社会党”(后来才改称为“共产党”)。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共“一大”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共产国际、联共(布)轻视中共早期组织的作用,以及个人崇拜和路线斗争范式等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极力淡化中共“一大”前陈独秀对建党的贡献。于是,“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观点一统天下。其实,作为一个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0年6月。从1920年6月党的成立到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这是中共党史研究不应回避的岁月。  相似文献   

6.
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同志在介绍新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关于陈独秀的新评说时说:“要肯定陈独秀从建党直到大革命运动前期,都是有巨大功劳的。”“他是我们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而且从党的‘一大’的‘五大’一直是党的主要领袖。他那时的威望盖过了其他任何人。”石仲泉说,新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把陈独秀在大革命失败中的错误从  相似文献   

7.
《历史学习》1999年第1期发表了韩长代先生的《陈独秀李大钊为何未参加党的“一大”》的文章,文中说陈独秀当时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提出辞呈尚未获准;同时,他还在筹集广东大学的预科班经费,也抽不出身来。这种解释,最早的出处是1936年陈潭秋发表的《回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中,除了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外,张国焘也是一位不容忽视的角色:他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积极参与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发起人和负责人,他参与一大的筹备工作并担任大会主席,是党的创建时期仅次于陈独秀的第二号领导人。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客观地评价张国焘在中共创建中的作用,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所应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2011,(19):10-11
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当年9月1日,他在《新青年》发表的《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中,曾称"吾党"为"社会党"(后来才改称为"共产党")。  相似文献   

10.
纵观大汉奸周佛海52年的人生,虽然追随汪精卫叛国投敌,但在中共"一大"前,他以《解放与改造》为阵地,积极宣传西方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参与筹备了组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工作;积极为《共产党》、《新青年》撰稿,为中共"一大"的召开进行理论上的准备;创建中国共产党日本小组,出席中共"一大",还代理陈独秀中央局书记一职。不论周佛海后来如何,但中共"一大"前后,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中共的成立还是有一定贡献的。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一是纠正党内长期存在的对待马克思主义错误态度的需要;二是消除共产国际和苏共影响的需要;三是打退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反共嚣张气焰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早期反帝目标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目标。从党的文件和党的领导人的阐述来看,在1927年以前,反帝目标的内涵是废除不平等条约。在每次反帝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也总是将斗争的目标引向废除不平等条约。对于国民革命反帝内涵的界定,也是限于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范围。在这个时期,党侧重于反对经济方面,尤其是关税方面的条约特权。中国共产党的废约反帝主张,对孙中山国民党产生了直接影响,使得大革命具有了以废除不平等条约为基本内容的反帝内涵。  相似文献   

13.
十六大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新的形势下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为此一定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同时又要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这样做不仅不会改变党的性质,反而有助于党的发展和壮大。但在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时一定要注意坚持标准,严格把关,加强思想建设等。  相似文献   

14.
过去在研究李达时,人们忽略了中共"一大"前李达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贡献."一大"召开前,在"关于社会主义的辩论"、"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中,李达是论战的主将,还参与了与修正主义思潮的论战,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进行了思想理论的准备;他主编《共产党》月刊,为建党开辟思想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和李大钊都没有参加党的“一大”,李大钊未能进入中央局,党内地位甚至一直低于他的学生张国焘,而陈独秀却能够当选为中央局书记。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重于组织建党的主观原因和“一大”前北方党组织未能大发展的客观状况决定了他不可能进入“一大”中央局。“一大”前陈独秀重视组织建党并取得巨大成就是其没有参加“一大”却能够当选为中央局书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基于政治上的原因,陈独秀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革命性,他提出改造国民性,发展个性,提倡启发式教学,开拓了教育理论,对当时的教育改革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他进行教育改革有过激的一面,必须辩证地看待。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和李大钊都没有参加党的"一大",李大钊未能进入中央局,党内地位甚至一直低于他的学生张国焘,而陈独秀却能够当选为中央局书记.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重于组织建党的主观原因和"一大"前北方党组织未能大发展的客观状况决定了他不可能进入"一大"中央局."一大"前陈独秀重视组织建党并取得巨大成就是其没有参加"一大"却能够当选为中央局书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延安时期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不仅标志着党内"左"倾错误得到了比较彻底的清算,而且为党内政治生活的正常化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在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最新历史方位的基础上,习近平明确把实事求是作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基本规范,进一步打通了革命时期思想建党和新时代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历史联结,彰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9.
结合党的十六大报告,本文就什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容、“三个文明”之间的关系等作了论述,并指明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对于党在新时期执政兴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颁布实行,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逐渐进入学界的理论视野。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先进性建设,建立、丰富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党的执政理论体系,必须继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探究和理性认识。文章从多维视角系统梳理了学术理论界的相关重要研究成果。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问题研究仍存较大的学术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