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孙氏太极拳98式作为最后定型的太极拳流派,是孙禄堂先生在几十年精研形意拳和八卦拳,已在武学上取得了辉煌成就之后,又学太极拳于武氏太极拳名家郝为真,根据自己对内家拳的体悟而定型的拳架体系。孙禄堂先生作勾首先明确提出拳与道合的一代武学宗师,其一生跨越了朝代的更迭,冷兵器的暮落,其武学思想是其躬行研验一生的结晶,这种武学思想自然也体现在孙氏太极拳之中。笔者虽然对孙氏太极拳喜爱有加,但对其中奥叉也只是一知半解,现不揣谫陋,对其中开合手之势谈谈自己多年来的体悟。  相似文献   

2.
8月18日,山西晋中地区布学宽研究会隆重成立。 布学宽先生是山西华北一带颇有名气的拳家之一,在他几十年的武学生涯中,以德高、艺精、长寿闻名于世。布学宽先生生前是中国武术协会委员,他在继承发扬车氏拳法的基础上,对各种拳艺广为涉猎,自成一体,独树一帜,形成了以“身灵劲整,柔化见  相似文献   

3.
李紫剑 《精武》2009,(9):32-35
李紫剑先生不愧为武学名家,他站在拳学的高度,不拘于前人成说,对太极拳的起源、传承、学术价值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分析和评价。从而使人感到他的“一家之言”显得更通博广识,高人一筹。  相似文献   

4.
孙氏武学产生于20世纪初 (1918年),是孙禄堂先生运用易理与《周易·参同契》等内丹学,融合形意、八卦、太极三门拳术之真谛,创立孙式太极拳而形成的。由于孙禄堂的武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太极拳学》《拳意述真》《八卦剑学》五部著作及《论拳术内外家之别》《详论形意八卦太极之原理》两篇文章之中,故本文作者曾多次  相似文献   

5.
我的母亲孙叔容先生(1918-2005年),是我国当代代表性武术名家,孙氏武学中兴之师。孙叔容先生是我国近代武术大师孙禄堂的嫡长孙,幼承庭训,8岁跟爷爷开始习武,终生不辍,38岁起随父亲孙存周在北海公园公益授拳,之后在全国各地授拳无数。孙叔容先生不仅在全国各地授拳,亦在孙氏武学研究方面做了杰出的贡献。1992年出版了《孙禄堂武学著作大全简注》,2000年此书在中国香港再版。先后在《汴梁武术》《少林武术》《少林与太极》《武魂》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被誉为当之无愧的孙氏武学中兴之师。  相似文献   

6.
张诚坤 《武当》2013,(8):46-46
纯阳一门,属道教全真龙门一脉,尊道教北五祖吕洞宾为祖师,故称为"纯阳拳"。纯阳拳在道教门内已秘传千年。"抱守武当一黄庭,炼养纯阳三分技",即是纯阳拳内涵的真实写照。我师汪兆辉先生,自幼好武,广泛涉猎武学。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有缘拜在全真龙门派二十二代宗师刘理航先生门下,学习道家八部纯阳,得到刘理航道长历时十几年的单传秘授,尽得武学真谛,系统地掌握了道家八部纯阳之内涵,研习纯阳拳学收益颇丰。至此,在道教门内秘传千年的八部纯阳炼养之功,始传于民间。武当纯阳拳在道教内原称"八部纯阳",吕祖谓之"纯阳走步"。随着历史的变迁,此拳系传入民间后  相似文献   

7.
吕紫剑     
蒋文 《武当》2005,(2):38-38
吕紫剑生于1893年,藉湖北宜昌市,武林世家,早在湖北国医学堂毕业,行医于申、汉、渝,治病救人,行侠仗义。先生一生追求入卦武学。造诣精深,堪称一代宗师。先生的门徒数千,都是国内外知名人士,先生深得内家养生秘诀,现年111岁,思维敏捷,动作灵活,每日行拳走腿,以如往常。书法绘画、著书论拳忙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8.
张树新 《精武》2003,(3):16-16
大成拳是宗师王芗斋先生(1885-1963年)经数十年实践和理论研究,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一种极具搏击意义的实战拳学。该深遂的武学哲理、丰富的养生内涵、简捷的修炼方式以及突出的搏击效果,在海内外产生着强烈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风云生 《精武》2008,(4):18-20
郭云深祖师是中国近代武术史上一位极重要的人物,在拳学修为上有极深的造诣,实战功夫惊人.在旧时代的武林中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美称,人皆尊之为拳学“巨擘”!遗憾的是,近些年在武术界除大成(意拳)一系外,几乎没听说有郭祖的传人以及后代弟子公开传艺,难道一代宗师的武学成就就失传了吗?我1999年开始接触到本地的传统武术,跟随齐齐哈尔的杨辉先生学习形意拳。  相似文献   

10.
郭树璞  董克敏  郭云鹏 《武当》2009,(12):21-22
形意五行拳绝学是形意拳大师郭云深家族内部代代相传的手抄本,是形意的精髓,武学绝技。我辈借武当武学振兴之机,将此手抄秘法原文献于武林同仁研学。  相似文献   

11.
孙禄堂是清末民初武术家,创立"拳与道合"武学思想,但什么是拳与道合,似乎不太好理解。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孙禄堂"拳与道合"的武学思想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以期人们对孙禄堂武学思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蔡星生 《武当》2001,(5):11-12
武当玄门五形拳谱,是笔者在挖整、继承武当纯阳门拳剑功三秘技时,由武当龙门派纯阳门一十二代宗师刘理航老先生所传,并嘱托我,要全面继承纯阳门武学,适时还道于武当,同时认真研读五形拳谱,深入领会其中道家武学要义,以期提高武学水准。现摘其拳势古谱公诸于世,以求玄门五形拳同仁交流我流。  相似文献   

13.
《精武》2009,(4)
王玉芳先生简介王玉芳先生是意拳(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先生之次女。王玉芳先生1919年生于北京,13岁开始随父意拳(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先生习拳练功,悉得芗老之心法,她精湛的武学造诣为国内外武术界所公认。她在继承和弘扬意拳(大成拳)的事业上,始终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在中华武术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王玉芳先生的功法,深  相似文献   

14.
冯社敏 《精武》2008,(4):38-39
拳学“顿悟派”、当代学者李虎先生主张“以禅为体,以拳为用,禅拳不二,拳道一如”。他的《大成拳顿悟之法门》一书,是对他的恩师王选杰先生心灵的感应沟通,是他从生命本源处流溢出的悟性灵性。  相似文献   

15.
宋聚辉 《精武》2009,(7):49-49
洪均生老先生在其《太极拳品并序》中写道:“拳品高低,实以人品为准”,在追随恩师李驻军先生学拳两年多的时间里,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进一步加深了对这句话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王玉芳 《精武》2003,(3):40-40
张树新于1962年生于北京,1978年开始习练大成拳,并遍访大成拳名家。1996年,我将张树新收入门下后,他的武功造诣突飞猛进。鉴于其优秀的人品和武学天赋,我于2002年11月16日,特将他收为义子并赐名“承芳”,以视为我的衣钵传人,“承芳”意为“承我拳学,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17.
杨鸿尘先生,号滹沱布衣,当代著名民间实战武术家。杨鸿尘先生曾师从于大成拳(意拳)第二代代表人物赵道新、张恩桐、马骥良先生,成为一代大成拳技击名家。后经比试,杨先生识一代武学巨匠、当代人体技击养生科研学者“卢氏结构”发现者卢仁老先生,成为“卢氏结构”著名学者和传播者。  相似文献   

18.
吴志泉 《武当》2005,(4):39-41
乙酉年到来的前夕,我们收到了来自江苏常州市吴志泉先生寄自病榻上的文稿。吴志泉先生年近八十,是武当剑重要传人、本会顾问和本刊创始人之一。他德高艺馨,病中仍坚持研究拳学。他所撰文稿既为我们再现了武林前辈的传奇经历和光辉形象,又为我们揭示了许多武学规律。他的行为是我们的楷模,更是对我们的激励和鞭策,做人学艺当照先生。为此,本刊特辟版面,连载先生系列文章。  相似文献   

19.
柯超  若愚 《武当》2013,(5):I0008-I0008
望都春潮涌动,盛会笑迎宾朋。4月3日至4日,中国望都孙氏武学交流暨孙禄堂先生逝世八十剧年纪念活动在河北省望都县成功举办。此次活动足继2011年成功举办首届孙氏武学交流大会后,望都县再次举办的大型孙氏武学交流盛会。本次活动由望都县委、县政府、保定市体育局丰办,包括中国望都太极书画展、纪念邓小平“瓜极拳好”题词三十五周年文艺演出、孙禄堂先生逝世八十周年纪念大会和中国望都太极文化高端论坛四个板块。  相似文献   

20.
吴宪民 《精武》2008,(5):14-16
“寻门而入.破门而出”。练大成拳最终成就了自己的拳艺面目与神韵,这是林学伟先生拳学艺术上的一大特点。他在“大成拳教父”王选杰先生的拳法基础上.苦苦研习,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终于形成了个人的拳艺风格。据其师信阳大成拳家李照山先生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