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水浒》也叫《水浒传》、《江湖豪客传》、《忠义水浒传》、《京本忠义传》,比较时髦的叫法是“三个女人和一百零五个男人的故事”.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和罗贯中。《水浒》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无可争议。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大丰市施耐庵公园,有施耐庵塑像碑座文。其主要内容根据王道生的《施耐庵墓志》。近来《水浒争鸣》第十三期有陈传坤先生《〈施耐庵墓志〉辨正》[1]一文。前后两文,在客观上正是互相呼应。究其实际,前者难以取信于人,后者也未能给《施耐庵墓志》真正辨出其"正"。  相似文献   

3.
王艳 《许昌学院学报》2005,24(3):131-132
在《三国演义》研究史上,有关《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版本、作者籍贯及生活年代等曾经引起学术界的热烈争论。然而,对其著作权问题的争论却远逊于此。不过,近几年对《三国演义》著作权问题的争论有上升的趋势。笔者搜罗《三国演义》成书以来有关其著作权的重要论断,集成六说:罗贯中说,施耐庵说,王实甫说,集体创作说,庸愚子蒋大器说,“托名罗贯中”说。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罗贯中的交游研究主要集中在“和《录鬼簿续编》作者的关系”、“和施耐庵的关系”、“和赵宝峰的关系”、“和高明的关系”以及“和农民起义的关系”五个方面。整理、总结其中的得失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深化 2 1世纪的《三国演义》研究。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是中国军事智慧在文学创作中的主要体现,它的战争描写在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受《孙子兵法》的影响,二者之间有深厚的结缘关系。探讨《三国演义》对《孙子兵法》思想的运用,对理解《三国演义》的丰富价值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著名红学泰斗周汝昌今亮相《百家讲坛),这次老先生将四大古典名著一网打尽,而不仅仅只局限于《红楼梦》。周汝昌是一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也算得上是一个爱憎分明的老头儿,在他眼里,《红楼梦》不可超越,而《三国演义》和《水浒》总有一些地方让他瞧不上。周汝昌曾直言他不喜欢《三国演义》,尽管有”草船借箭“、“空城计”等这样虚构的情节,但仍觉得罗贯中写得“太正”。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比勘《金瓶梅》与《水浒》相关的文字,推测《水浒》原本的面貌。笔者以何九验尸及王婆实施挨光计的时间两件事切入探讨,认为容与堂本(或其祖本)篡改了《水浒》原本的一些内容,所以容与堂本已非《水浒》之原貌。而《金瓶梅》所袭用的《水浒》是一种经过简单拼凑的文本,刊刻者所据的早期版本不全,配以当时流行的晚近版本补足。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史传文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源头这一理念出发,以《史记》和《三国演义》的关系作为个案,从思想内容、美学风格和叙事艺术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探讨。重点分析了《史记》的实录和春秋笔法对《三国演义》在题材和思想倾向上的影响,认为《三国演义》的宏大叙事与悲剧风格、叙事虚构等与《史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在山东泰安召开,与会中外专家学者就《三国演义》《水浒传》的版本与成书过程;罗贯中的籍贯问题;《三国演义》《水浒传》人物形象、思想文化内涵;小说艺术的运用以及《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小说评点、传播、接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又和谐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新观点,为《三国演义》《水浒传》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道路。  相似文献   

10.
《水浒》作者探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绚丽多姿、丰富多采的中国文学史上,《水浒》可以说是一部超群卓立的不朽杰作,同时也是世界文库中光彩夺目的瑰宝。但是《水浒》的作者究竟是谁?历来诸说纷纭,意见不一:或曰施耐庵作,或曰罗贯中作;或曰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或曰施耐庵、罗贯中合著;或曰施作罗续。上述几种说法,我认为都不够确切完善,下面我谈谈个人的粗浅意见,以就教国内外治《水浒》的学者们。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是《孙子兵法》的形象教科书,二者本来就有缘结关系。从五事“道”首、庙算运筹、上兵伐谋、知彼知己、因变制胜五个方面,结合战例,对《三国演义》对《孙子兵法》的形象诠释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但少读《三国》好像没有什么歧义。《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被誉为"四大才子书之首"。该书以忠义谋略取胜,书中的故事情节起伏跌宕,很容易吸引青少年阅读。书中的许多经典故事和人物早就妇孺皆知,成为包括学生在内的平民百姓所津津乐道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关于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的真伪问题以及其有关施耐庵生平的文物史料是否可信的问题,笔者曾撰文表示过基本肯定的意见①,此不赘述。现仅就王道生在《施耐庵墓志》中提出《水浒》原名“江湖豪客传”的问题谈点看法。一、从《水浒》原名“江湖豪客传”管窥施耐庵原作的面貌关于《水浒》的书名,从明人笔记中可以看到一个逐步演化的过程,按时间顺序排列是这样的:郎瑛(1438-1566?)在《七修类稿》里有两处提到《水浒》一书的内容,但  相似文献   

14.
罗贯中的名字,早已随着文学巨著《三国演义》的世代风行而妇孺皆知。与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等其他古代著名小说家不同,他对《三国演义》的著作权从来没有受到怀疑,因为最早的明嘉靖壬午年(1522)刊本《三国志通浴演义》题署“晋平阳  相似文献   

15.
金圣叹用"画"来评点《水浒》,既与中国文论与画论相融合的文学批评史有关,又与明中后期时代氛围有关。从金圣叹现实与理想的关系以及"水浒"意与象的关系中,可以看出金圣叹将"画"、"水浒"、"自身"三者同构在一起,这也是其用"画"评点《水浒》的最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形态之一的评点,起始于宋人刘辰翁评点《世说新语》。随着小说创作的昌盛,小说评点也大量出现,明、清两朝产生了不少著名的小说评点著作,如明人李卓吾、清人金圣叹都批评过《水浒》,《金瓶梅》有张竹坡评本,《三国演义》则有毛纶、毛宗岗父子的评本,《红楼梦》有脂砚斋评本,至于《儒林外史》的重要评本则有闲斋老人、黄小田、齐省堂、天目山樵四家。  相似文献   

17.
黎彦余 《广西教育》2005,(1C):32-33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顾名思义.讲的是关于三个国家的故事,是历史纪录的艺术改写。中国老话说:“男不看《三国》,女不看《西厢》。”或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往往越是否定,越容易吸引人的好奇心:到底为什么不要读呢?  相似文献   

18.
民国间修撰之《兴化县续志》载录了元人王道生所撰之《施耐庵墓志》,该墓志提供了《水浒》作者施耐庵行状之确切证据。但是,因该墓志面世时间远离作者的时代,由此质疑之声不绝如缕。本文就反对者提议的"质疑"点一一辨析,借助语源和典章故实等佐证该墓志文本并无违背其他文献史料之处,反证《施耐庵墓志》之可信无疑。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的故事同学们都很熟悉,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作者施耐庵是怎么写出这部书来的。事情是这样的,早在施耐庵写《水浒传》以前,民间已经有了许多关于水浒英雄的传说和评书,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类似《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这种广受欢迎的作品会给作者带采财富吗甲其实不然,因为罗贯中、施耐庵生不逢时。他们虽然写出了好书,但没赶上好时候,古人又没版权意识。《三国演义》《水浒传》被各大书商印了一次又一次,版本无数,但他们并没得到什么大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