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国教育的现状是"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教"与"学"没有真正地统一起来。参与式教学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对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开展参与式教学,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感悟数学思想,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职"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做"为中心,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着力培养学生岗位技能、职业能力和发展能力,通过产学一体化平台,积极推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与全面互动.  相似文献   

3.
《海南教育》2013,(1):49-50
<正>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反思性教学应是教师自我反思、自我理解、自我完善以及自我提高的过程。笔者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发现反思性教学是一把开启有效课堂教  相似文献   

4.
教学之为教学,在于"教"与"学"之统一。无"教"之"学",只是"自学";无"学"之"教"则根本不存在。判定一个活动是否是教学,要满足三个条件,即:学生的学习是否由教师自觉引发、是否有特定的教学内容、是否自觉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三条判据揭示了教学是教师、学生、知识三要素的有机统一。历史上关于"教与学统一"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反映了教学论学科对教学活动认识的历史进展。"教与学统一"的机制为"两次倒转"。  相似文献   

5.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实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优化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实效性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它包括教师"教"的活动方式方法和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的方式方法,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在不断地增强,与传统教学理念相比拥有多方面的优点,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语文不能死记硬背,需要学生理解、消化、学会应用,很是适应"少教多学"教学理念,契合"少教多学"理念的中心思想。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能否践行"少教多学"理念,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很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新的形势下,各高等学校都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如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以适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双重要求,是摆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前亟需探讨的重要课题.文章提出"教、知、行"统一型学习的概念,重在通过引导高职学生如何通过学习来自觉提高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并将"教、学"结合起来,自觉内化为行为,克服目前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师教学与学生的认知和行动背离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从字源上考察,汉字的教是由学发展而来的,中国人的教的概念是由学的概念发展而来的,使得一度教、学二字可以通用,但只是学字可以毫无障碍地通用为教.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学字实际上主要承担了表达教的概念的功能,即"以学论教",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重要特点:重学甚于重教,甚至可以将传统教育思想看成是一种学习思想.这种以学为核心的教育话语体系直到近代西方教育思想和制度传入中国后才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9.
张仁 《甘肃教育》2020,(4):152-152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这种教学关系甚至曾被视为天经地义、不可移易的教育教学规律。客观地说,先教后学并非毫无道理,但它留下了一系列自身无法根治的痼疾:"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生的自主性、独创性缺失,主体性被压抑。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  相似文献   

10.
论语文教学过程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语文教学过程与课堂教学结构(一 )语文教学过程与课堂教学结构的概念语文教学过程是指教和学两方面的活动过程。教 ,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 ,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和有关语文知识 ,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语文能力训练。学 ,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通过听说读写等各种形式的活动 ,主动地、积极地去理解和运用知识 ,并在语文训练过程中受到思想教育、美育。这两种活动是按照一定程序或步骤 ,通过适当的方式 ,使两方面紧密结合起来 ,便构成了语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般是指一篇课文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总是和一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联系…  相似文献   

11.
针对医学院校《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缺乏工程体验、缺乏业务背景、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探讨如何利用“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TPACK理念指导下重构《软件工程》课程。从学科教学法知识(PCK)、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TCK)、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K)、形成性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实践表明,TPACK理念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使用不同的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补充课堂教学实践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但开课情况总体说来并不太理想,尤其是本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实用的教学方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本教育取向,充分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是高职院校《邓小平理论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教学"的语言分析——兼述教学论和课程论之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文“教学”术语的语义,从古至今有过曲折的转变。古代教学的语义明显的指二字的组合,因此是指教及学两个动作或两件事,目前我们却把教学的语义限定在教而已。因此教学语义根本的问题,是中文教学有两种完全不同但又重叠的语义:1.指一特定语词,而且我们用来只对应到英文的teaching,即教学就只是教的意思。2.指一特定语词或二字连用,此时教学就是教与学的意思。今日我们经常在这两种语义间徘徊,这也造成人们下笔行文及思考时,出现明显的不精确现象。教学语义的古今转变,反映出它的语义和语用与历史事件的密切关联,同时也说明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教育见解之变化。教育理论方面,我们也发现中国大陆随着教学语义的转变,出现了教学论和课程论之争议,若不能清楚界定教学与课程的语义与概念,教学论和课程论之争议仍会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14.
“两课”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等院校开设 的大学生必修课,它由“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 品德课”组成。高校“两课”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校“两课”教育教学质量和 效果会直接影响到我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拓宽学习渠道,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知识哲学认为知识的价值不在于给人现成的东西,而在于给人不断创造的“起点”。传统教育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的记忆和复现为基本目标的知识观正受到冲击。受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的观点要求语文教学实践应让学生成为教学主角,语文课堂上的“美文听记”、“文化艺术节”活动不失为一种符合语文新课标精神的尝试,是大语文教育观在实践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传统教学实践教学“师传生受“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忽视学生的实习状态的弊端不可避免地显现出来.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学生的学和做.我们根据现代教育学、建构主义等理论提出了构建师范教育“观摩体验、假日模拟、顶岗实习、课题研究、论文写作“五环节立体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学论学者群体率先在师范学堂开设教学论课程,后藉助教育学会、教育期刊、教育研究机构等实践平台,引介日本及欧美教学论,并继承中国传统教学论思想,成为推动教学论学科形成与发展的坚实力量。就其构成来看,主要包括中小学教师、师范学校教师、师范学院及大学教育学院的教师及研究者以及文化出版界的学者。这些学者大多具有以下共同特征:深受国外教学论思想影响、学者来源多元化并践行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治学理念。  相似文献   

18.
"交往"视野中的教学本质论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交往”走进教学研究的视阈中,克服了基于传统认识论基础上的教学本质论的若干局限,促成了教学理论研究的重大转向。但由于人们把交往多视为改进教学的一种手段,而未能从本体论层面上对教学本质问题进行审视,有关论述也就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局限性。本文认为,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交往实践,并以“交往实践论”为依托,对教学本质论的理论及实践作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9.
如何在"两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并能让学生即时用马列主义的理论去认识和分析社会上以及自己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既是"两课"教学的内在要求,又是"两课"教师长期以来努力在教学上所追求的方向。本文介绍的"1 1"研讨式教学方法试图从教学方法的改进上来达到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20.
"分组讨论式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分组讨论式教学法的概念和实践方法,总结了这种教学方法产生的效果,提出了实施这种教学方法必须解决的学生和教师的观念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