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lantianbaby@163.com问:我的孩子5岁多,从去年开始在少年宫参加美术兴趣班的学习。起初,老师允许家长陪在孩子身边,他学得还不错。不过,最近老师要求家长不再陪同,他每次上课都让我们站在教室门口他可以看见的地方,否则他不是哭闹就是冲出教室找人,我们给他讲道理,给他物质奖励,  相似文献   

2.
长春市李先生最近相当烦恼,他的儿子小丁当(化名)是吉林大学附属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结束了本学期的期末考试,数学考了96分,班里47人,满分的13人,平均分98分。虽然老师没有排名,但在他心里,已将儿子纳入差等生行列。(1月10日中国吉林网)李先生的烦恼是当下很多家长的普遍心态。“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说起来,真正视分数为命根的不是学生,而是某些家长和老师。有些家长和老师对分数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我喜欢这样的话: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得志淡然,失意泰然。●我认为:最美的歌是《国际歌》,最美的图是《中国地图》;人最重要的品质是善良和真诚;最好吃的菜是咸菜;最值得信奉的一句名言是“事在人为”。●什么叫语文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总是责怪学生的老师不是好老师。总是责怪老师的校长不是好校长。总是责怪孩子的家长不是好家长。总是责怪别人的人不是好人。●摧毁一个人最好的办法是摧毁他的自信心。培养一个人最好的办法是培养他的自信心。●有的人习惯于“不是……而是……”的思维模式;有的人习惯于“既是……也是……”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4.
家有冷孩子     
王同学是我班的学生,但他的独特行为总让人很懊恼:小组讨论从不参与;调动座位总是申请一个人独坐;路上看到老师即使面对面走也不会打招呼;早读课经常迟到还漫不经心地提着早餐在教室里晃;课堂上不是睡觉就是拿着指甲剪之类的小工具做一些小动作……很多科任老师都私下跟我说这是他们见过最冷的学生了。我跟他提过四五次让家长来学校,他总是拒绝提供家长的联系方式并冷冷地说:"我妈很忙的,不要有事没事找她,有事找我就可以了,我家我做主。"和他妈妈的第一次联系是一个晚上,电话中他妈妈的声音十分虚弱:"曹老师,我想替我儿子请个  相似文献   

5.
辛理呈 《高中生》2009,(14):59-60
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创造了很多个第一,他无疑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奇迹。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综观他的求学生涯,我们就会发现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优秀学生,在高中时期他甚至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差生"。这样一个并非天赋异禀的人,日后却  相似文献   

6.
苏州一中学问卷调查显示,八成家长不愿老师登门家访。这个结果足实让人困惑:家长不是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吗?家长不是个个抱怨不了解孩子  相似文献   

7.
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家长担心他被人欺负,于是有些家长就教给孩子“小朋友欺负你,就告诉老师”之类的话。也有的孩子不用家长教,遇到一点儿小事就去告诉老师。孩子爱告状,那他通常会向老师说什么呢?1“.老师,××打我了。”2“.老师,××不和我玩。”3“.老师,××说话了。”老师,××不听话。”4“.老师,××打小朋友了。”我们可以从孩子说的话看出,发生的都是些小事,不是什么大事。就是这些小事,孩子也需要处理,也需要应付。如果一个人在孩提时代处理这些小事得当的话,可以为其长大后处理大事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家长别小看了孩子处理…  相似文献   

8.
晏红 《家庭教育》2008,(7):50-51
杨杨已经上初二了,但是父母对他越来越失望,不是因为成绩一直上不去,而是因为他没有一心扑在学习上。他从来不逃学逃课,也不捣乱纪律,还很听话,老老实实坐在教室听老师讲课,老老实实坐在家里写家庭作业。节假日的时候,家长给他报课外辅导班,他每次都去,辅导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他也做。但是父母发现儿子只是在做样子,遇到问题并没有认真思考,也不愿意主动问老师和家长。  相似文献   

9.
苏州一中学问卷调查显示,八成家长不愿老师登门家访。这个结果足实让人困惑:家长不是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吗?家长不是个个抱怨不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情况吗?那么他们又为什么不愿意老师登门家访呢?家长、孩子、老师面对面地交流不是再好不过吗?而河南一马姓教师暑期一个月时间骑车万里做家访,遍访全省36个学生,所到之处,受到学生、家长热情欢迎。久违的家访回来了。好心的老师让学生欢喜,让家长激动.也让通过各种途径得此消息的老师、家长、学生深深感动。为何?笔者下面就对这一调查做个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最近听一位家长说,孩子所在幼儿园的老师给他们播放有关二人转演员小沈阳的节目录像,孩子们兴趣很高。老师问孩子们观后感,孩子们都说对小沈阳的感觉很好。一个小朋友说,对小沈阳“一个人最大的痛苦是人死了。钱却没有花完”的台词印象深刻。老师表扬他,说他看得认真。孩子在家里把这一经历告诉家长,家长却表示担忧。  相似文献   

11.
在我的班级中,有这样一个孩子。在班上,他是个子最小的,可他散发的“负能量”却惊人,任何调皮捣蛋的事都少不了他。一上课他就捣乱,根本意识不到老师的存在,下课他也不是让人省心的主儿,奔跑,吵闹,竟然还会欺负个子比他高的同学……尽管我三番五次的与家长联系,可情况还是没有好转。  相似文献   

12.
挫折如花     
唐歌 《小学生》2005,(11):18-19
一个小男孩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品学兼优,整日听到的不是老师的表扬就是家长的赞扬。他甚至成了周围邻居教育孩子的榜样。男孩被老师指定为班长,一当就是三年。三年里他都是在自豪和自信中度过的。  相似文献   

13.
辛理呈 《高中生》2009,(7):59-60
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创造了很多个第一,他无疑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奇迹。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综观他的求学生涯,我们就会发现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优秀学生,在高中时期他甚至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差生”。  相似文献   

14.
正孩子的教育,需要慢慢来!这不是新观念,却有利孩子学习。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点,让孩子之间进行毫无意义的较劲,过早和过度开发小孩大脑,可能输掉孩子的一生。德国人的教育方式可供国人借鉴德国人的教育方式,或可作为我国家长和老师们借鉴。"我的孩子七岁,这有他的高智商证书,可否请老师额外教他一些东西?"一名移居德国的华人妈妈,恳请  相似文献   

15.
“现在老师动不动就把家长‘请’到学校,孩子肯定调皮,我们也不是不管,可孩子就是不听话,我们真没办法。”“说真的,我就怕孩子说,老师请您去一趟。”“一张条子或一个电话就把我们‘请’到学校,站在老师面前,我们做家长的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现在的老师,教育家长比教育孩子更有招数,只要你往他跟前一站,准会被劈头盖脸地数落一番。”……以上并不是个别现象,茶余饭后、公交车上、放学路上,常常听到有家长这样议论着。从家长的抱怨中,我们不难看出:老师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共同教育好孩子,但是,彼此沟通起来是多么不容易呀!十…  相似文献   

16.
刚满7岁的刘松是一年级的学生,父母外出务工,把他寄养在我家里。他脾气倔,动不动就哭。问他什么,不问十几次他就不会答应。自己不会刷牙,不会洗脸。我常常为如何教育他而犯愁。他一切只能听老师的,可我既不是他的老师,也不是他的家长,要教育好他还真需要找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答案     
老师告诉某家长他的儿子考试作弊,因为他的答案和他邻桌的一样。家长不高兴:“为什么不是邻桌的抄我儿子的呢?”老师:“因为题目是拿破仑是哪年死的,邻桌写的是‘我不知道’,您儿子写的是‘我也不知道’。”答案  相似文献   

18.
刚满7岁的刘松是一年级的学生,父母外出务工,把他寄养在我家里。他脾气倔,动不动就哭。问他什么,不问十几次他就不会答应。自己不会刷牙,不会洗脸。我常常为如何教育他而犯愁。他一切只能听老师的,可我既不是他的老师,也不是他的家长,要教育好他还真需要找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说起奖品,有哪个人不喜欢?对学生而言,能得到老师的奖品更是一件乐事。如今不少教师都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奖品上“大作文章”。有的教师为了学生配合他上好一堂“表演”课,奖给学生贴纸、卡片等小礼物差不多花了半节课时间。整堂课看起来轰轰烈烈,然而牵引学生的心不是老师,不是知识,而是那些令他们着迷的奖品。奖品的诱惑力真的如此之大吗?我班的学生小周,原来的学习成绩并不是很好,在一次考试中他居然跃了上来,家长决定奖一辆自行车给他。谁知道,他不但不高兴,反而嫌弃自行车便宜,非要一台电脑作奖品不可,气得父母又打又骂。那天,他…  相似文献   

20.
翻开美国教育家斯特赖克和索尔蒂斯的这本书,第一节的一句话就"击"中了我。"伦理思考与伦理决策从来就不是循规蹈矩。"我疑惑了,教学伦理不就是教学中的一条条制度、一个个原则吗?怎么就不是"循规蹈矩"了呢?作者接着用一个个案例向我发起了轮番"轰炸"。约翰尼打架了,老师想和他的家长谈谈。这位家长冲进了学校,怒不可遏,表示要好好教训自己的孩子。老师为了平息家长的怒火,只好撒谎,说事情并不是约翰尼挑起的。家长马上收起了皮鞭,转变了态度,表示要叫他的儿子像个男人一样学会反击,不能像个软柿子一样任人拿捏。事情虽然就这样过去了,但老师的烦恼并没有消除,撒谎的不安长久地困扰着他,孩子们还会再相信他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