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20世纪初年的中国思想论坛上,政治民主化是革命派和立宪派共同探讨的课题,梁启超在探讨这一课题时,提出了“开明专制”思想。梁启超重视过渡时代里中国的实际情况,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重视民主政治的内在条件,又不忘政治民主化的外部因素,主张从教育着手,从提高民智开始,对人民进行民主启蒙,“开明专制”思想是对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起步的可贵探索,弥补了革命派民主共和理想之不足,在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上,有着不可取代的意义和价值。对它的合理成分,应加以肯定。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时期关于民族问题的论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时期,最富号召力的口号是革命“排满”,最先揭橥的战斗旗帜是孙中山创导的民族主义。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问题主要有两个。民族问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以及有关人士进行论战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其一,种族与民族的涵义以及民族同化问题。康有为认为满汉“同种”,梁启超认为满洲人“已同化于汉人”,其目的是为其“满汉不分,君民同治”的改良主义政纲标立证据。革命派认为满汉并非“同族”,汉人已沦入被满人征服同化的地位等观点,是其进行革命“排满”的理论基础。其二,朝廷与国家的区别以及中国是否“亡国”的问题。其三,民族革命与“排满”。其四,民族革命与反帝。其五,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这场论战的重要意义。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一般认为有三个(即暴力革命问题,建国问题和土地制度问题),本文认为民族问题也是其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对此内容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3.
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中华民族觉醒的标志之一,是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在20世纪初的传入和影响。西方近代民族主义是西方各国在从前近代的王朝国家走向近代的民族国家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建立民族国家是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或主要内容。受其影响,建立近代的民族国家也是辛亥革命前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追求目标。但在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国家的问题上,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则有着不同的主张,前者主张排满,建立一个单一的汉民族国家,而后者主张合满,建立一个包括满族在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此双方展开过激烈论战。其结果建立一个民主共和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成了革命派和立宪派的共同选择。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民族国家的初步建立。  相似文献   

4.
民主教育与政治民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一阶段,人们对政治民主化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经济问题的注意,认为只有政治体制改革,实现政治民主化,才是改革走出困境、走向成功的根本途径。“五四”以来,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并未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发展,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但我们的教育中缺乏民主教育不能不说是多种原因之一。本文就民主教育与政治民主化问题略陈管见,希望这一问题引起教育界和其他各界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要完成的任务是从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的过渡,其实现形式为“革命”与“改革”。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过程。就是政治民主化的过程,它是世界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其内容主要包括政治实践(民主政治斗争)、政治法制建设和体制建设。近代时期,不仅有资产阶级的民主斗争,也有人民群众的斗争。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逐步壮大,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最终建立起来。欧美政治现代化是从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开始的。此后各国为实现政治现代化进行了一系列努力。现代化使社会经过动荡完成整合,最终形成了在民主制度下用和平方法协调利益的法治道路。  相似文献   

6.
民初黄兴等与湖南立宪党人关系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举义,革命派与立宪派在采用何种手段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随之,在掌权问题上又有了严重争执,谭延闿掌湘后,两派彼此调整策略,关系得到缓和,一度融洽,“二次革命”中,湖南革命党人发动独立,谭阳奉阴为,但直到失败,两派并未分裂。  相似文献   

7.
党内民主是党的活动和党的生活的基本政治原则和政治制度。在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趋势下,党内民主在新时期党建中无疑应居于核心地位。党内民主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也代表着党的建设的整体状况,党的各项具体建设措施又对党内民主的发展有着具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民主作为一种社会政治制度,有其赖以形成和发展的经济基础。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民主,实际上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种具有“民主”特性的精神或原则(即经济民主)在政治形态上的集中体现和必然要求。因此,经济民主既是民主政治形成的现实基础,也是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9.
改良主义的民主社会主义的历史成就(一)推动西、北欧国家普遍建立起“福利国家”改良主义的民主社会主义致力于推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并利用斗争所取得的政治民主化成果,进一步推动经济民主和社会民主。特别是西、北欧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在二战以后,在凯恩斯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的指导下,利用选举上台执政的有利时机,大力推动“福利国家”制度建设,改善了中下层民众的生活水平,缓和了社会矛盾,并进而为西、北欧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社会政治条件。  相似文献   

10.
教育民主化     
教育民主是从属于政治民主并体现政治民主的,但教育民主化并非是政治民主化的简单演绎。 教育民主化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 1.教育民主:它是把政治的民主扩展到教育领域,使受教育成为公众的权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建设"民主的模范区"为指导,推动各根据地进行了全方位的政权建设,在局部地区率先实现了真正的民主政治.中国共产党始终抱持抗战与民主不可分的政治理念,积极推进全国的政治民主化,并逐渐成为全国政治民主化的领导者和决定性力量.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创立了崭新的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把政权理论建设推向了一个新高度.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权建设,在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曾面临过两次主义选择,在民主主义和改良主义之间、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他最终都选择了民主主义。三民主义是其民主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他以三民主义为纲领组建革命政党,领导了挽救近代中国危局的革命。思想动因、思想指向和思想追求是探寻孙中山选择民主主义思想脉络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民主精神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并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民主思想进入中国社会,融入民族文化,民主精神生长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国社会进入近代以后的事情。近代中国人对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的追求经历了一个从简单介绍,到学习和仿效,到根据中国国情进行改造的历程,戊戌维新运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各种自由主义派别的民主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中国人追求民主思想和制度的社会实践。在中国人追求民主的过程中,民主文化与中华文明相融合,外来民主逐渐中国化,民主意识逐渐融入民族生活,民主精神逐渐渗透到了民族文化的深层,推动了中华民族民主精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杜毅 《怀化学院学报》2013,(10):112-113
高校红色社团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时代影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是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红色社团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探讨如何利用“红色社团”这个载体更好地做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效地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暴力革命思想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重要的理论地位,对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改革开放之后,我们从革命的价值观逐步变为发展的价值观,提倡和平发展,倡导民主,暴力革命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有人开始怀疑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革命思想,认为暴力革命不能给国民带来幸福,应该采取一种和平过渡的方式。本文主要是在当代人们受到各种价值观的影响下,对暴力革命思想进行重新的审视。  相似文献   

16.
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认为批判是理论的主要的功能,因而理论本身不应该成为目标,更为关键的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进而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围绕对社会结构和阶级变化的新的理解,他们对于直接面对的极权国家的分析和批判构成了其政治理论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之上,他们认为贫困并非革命的真正动因,人的本质异化才使革命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为此他们从不同角度对新的革命动因和革命主体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新革命战略和“健全的社会”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7.
一些学者认为《封神演义》宣传了儒家政治思想,典型说法是“以仁易暴,以有道伐无道”,而此论说得尚不到位。从《列国志传》中有几处“革命”的词眼和文本中大量引用孟子“革命”话语的内证入手,结合“革命”的概念考辨,既不脱离作者所处时代的思想背景,也不与现代语境中的“革命”涵义相冲突,论证作品蕴含和宣扬了儒家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18.
构建文明和谐学校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理念和学校发展的着力点.文明和谐学校具有民主法治协调合作、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物我和谐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科学发展四个方面的特征,构建文明和谐学校的方法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的科学的发展观,实施民主法治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9.
共产国际、俄共(布)的对华政策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推进中国革命与东方革命,以便打击帝国主义后方,摧毁其殖民体系,从而推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另一方面,要同当时中国的合法政府——北京政府,甚至地方军阀保持外交和经济关系,从而保留沙俄在中国遗留的部分特权。共产国际与俄共(布)最初选择掌握北京政府实权的吴佩孚为合作对象,后又极力促使吴佩孚与孙中山组成亲俄政府,还曾瞩目于南方的实力派陈炯明。几经波折之后,才把关注的重心转向实力和地位不断上升的孙中山。  相似文献   

20.
清承明制,设立科道官员执行重要的监察职能。科道官在澄清吏治方面发挥了作用,甚至对最高统治者亦犯颜直谏,此外在国计民生、时弊等诸多方面有充分的发言权。科道官的设置,使封建官僚体系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能力,对政治大有裨益。但是,科道官群体的素质并非等齐划一,少数不忠、不法科道的分子存在也必将为其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