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龄前阶段,好奇心强的儿童开始关心人的身体:他们自己的和其他孩子的身体差异。大约在三岁,孩子就开始意识到男孩与女孩子的差别,而问题也随之而来:他们喜欢在家里裸露身体。如果家长能弄清楚自己对孩子裸露身体的态度,那么,在这个问题上教育孩子也是很简单的。教孩子知道什么是礼貌什么是羞耻如果家长期望通过礼貌的方式让孩子接触裸体,从而让孩子获得性器官的教育的话;那么,允许学龄前儿童在家里裸露,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但是必须告诉孩子一定要注意礼貌,所谓礼貌就是要在适当的地方说适当的话做适当的事。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他只能在…  相似文献   

2.
李君 《课外阅读》2011,(10):124-124
培养少年儿童的健康心理,使他们具有较强的抗挫折心理能力已经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培养少年儿童的抗挫折心理能力,首先要使他们正确认识挫折,要有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其次,要教育少年儿童对自己的期望要合理,培养他们自我评价的能力;再次是把挫折教育贯穿到各项活动中去,给少年儿童以适当的磨炼,使其经受挫折。  相似文献   

3.
一个有着坚强心理素质的民族才是真正坚强的民族,一代儿童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其实就代表了未来这个民族的基本素质。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不遇到困难和挫折,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对待这些困难和挫折。如今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是家里的"小太阳"、"小皇帝",很少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生活的磨练和大的挫折。这一方面,为他们的顺利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是值得庆幸的大好事。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从完美的人格塑造角度,从坚强的意志品格锻炼角度来思考问题,这又不能不说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缺憾。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和途径给他们"种一下牛痘"、"打一下预防针",补上这一课,将来他们就有可能在艰苦、复杂的情况面前无所适从,在困难和挫折的风浪面前难以应付。因此,对今天的儿童少年进行适当的抗挫折教育,增加一些磨练,使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困难,从而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强的革命意志,对于他们将来的成长,对于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孙慧琴 《文教资料》2013,(27):95-97
21世纪是充满机遇的时代,同时也是充满竞争的时代.在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不遇到困难和挫折,如何对待这些困难和挫折呢?从小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将会有效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让他们学会用自信乐观的态度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  相似文献   

5.
名儿童教育家陈鹳琴,在论家庭教育时说过这样的话:“不要担心孩子的失败.应该担心的是,孩子为了怕失败而不敢做任何事。”据北京教育研究会调查:有31%的儿童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够。5.5%的儿童顶不住失败的打击,由此看来,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获得适当的失败经验是多么重要,究竟什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挫折教育呢?曾经有人提出AQ(AdVenisty 0uotient)这一概念,即挫折商数。这就是人面对困难、  相似文献   

6.
青年学生在经受一定挫折后产生特定行为表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探讨对青年学生实施抗挫折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讨挫折教育方法就是要培养青年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挫折,增强其挫折容忍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迎接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青年学生在经受一定挫折后产生特定行为表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探讨对青年学生实施抗挫折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讨挫折教育方法就是要培养青年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挫折,增强其挫折容忍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迎接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挫折,是在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作为父母,我们都不希望孩子遇到挫折。但是,生命之旅无坦途,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遭遇挫折不可避免。我们不可能一辈子替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永远生活在温室里。因此,就有必要从小培养孩子应对挫折的能力,让孩子在遭遇挫折时,能够从容镇定,直面困难,不屈不挠,战胜挫折。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他们的身上承载了父辈以及祖辈太多的宠爱和期望,对他们的家庭教育较普遍地存在着片面性和单一性,如重视智力的发展,却忽视了坚强意志力的培养和良好个性的塑造;重视“成才”教育,忽视“做人”的教育。这就使这一代孩子的身上既具有时代赋予他们的优点,又有明显而普遍的弱点,那就是任性,脆弱,经受不起一点点挫折。挫折教育就是矫正教育的片面性、单一性,矫治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脆弱疾病的重要措施。它既是儿童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适应未来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儿童中广泛开展挫折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中一个极其迫切的现实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期的“特别关注”,我们刊发吴华同志的文章《挫折教育:给孩子一双坚强的翅膀》,希望能引起广大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动画片是儿童喜欢的媒体,利用动画片通过角色扮演和心理投射开展心理辅导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有效形式."小鸟与大海的对话"教学课例,旨在通过角色扮演,降低儿童的心理防御,让他们借助小鹬鸟的角色表达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之后的感受、体验以及想法和做法,让儿童领悟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时自己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教育应当尊重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使儿童从教育中、从生长过程中得到乐趣。然而,当前教育中的儿童却明显缺少快乐感与幸福感。教育要尊重儿童的天性,满足儿童正当的要求或欲望,尽可能发现儿童的优点,帮助他们成功,同时帮助他们学会面对挫折和失败。  相似文献   

11.
青年学生在经受一定挫折后产生特定行为表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探讨对青年学生实施抗挫折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讨挫折教育方法就是要培养青年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挫折,增强其挫折容忍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迎接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孩子的班主任说我的女儿学习好,性格活泼,独立生活能力强,要求我在家长会上介绍家庭教育的经验。推辞不过,我就向大家介绍了下面几点家教体会。一、让孩子经受点挫折“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大多数父母的认识。如果说让孩子吃点苦,有些家长就不一定理解了,有的家长虽然理解但是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对孩子而言,家庭的温暖是必要的,但不是惟一的,他们还需要挫折教育。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能受到挫折教育,能提高耐挫折能力,他们就能适应社会生活。挫折教育的思想,我早已知道,但是把这种理念转化为对孩子的教育行为还是去年的事。去年…  相似文献   

13.
片面追求赏识教育容易使学生变得虚荣脆弱,教育者应该在进行赏识教育的同时适当地进行一些挫折教育。科学发挥挫折教育的积极作用,以增强受挫折学生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磨砺他们的意志,增长他们的聪明才智,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挫折,将会是学生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4.
柳奇君 《辅导员》2012,(15):24-25
新人学的儿童一进校门先要接受盲文学习。但是枯燥的盲文学习,让初入课堂的视障儿童反感,最终会影响盲文的学习和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对视障儿童进行盲文指导时,要遵循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减少他们在学习中的排斥和阻力。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心理发展原则,变通教学方法,适当处理教材,巧用教具学具,善用媒体帮助,  相似文献   

15.
在我省儿童教育工作中,总起来讲,一般都能按照一定的教育原则,循循善诱地进行教育。但是必须指出,不按照教育原则,以体罚儿童作为教育手段的现象还是相当普遍的。个别教师甚至采取了极不人道的残忍办法对待学生,这是令人不能容忍的。希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充分注意这问题,认真加以检查纠正,对于个别情况十分恶劣,造成儿童身心的严重损害引起广大群众所极端不满者,应予以适当处理。  相似文献   

16.
维护教师的权威与保护学生的自尊在实践中往往发生矛盾。这种矛盾凸现出挫折教育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教师应认识到,挫折教育不是一味地让学生遭受挫折,而是要让困难挫掉他们的骄娇二气,保护他们的勇气和锐气,并体会到教师的谆谆教诲,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维护教师的权威与保护学生的自尊在实践中往往发生矛盾。这种矛盾凸现出挫折教育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教师应认识到,挫折教育不是一味地让学生遭受挫折,而是要让困难挫掉他们的骄娇二气,保护他们的勇气和锐气,并体会到教师的谆谆教诲,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村儿童留守在家人数的增多,学校少先队组织要积极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活动方式,提高活动的多样性、趣味性和体悟性,通过丰富的评价方式和手段,让他们远离自卑,重塑自信,正确面对眼前的挫折,敢于面对,敢于挑战,提高自己的独立性,坚定性和自制力。  相似文献   

19.
诚然,班主任批评犯错误的学生,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惩罚、一种挫折。但是,对于今天生长在安逸舒适生活环境中的年轻一代来说,接受适当的惩罚、挫折,无疑将有利于镏炼他们的应激能力,丰富他们的生活经历,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从而提高他们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必要的批评教育,孩子犯了错误,  相似文献   

20.
儿童负面性教育与反面教育、挫折教育等有着一定的联系,但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区别。为了使儿童更好地具备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以便其逐步地更好了解与适应社会,由家庭对儿童进行适度的"负面性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但在负面性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度的问题,因此要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对其进行适度的此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