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网络应用和运行过程中人的道德问题的谈起,从"网络道德"的概念、性质和特点进行了论述."网络社会"使人们的道德行为自主性增加了,依赖性减少了.人的道德意识也就较原来更加丰富.一个有道德的主体,他的道德影响不仅存在于真实的世界中,同时也表现在网络世界中.只有在两个世界实现了道德的统一,这个道德主体方是完整的道德主体.  相似文献   

2.
齐维轩 《情报杂志》2002,21(10):9-10,12
基于我国网络道德自律研究正处在探索和起点阶段的事实,借鉴国际社会网络道德自律实践,探讨了我国网络道德自律研究中的基本原则、内容、困境以及突破口等问题,指出了我国网络道德自律研究任重道远。启示人们,在对网络实施“道德、技术、法律”的战略性主体管制中,技术与法律只是手段,道德自律才是根本。  相似文献   

3.
"90后"是当今学校的主体,是与互联网共同成长、发展的一代。文章从"9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现状分析入手,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剖析了"9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有利于有效解决网络道德危机,促进"90后"大学生人群更加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网络道德危机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使得社会道德面临新的选择与挑战.在明晰网络道德与网络道德危机的基础上,指出了网络环境中网络道德危机的表现形式.对影响网络道德危机的内源动力、外源动力进行了详细分析,构建了基于二者的网络道德危机动力机制模型,并阐述了动力机制的关联机理.  相似文献   

5.
网络是道德的哈哈镜,网络怎么变化,道德也会跟着发生变化,有的人的道德会向两个极端的方向发展,为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营造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需要有个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自我行为约束。  相似文献   

6.
网络是道德的哈哈镜,网络怎么变化,道德也会跟着发生变化,有的人的道德会向两个极端的方向发展,为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营造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需要有个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自我行为约束。  相似文献   

7.
点击网络道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世界各国纷纷推出自己的信息高速公路发展计划,全球互联网发展迅猛,1999年全球网民已达1.76亿,今年将增长到3亿,正如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必然给人类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造就了“虚拟社会”,也带来了既有的现实道德难以应付的一系例伦理问题,作为一个全新的世界性课题,网络道德建设的意义不仅在于维护正常的网络秩序,更在于使科技发展与道德进步相一致,也许,我们应该从德进步相一致,也许,我们应该从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的对比中把握这一全新的历史例题。  相似文献   

8.
信息道德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延寿 《情报杂志》2004,23(2):36-38
网络世界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建立信息道德体系;与现实世界强调强大的法律、脆弱的道德相反,虚拟世界应该强调强大的道德、脆弱的法律;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由此决定了反映文化观念的信息道德必然呈现本土化趋势,但在信息道德本土化的背后,也必然存在着一些共性的东西,即信息道德的普适性。它们是所有信息人都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保证虚拟世界有序发展的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9.
张琼 《内江科技》2006,27(2):108-108,122
网络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带给人们方便快捷的同时,有关网络的一些道德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网络道德的介入势在必行。本文介绍了网络社会的三个特点,提出了网络引发的社会道德问题以及网络社会应该遵循的道德原则。呼吁建设网络道德,防止和杜绝不良网络道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与管理》2017,(5):68-73
网络道德教育有"网络道德"的教育以及道德教育"网络化",既培养主体"网络德性"又以网络作为"教育工具"三种观点。失范问题归因为网络技术因素(开放性、虚拟性等特征);社会环境影响;技术保护措施失灵、法律监控失效,市场机制弱化;政府、高校、社会、家庭等对教育重视不足;网络主体道德知行不一、言行脱节。从外部环境入手,优化网络思政教育队伍、网络立法、行政、执法和司法队伍,健全网络道德行为规范,完善制度法规,变革传统道德教育方法、模式,加大网络管控、治理力度,构筑生态环境教育载体,约束网络行为。从内部环境入手,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强化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增强其信息甄别力、选择力和运用力。  相似文献   

11.
王曦 《今日科苑》2009,(14):207-208
近些年来,"人肉搜索"事件不断发生,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人肉搜索"经常和个人隐私相关连,也非常容易涉及到法律和道德问题。"人肉搜索"暴露出我国的网络隐私权这一法律空白地带,针对侵权的表现形式我们该采取的一些保护措施。为了使网络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我们应加强网络道德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2.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网络在给人类带来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成果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引发出一系列的网络道德问题。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已成为网络文化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现对网络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及网络道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网络生活的普及给社会道德的发展带来契机和挑战,本文抓住网络交际方式的特殊性,分析了网络社会对于人类社会道德发展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归纳了目前网络不道德现象的三种类型,指出我们应当重视对网络社会的规范,提出了构建网络道德的三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世界慢慢的融入我们的生活,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上的资源。网络世界的虚拟化,正渐渐的吞噬着人们的道德观。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人们该怎样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营造出一个清新、和谐的网络世界呢?本文将从目前普遍存在的网络道德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包丽萍 《中国科技信息》2007,(4):210-211,213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有助于开阔视野和获得知识.也有利于改善和丰富学习与生活,当然,也给我们带来了网络道德的问题,特别是青少年网络道德更是令人关注。本文首先对青少年网络道德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如何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高清林 《科教文汇》2007,(6X):143-143,145
网络生活的普及给社会道德的发展带来契机和挑战,本文抓住网络交际方式的特殊性,分析了网络社会对于人类社会道德发展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归纳了目前网络不道德现象的三种类型,指出我们应当重视对网络社会的规范,提出了构建网络道德的三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赵颖  代钰 《科教文汇》2012,(4):11+13
高校是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网络的道德教育功能不可小视,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主要总结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及网络人文关怀的内涵,具体论述了人文关怀理念下网络道德教育功能创新的具体方面,以期实现在人文关怀理念引领下网络道德教育功能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网络,一个科技发展的产物,也是信息时代的标志,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应积极探讨网吧市场的长效管理机制,让青少年深刻了解沉溺网络和在不健康网吧上网的危害,增强青少年的自律意识.积极倡导网络文明,营造绿色网络环境.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网德″教育,形成青少年对网络道德的正确认知,增强他们道德判断能力,指导他们学会选择,识别良莠,鼓励他们进行网络道德创新,提高个人修养,养成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19.
网络已经进入中职学生的生活,但其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方式对乐清地区中职学生网络道德不良行为现状展开调查,发现中职学生普遍存在传播不良信息、网络欺诈、网络辱骂、沉溺于网络游戏和黑客等网络道德不良行为。提出了网络环境下,"以学校网络道德教育为关键,补充家庭网络信息为保证"的中职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通过概述网络信息自由的含义、表现类型,分析了网络信息自由带来的法律难题,总结出加强网络经营者、新闻媒介和新闻从业人员、普通网络用户等网络主体的道德自律的重要意义及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