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年,我采访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种粮标兵王化东。稿件以《皖北“粮王”王化东》为题,2005年11月9日在《农民日报》头版头条配图片刊发以后,在广大农民和农村干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农民朋友给王化东写信,有的表示要向他学习,靠种粮食增加收入;有的表示要到他那里取经,靠科学种田实现增产增收。农业部和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也对这篇稿件表示肯定。同时,《农民日报》还把这篇稿件评定为5A稿件(报社评稿最高等级)。一我在采访王化东之前,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现阶段的农民在想什么,他们最需要什么?如何通过宣传这个典型,使广大农…  相似文献   

2.
天桥市中有“三王”,都是名的老字号,逛天桥的人提起“三王”,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三王”,即百年老号“海顺轩”茶馆,也叫“王八茶馆”,经理姓王,为人和善;“烤肉王”,在天桥驰名数十年之久;“豆汁王”,也是数十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代表,全国农业创业致富带头人、全国十大种粮状元、全国种粮十大标兵、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中国农村改革十大风云人物等等,近年来,宿州市蛹桥区夹沟镇夏刘寨村党委书记王化东成为安徽乃至全国扬名的农村改革的典型,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多次采访报道过他,他还与中共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一起走进央视《小崔会客》。  相似文献   

4.
梧槐 《新闻世界》2006,(5):37-38
他是一位民间艺人,剪纸是他生命的全部,他剪刀下的蝴蝶栩栩如生、多姿多彩,如今剪出的蝴蝶种类已达3万多种。 40年来,他剪刀不辍,为此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还远到马来西亚、莱等国。他先后获得多项金奖,赢得了“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更赢得了“世界蝶王”的美称。[编按]  相似文献   

5.
曹雪芹笔下有位王贴,他是天齐庙的一位当家老道士。此公虽名不见经传,却因跟宝二爷偶然胡诌“妒妇方”而赫然上了《红楼梦》的回目,并且给人留下颇为有趣的印象。 这位王道士,原无所长,只是“专在江湖上卖药,弄些海上方治病射利,庙外现挂着招牌,丸散膏丹,色色俱备”。他奔走豪门,在宁荣二府“走动惯熟”,得了个“王一贴”的诨号:言他“膏药灵验,一贴病除”。  相似文献   

6.
“内容为王”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容为王”,曾是一面叫人激动不已的大旗。可现代传媒的风向变化实在太快了,传媒“精英”们很快扯起了一面又一面新的大旗,“渠道为王”、“技术为王”、“客户为王”、“发行为王”、“广告为王”等等,甚至还有人正儿八经地叫嚷“赢利为王”。在他们带动的风云变幻中,那些还专注于做内容的媒体,显得冷清,甚至有几分落寞。  相似文献   

7.
日前,被誉为“中国日记王”的李连举将日记资料捐赠给铁岭市档案馆。铁岭市档案局局长朱英丽向老人颁发了荣誉证书。李连举出生于1924年,1938年开始写日记,至今70年从未间断,已积累日记83本,近300万字。2007年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评定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中国之最),“生活日记基尼斯纪录创造者”。被誉为“中国日记王”、“铁岭奇人”等。李连举的日记记载了他在日伪时期、抗日时期、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种什么模式?——一个农机、种植和养殖三业结合、相互促进、规模经营、效益显著的良性循环链。当阳县官挡乡红星6组农民严中早在粮食面积减半的情况下,按着这种模式经营,收入却增加了5060元,走出一条适度规模经营的新路子。早在1985年,严中早拾起本村68亩撂荒地,借助农业机械,带领全家6个劳力种粮102亩,成为“百亩种粮大户”。1986年,他家产粮7.35万公斤,卖粮6.5万公斤,成为宜昌地区的“卖粮状元”,并被选入当年的“全区十大新闻人物”。1987年春,正当他  相似文献   

9.
<正>郭在福“玩”瓷器20余年,经他之手的历代瓷器精品数万件,被誉为“瓷器王”。他在福州东方古玩城经营的“郭氏古玩堂”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郭在福现被聘为《东方收藏》电视栏目的特别顾问。  相似文献   

10.
10年前,王亚中和妻子张云侠离开故乡安徽涡阳,来浙江舟山打工,他俩本想在异乡的打工生活中寻一片精彩的世界,可却时时遭受磨难。10年,弹指一挥间,回首过去,王亚中淡然一笑说:“我与其他民工相比,走的是另一条人生之路……”一、出门去打工,原有一本难念的经故事还得回到10年前。1993年7月15日,在安徽合肥工业大学成人高校读大专的王亚中,匆匆赶上返乡的汽车。其时,邻座坐着一位清秀的女孩,留着一条长辫,散着桂花的幽香——这女孩正是他现在的妻子张云侠。“记得他当时穿着白汗衫、白短裤、白袜子、白球鞋,一身白,拎着两大摞书。”张云侠陷入甜蜜的回忆:“他长得不高不矮,浑身透着一股书生气,一笑就露出那颗可爱的虎牙。当时见他在俺身边坐下,俺心里像小兔挠了似的,突突地跳。”王亚中回忆起俩人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也似有同感。“那时不是正在流行《小芳》嘛,云侠的辫子,可比《小芳》的长多了。”得,一条辫子引起他的注意。“一谈话,蛮投机的。”王亚中有点腼腆:“……下车时,我就给她留了地址。”王亚中,1967年生于涡河边的一个小村里。1987年,正上高中的他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14岁开始发表文章,迄今发表的文字已有80万字。19...  相似文献   

11.
新闻从业人员被许多人看作“无晃之王”,自身修养应该是无可挑剔的。但很遗憾,一个时期以来,在社会上竟时不时听到对“无冕王”的“闲  相似文献   

12.
《档案时空》2003,(12):25-25
有关资料记载,在江苏太仓县曾有皇家的大粮仓,常年囤积稻谷,以供“南粮北调”。粮多自然雀患频生,每年因雀患而损失了不少粮食。管理粮仓的官吏为了奖励捕雀护粮者,便以竹制的筹牌记捕雀数目,凭此发放酬金,这就是太仓的“护粮牌”。这种筹牌上刻着各种符号和数字,既可观赏,又可游戏,也可作兑取奖金的凭证。这种护粮牌,其玩法、符号和称谓术语无不捕雀有关。例如,“筒”的图案就是火药枪的横截面,“筒”即是枪筒,几筒则表示几支火药枪。“索”即“束”,是用细束绳串起来的雀鸟,所以“一索”的图案以鸟代表,几索就是几束鸟,奖金则按鸟的多少计…  相似文献   

13.
《新闻通讯》2013,(10):64-64
英国一家公司近日对美国名人的“推特”粉丝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总统奥巴马是无可争议的“僵尸粉之王”,其3690万粉丝中有1950万是“僵尸粉”,比例高达53%。据英国媒体报道,根据取样调查,拥有“僵尸粉”数目最多的推特账户分别属于总统奥巴马、副总统拜登、白宫通讯处和第一夫人米歇尔。其中奥巴马的“僵尸粉”数量排名第一位,比例高达53%。为了制造“人气兴旺”的假象,许多著名的政治人物购买大量的“僵尸粉”。据报道,有一家英国公司专门做这种假粉丝生意,公司名字就叫做“买更多粉丝”。  相似文献   

14.
2004年6月4日至14日,《河南日报》在一版显位置推出系列报道“麦收时节乡村行”,共刊发《“俺觉得种地有奔头了”》、《滞洪区里笑声朗》、《黄泛区农场土地热》、《卖粮记》等9篇稿件,其中8篇以生动鲜活的“现场短新闻”反映了降低农业税税率、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农业结构调整后农民的喜悦心情,反映了他们在党的好政策指引下多种粮食的心声,  相似文献   

15.
翻开中国美术史,清代“娄东画派”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古城太仓素负“书画之乡”的盛名。以江南山水画派兴起为源头,“元四家”形成和发展时代为起始,迄今六百余年间,在太仓这块文化沃土上孕育出了数百位画家,出类拔萃者不乏其人。  相似文献   

16.
三国赤壁以“赤壁之战”享誉中外,有些地方也想借“赤壁”之名炒热自己。一时间,酿成了“江汉五赤壁”的激烈争端。一位在车祸中严重烧伤的骨髓癌患者,凭藉数十年考证赤壁的大量史实和论著,让世界公认了真正的三国赤壁。  相似文献   

17.
1999年5月12日,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原滑县县委书记王新康受贿案,昔日威风八面的县委书记坐到了被告席上。 王新康在任滑县县委书记期间,先后收受近4O名干部7O余次贿赂,总额高达36万余元。行贿者涉及12个乡镇和13个局委及数家企业。王新康平均每年调整干部3次以上,在一次调整中曾出现了全县数百名干部“大流通”的奇观。送钱者纷纷升官,一些“只干不送、原地不动”的干部坐不往了,也被“逼良为娼”,甚至有人借钱、贷款买官。  相似文献   

18.
也许是父母的期望,给儿子取了“作言”这个名字。王作言——中国商报副总编辑,最近以优异的工作成绩,尤其是在言论方面的突出成就,被评为中国产业报协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同事们亲切地称他是“王言论”、“言论王”。王作言从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任新华社记者,一直从事新闻写作,先后发表了上千篇新闻作品,其中有40多篇(含“内参”)作品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和获得各类奖励。1989年,他被调到中国商报社担任领导工作。在王作言同志看来,一家报纸要立于当今报业之林,就必须高举起言论这面旗帜。他来到中国商报社后,带头写言论,写的第一篇评论《既要廉政也要廉商》就显示出了较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厚实的文字功底,在富有独到见解的文字中,渗透出尖锐泼辣、逻辑严谨的风格,当年就获得中国产业报协好新闻三等  相似文献   

19.
打开报纸,这号“王”那号“王”,随处可见,什么“烧饼王”、“建筑王”、“裁衣王”、“运输王”等等,涉及衣食住行,遍布各行各业,真是应有尽有。仔细想来,这些王冠的取得并非难事。他们中相当一部分既不是枝术比式中的优胜者,也不是行业中推举出的佼佼者,更不是群众公认的拔尖人才。往往是一些作者凭着自己的看法下的结论,报纸不假思索地加以宣扬。难怪报纸一同群众见面,便引起訾议,有的甚至酿成了风波。有一种行业,这个报纸封这个  相似文献   

20.
“象把大山搬开、让尼罗河改道那样,萨达特总统把海卡尔从他那《金字塔报》大厦的宝座上拉下了马,将他作为共和国宫里的一位新闻顾问而束之高阁。”这是13年前萨达特解除海卡尔《金字塔报》主编和金字塔出版公司董事长职务,改而任命他为总统新闻顾问后,黎巴嫩《事件》周刊主编萨利姆·劳齐发表的评述中的一段话。海卡尔被迫离开《金字塔报》,不仅轰动了阿拉伯世界,也在国际新闻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泰晤士报》为此发表的一篇社论说,“除了萨达特总统本人辞职以外,他对他的班底作出的任何改变都不可能比解除海卡尔的《金字塔报》主编职务更引人注目。”许多新闻机构纷纷刊发报道和评论,它们对海卡尔的称呼,使用了“埃及头号主编”、“金字塔之王”、“20年来埃及最有势力的政治物之一”等等……的确,海卡尔不仅是个出色的新闻记者,而且是位显赫的政治活动家。穆罕默德·哈桑宁·海卡尔出生于1923年,毕业于开罗大学新闻系。他从19岁起正式从事新闻工作,很快就显露出非凡的才干,先后在《埃及新闻报》《最后一点钟》和《鲁兹·优素福》等报刊任职。1957年,纳赛尔总统任命海卡尔担任《金字塔报》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