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期待的课程源于学生对课程的期待,具体表现为学生对教师的期待、对学科内容的期待、对环境的期待以及对自我的期待。由于学生对课程的期待往往被忽略不计,学生期待的课程也容易得不到有效实施,进而导致课程学习与学生实际相脱离,故深入探讨学生期待的课程是学生作为课程参与主体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
教师教育观念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研究较多的是教师的学生观。学生既是教师对学生表现的期待,教师期待对学生的发展有巨大影响。在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上,观念比知识的影响更大。教师的教育行为和他所拥有的教育观念是一致的。教育行为反映教师的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3.
在校园内常会听到教师说“现在的学生难教难管”。之所以难教.是因为许多学生不重视课堂学习;之所以难管,是由于学生缺乏对教师应有的尊重。这正是目前教育现状的一种真实写照。其主要根源是教师不自觉地把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是具有教育主体特征的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从本质上说.教师并没有给予自己学生一种真正的爱。  相似文献   

4.
教师期待与学习动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期待与学习动机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着潜在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这就要求教师的期待必须合理、入情、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5.
心理实验证明,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会影响学生的发展,产生教师期待的结果。“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与策略。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错误,注意充分理解每一个学生,建立积极的教师期待。  相似文献   

6.
一、教师期待效应的由来 教师期待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教师的期待也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 1968年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加州旧金山布奥克学校进行了实验,对小学各年级的儿童进行“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向教师提供信息,说:“这些儿童有发展的可能性”。实际上这些孩子完全是随机抽取的,几个月后,这些孩子的智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研究者根据研究数据指出从实验中引发教师对学生成就的期待最终使这种期待与学生学业成就的真实水平有关,那些教师对其期待高的学生(即使这种期待没有…  相似文献   

7.
我们一直期待着在语文课堂上能看到情感与情感交流、智慧与智慧碰撞的局面。然而现实却是教师与学生难以沟通,学生与学生无法交流;即使教师留时间让学生质疑交流,学生也无话可说,学生总是期待着教师的提问和讲解。是什么造成了学生的“集体失语”?是什么遮蔽了学生发现的慧眼呢?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增强高职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某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教学需求的问卷调查,主要涉及受学生欢迎的授课教师的特点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的教学,首选因素是教师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教师教学遭遇冷落的第一位原因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差;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学生对教师永恒的教学期待;学生把学习积极性不高主要归因为客观因素等。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期待     
张志宏 《宁夏教育》2012,(7):141-141
期待 是教师和学生目光的交融 期待 是教师默默的付出,深沉的爱  相似文献   

10.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的学生总是有不同的期望,这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待,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教育领域的供求关系、资源条件、评价标准都发生了深刻而重要的变化[1]。在围绕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学生提供公平而优质的教育的同时,如何抓住并解决学生管理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已成为高等教育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迫切要求。大走访大调研能够帮助学生管理者在学生期待视野下,换位思考,为工作把脉,为高效精准的教育服务工作提供极具参考价值的改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本来是基于学生阅读的兴趣、期待和不理解才有教学的必要,而当前学生的阅读期待普遍被压抑甚至是被窒息,感悟交流式课堂试图基于学生阅读期待,以预学——交流——质疑——总结为课堂要素,寻找一种阅读教学的课堂突破,并试图在案例研究中寻找一条师生共同自我成长的专业和学习之路。  相似文献   

13.
雷喜峰 《教育革新》2007,(11):42-43
阅读期待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是阅读教学得以有效展开的基础。那么,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呢?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高中生对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期待为主题设计问卷,通过对答卷以及大量文献和学生访谈的综合整理发现,文理科男女生对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期待有所差异,这些期待存在合理性,语文教师应相应调整自己的教学风格,使教师期待与学生期待最大限度地接近,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的课堂效率,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相似文献   

15.
美学家尧斯认为,阅读期待是一种接受者在对文学作品体验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心理期待结构。笔者由此揣摩为,阅读期待是接受者在某种外部和内部因素(问题、动机、兴趣)刺激下产生的对下一次阅读的渴望。  相似文献   

16.
如果班主任能够相信每一个学生,放大学生身上的优点,通过积极的期望鼓励学生,将对学生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当学生在充满信任和赞赏的环境中,他就容易受到启发和鼓励,往更好的方向努力,随着心态的改变,行动也越来越积极,最终做出更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吕群芳 《教书育人》2006,(10):18-19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由于个人的审美情趣、性格、文化修养、期待视野、经历等的不同,获得的阅读感受与审美关注就会不同,因此,学生在阅读时产生“误读”现象是难免的。不可否认,“误读”有时的确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意外的惊喜和收获,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误读”都是美丽的、精彩的。我们对学生的“误读“不能不作为,而是应该“对症下药“,及时引导纠正。  相似文献   

18.
对待同一篇课文,每个学生或许会有不同程度的兴趣。因此,只有充分调动、提高每个学生的兴趣,才会对阅读对象有更大程度的关注。通常采用如下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无疑是对学生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尊重与关爱,对阅读心理的科学观照。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不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个性的“期待视野”,鼓励学生多角度、个性化、有创意的阅读,进入文本,与作者、与同伴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在角色体验中,激活思维,生成智慧,完成对文本的理解、内化,语文素养得以完善,生命价值得以提高,个性得以张扬,情感得以释放,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提升。可以说,多元解读已成为当今阅读教学的鲜明特征。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多元解读不等于爱怎么读就怎么读,也不等于所有的“个性化解读”均应大力提倡,它是有一定规范和原则的,要坚持正确导向,避免走向极端。那么,怎样善于点引,让学生多元解读呢?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研究较多的是教师的学生观。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表现的期待,教师期待对学生的发展有巨大影响。在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上,观念比知识的影响更大。教师的教育行为和他所拥有的教育观念是一致的。教育行为反映教师的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