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幼儿在起床穿衣、上厕所、喝水排队时叽叽喳喳聊天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有的老师会认为孩子太闹、不听话,有的老师则认为孩子间相互交流是正常的,不应严加约束。那么我们应怎样正确看待这个问题呢? 我们认为,幼儿园是孩子们跨出家门、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幼儿社  相似文献   

2.
在照顾刚入园的幼儿生活起居中,我发现大便是小班幼儿的一大难题。有的幼儿上幼儿园几天都不大便,引起大便干燥;有的幼儿因憋大便而经常拉裤子。幼儿不在幼儿园大便的原因,主要是对上厕所存在着一些焦虑。有的幼儿在家里是坐着大便,两腿不用使劲,而幼儿园的厕所是蹲坑,需要他们使用腿部的力量,这对刚入园的幼儿来说无疑增加了许多困难。还有的幼儿厌恶大便的臭味,因而不爱去厕所。怎样才能解决孩子上厕所难的问题呢?我们认为,营造适合幼儿的厕所环境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自制能力差,活动时光顾玩儿得开心,往往忘了上厕所。孩子的膀胱容量小,贮尿机能差,实在憋不住,就容易把尿解在裤子里。经常憋尿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发育不利。尿液在膀胱内贮留时间太长,可导致括约肌松弛,产生尿失禁。如此反复,可以导致习惯性遗尿。孩子尿湿裤子,也容易受凉生病。若遭到同伴讥笑,还会伤害其自尊心,使之自卑、胆怯,造成心理障碍。因此,家长应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教师、家长应注意提醒幼儿及时上厕所。那些因为忘了上厕所的幼儿,他们上课时尿胀得难…  相似文献   

4.
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幼儿在起床穿衣、上厕所、喝水排队时叽叽喳喳聊天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有的老师会认为孩子大闹、不听话,有的老师则认为孩子间相互交流是正常的,不应严加约束。那么我们应怎样正确看待这个问题呢? 我们认为,幼儿园是孩子们跨出家门、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幼儿社会性形成的关键场所。在幼儿园里,幼儿和成人一样需要伙伴间的交流,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幼儿间吵吵闹闹聊天的现象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值得重视的。但是不适时的交流会影响到幼儿正常活动的开展和生活常规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用心…  相似文献   

5.
问:我最怕带孩子上商场了。只要一进商店的门,孩子是看见什么要什么,哪怕家里有的,也非缠着大人买,不买就蹲在地上又哭又嚷,我真拿他没办法。答:我们在一些商店或公共场合,常看见这样的现象,孩子非向大人要这要那、不管大人如何哄劝,就是不听,严重点的干脆躺在地上,那些家长束手无策, 只好满足孩子的要求,结果是恶性循环,幼儿提出的要求越来越  相似文献   

6.
在多年的幼儿教师工作中,常常听到孩子向家长告状:“他打我。”“他骂我。”“他不和我玩,还抢我的小手帕。”有的家长会给孩子讲明道理,教育他待人谦让随和,与小朋友搞好关系;有的家长则是无表示,不敢去正视这一问题;有的家长把孩子的不计较和谦让责怪为无能,甚至对孩子教唆说:“他打你,你不能打他吗”孩子在园受欺侮,家长应怎样正确对待呢我认为,首先,年轻父母对这种现象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孩子在园打闹、吵嘴是一个普遍现象。你看,刚刚还在吵吵打打的小朋友,眨眼之间又会高高兴兴地玩到一起。原因很简单,幼儿游戏…  相似文献   

7.
有些孩子常常突然发生一些怪异的表现,为此,常常遭到家长或老师的责怪甚至体罚。其实,他们并非有意调皮或捣乱,而是一种病态表现,其根源就是特殊类型的“癫痫”。白天尿裤夜尿床小自如已经小学四年级了,还有尿床的毛病,爸妈操碎了心,夜间叫他起来上厕所,他排尿不多,可躺下不久就尿了床,因此没少挨打。越打毛病越  相似文献   

8.
在幼儿园里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看见别人手中的物品很想归为己有,却克制着不去争抢;初上幼儿园的孩子尽管很依恋妈妈,但每天上幼儿园时还是努力地克制自己,想哭的时候便用力抿住小嘴。这就是幼儿具有自制力的表现。有自制力的幼儿能够克制自己不合理、不正当的欲念,他们不会主动去攻击别人,即使被别人冒犯了,也能用平静的、友好的态度去对待。与此相反,在幼儿园里也常常会看见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明知打人不好,却总爱对别的小朋友动手动脚;有的孩子尽管知道上课不可以讲话,但仍噪唤不休地讲。这样的幼儿就是缺乏自制力…  相似文献   

9.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它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近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幼儿家长仍然不重视孩子的游戏。有的孩子没有游戏的时间,家长误认为孩子进行游戏,会影响学习活动、艺术活动的开展,阻碍孩子的发展;有的孩子没有游戏的空间,家长担心孩子游戏时,会把房间里的东  相似文献   

10.
三、教育组织方式(包括游戏、生活活动和教学)——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一)引导主动学习 1.你在组织某种活动时,有的孩子不感兴趣,不愿意参加,你怎么办? 1.批评他,叫他快些过来参加  相似文献   

11.
丁月玲 《生活教育》2015,(5):116-118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基本活动,这是由游戏的本质所决定的。游戏赋予孩子真正的、有灵性的童年生活然而,当我们真正走进幼儿游戏,站在幼儿发展的视角,以游戏的本质特征来观察、思考幼儿游戏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些隐性的不和谐因素,阻滞着孩子游戏的自主深入开展。剖析幼儿游戏中常见现象及原因,探寻站在孩子的立场,还幼儿游戏的自主的路径,归还孩子游戏的自主,让孩子在快乐自主的游戏中获得健康愉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现在小班的幼儿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生活上一切由家长包办,无自理能力,有的吃饭要喂要哄,甚至要大人扶着上厕所;有的上幼儿园要背要抱;午睡时家长帮着脱衣,家长临走还要关照:“我的孩子小,在家都是我们帮着穿,起床时请老师帮他穿穿。”或者“我的孩子身体弱,穿得慢了会着凉,孩子起床时我来帮他穿”  相似文献   

13.
教师之家     
你所提的问题,我觉得应该针对具体情况,分析原因,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我根据自己的工作体会,作一些分析,供你参考。一、上课前,孩子往往在玩着有趣引人的游戏,有时即使要大小便都忍着。如果上课前老师没有提醒他们上厕所,那课上了一半孩子就忍不住了。所以,课前应提醒孩子上厕所。二、孩子的泌尿器官发育不够完善,膀胱贮尿机能差,自控能力弱,小便次数多(一  相似文献   

14.
<正>一、正确看待各种游戏的价值在现在的幼儿教育中,很多家长比较重视幼儿的智力发展,很关注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各种学习活动,尤其是幼儿的游戏活动。他们往往会认为有利于孩子智力发展的游戏才是正确的积极的游戏,这样会让幼儿变得更聪明,其他的游戏就是幼儿瞎玩。这样的想法过于片面,忽略幼儿在学习发展中的整体性。其实,在一些幼儿园中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当老师组织幼儿游戏时,他们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往往希望幼儿做出聪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图书室的图书掉落了 ,不少孩子视而不见 ,有的从上面跨过 ,有的从旁边绕过 ,有的甚至从书上踩过。玩完玩具不收拾 ,做值日时不能按老师的要求认真做好 ,老师布置的任务回家后就抛之脑后……这些都是缺乏责任感的表现 ,令人痛心的是缺乏责任意识的现象在现在的幼儿中已经是越来越普遍了。随着人们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许多家长将幼儿娇生惯养 ,家长们过分关怀和包办代替 ,造成了幼儿任务意识的缺乏 ,孩子们的责任感越来越淡薄了。孩子是明天的希望 ,可是像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是怎样呢 ?我们能够期望一个从小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关心…  相似文献   

16.
现在小班的幼儿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生活上一切由家长包办,无自理能力,有的吃饭要喂要哄,甚至要大人扶着上厕所;有的上幼儿园要背要抱;午睡时家长帮着脱衣,家长临走还要关照:“我的孩子小,在家都是我们帮着穿,起床时请老师帮他穿穿。”或者“我的孩子身体弱,穿得慢了会着凉,孩子起床时我来帮他穿”等等。我们分析研究了这些情况,对照《纲要》的要求,制订了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动作不协调,有的走不稳,有的不会跑,有的跳不起来,碰撞摔倒现象时有发生。面对这样情况,我觉得老师一味地保护是消极的,应该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使小班幼儿尽快学会自己保护自己。我分析了本班幼儿走、跑情况,发现有的幼儿很少摔倒,而有的幼儿却经常摔倒。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情况,我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有意识地观察幼儿的走、跑、平衡、跳等活动,发现大部分幼儿如同日本筑波大学副教授松厚达哉所指出的那样:“掌握了步行能力的三岁儿童,其运动神精已发展起来,基本形成了全身的平衡能力。可以自由地活动自己的身体,想要做些复杂的动作……”少数幼儿运动能力较差,究其原因是孩子在外婆或奶奶身边长大,老人的细心照顾使  相似文献   

18.
笔者因工作之需,到过一些乡村的幼儿班,发现在这些幼儿班中孩子的生活卫生习惯很成问题。有个村办幼儿班有30名幼儿,上课时竟有10名幼儿吃手指,好些孩子拖着鼻涕,有的用手背擦鼻涕,不带手帕的25名。笔者所到的其它几个村幼儿班情况也几乎如此。幼儿形成这些不良生活习惯的原因主要是在于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农村有的地方生活卫生设备差,如没有自来水、厕所是几只露天粪桶。有的幼儿家里成人生活习惯也差,孩子耳濡目染,影响很大。重要的是不少农村幼儿班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忽视了对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为此,建议农村幼儿班教师在现有条件下,应很好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一个微笑     
给孩子一个温馨的笑,他会感到格外的快乐。但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教师整天板着面孔,说是为了严格纪律。早上幼儿进来了,怯生生地叫一声:“老师平!”可是“乌云密布”的教师的脸上仍不见转机,于是,孩子们就会胆颤心惊地做每一件事——晨间活动、上课、游戏……这不管是从心理  相似文献   

20.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偏好,我们在游戏中发现,有的孩子经常只选择一两组自己感兴趣的游戏,其他组一次也不选。分析原因,有的是因为兴趣不广泛;有的是因为能力有限,对具有挑战性的游戏区不愿去;有的是因为个别区内容简单,孩子感到没有意思等等。我们认为需要帮助幼儿调整学习内容,但教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