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实践: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双休日同学们一般喜欢做什么事情?你们最喜欢看什么电视? 2.教师播放《焦点访谈》《快乐驿站》《非常6+1》的片断. [思考:导入的设计采用“看电视”的形式引出百分数,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可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体会百分数的价值 1.通过对启东市一新村的居民调查发现,最喜欢看《焦点访谈》的有19人,喜欢看《非常6+1》的有21人,喜欢看《快乐驿站》的有37人,你认为哪个节目最受观众欢迎?  相似文献   

2.
近现代汉语中,“谁”、“哪个(人)”、“什么人”是问人的常用形式。人们往往简单地根据句法位置来界定它们是说明性或指别性,而调查明清时期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和《聊斋俚曲集》发现:在NP+是+WH?和WH+是+NP?句式结构中“谁”、“哪个(人)”,“什么人”的性质或者说它们需要什么样的答语与之相对应并不能仅由它们所在的句法位置来决定,还要由上下文语境、问话人与答话人之间的关系、句中体词性成分NP所包含的语义信息等各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3.
写人写什么     
孩子写作文,主要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几类。写人,往往会遇到《一个助人为乐的人》《一个关心我的人》《我的爸爸》《我的同学》之类的题目。这一次,老师要求写《我真感谢他》,显然是要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来写一个人。写人写什么最主要?外貌?行动?还是这个人所做的一件最主要的事情?肖铁选择写在大连遇到  相似文献   

4.
阳燊 《广西教育》2013,(8):49-49
最近我在教学小学五年级上册《认识方程》一课时,出示了这样一道判断题:下面的式子都是方程吗?①4+B=24②3x÷2=7+y③50-★=30④5y+2=45-10⑤x÷5=20⑥43=m+23结果,大部分学生答"不全是",8人犹豫不决、不能下结论,于是我跟学生展  相似文献   

5.
时间:五月菠萝飘香的一天地点:《第二课堂》所到之处人物:老编+作者+读者方式:书信+电话十网络主编:改版后的《第二课堂》已经出刊5期了,不知读者朋友对我们的努力还满意吗?我们特别想听听读者朋友的声音。罗丽姣《来自隆回第六中学159班):我  相似文献   

6.
我的“1+1”     
放学路上。小雨:(闷闷不乐地拿着刚发下来的卷子)真烦,今天又要写作文!我:(慢悠悠地骑着自行车)是吗?写什么啊?小雨:(看了看卷子)《我的"1+1"》。我:(满脸疑惑)《我的"1+1"》?小雨:(合上卷子)对啊!嗯……《我的"1+  相似文献   

7.
"教育创新"寓教育新的内容和理念,"理论研究"使教育质量空前提高。在理论指导实践的今天,教育的新观念、新思维日新月异。这些新成果如何展示给同道人呢?您不妨以稿件的形式传送给我们——一流的传媒人才+一流的编审平台+国家级的出版社出版,《中华教育科研文丛》一书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现代外语》1982年第2期发表。《As+V-ing结构初探》一文,引起一些反响,这正是笔者抛砖引玉之目的。何桂金同志《也谈As+V-ing结构》一文(以下简称《何文》)在同刊第4期发表、《何文》虽提出一些使人获益匪浅的高见,但笔者  相似文献   

9.
人为什么而活着?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做怎样的人才有意义?本文再现了《离骚(节选》一文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0.
"教育创新"寓教育新的内容和理念,"理论研究"使教育质量空前提高。在理论指导实践的今天,教育的新观念、新思维日新月异。这些新成果如何展示给同道人呢?您不妨以稿件的形式传送给我们——一流的传媒人才+一流的编审平台+国家级的出版社出版,《中华教育科研文丛》一书正在征稿之中!  相似文献   

11.
推理数字     
上下两组数字排列是有一定规律的,请你推理出"?"处应该填上怎样的数字? 《大脑思维操》答案: 《推理数字》:上: 下:72 17+11=2814+7=21 13+9=22 45+27=72 推理数字@祉浩  相似文献   

12.
清末1911年“皇族内阁”有满族阁员几人?其中皇族占几人?有无蒙族入阁?这个问题在多种史学著作中众说纷纭。主要说法有三:其一,满八蒙一皇五说。南开大学、山西大学等六院校合编《近代中国史稿》认为:“在总理、协理和各部尚书十三名国务大臣中,汉族官僚仅四名,蒙古旗人一名,满族八人,而八名满人中,皇族又占五名。”①持同一说法的还有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编《中国近代史论文集》收入的刘桂五《辛亥革命前后的立宪派与立宪运动》和李宗一著《袁世凯传》等。②其二,满九皇五说。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认为:“在内阁大臣十三人中,满族  相似文献   

13.
“而”释     
《赤壁之战》“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一句中的“而”字,课本未作注释,也许作一般用法的词。因此一般译文都省去未译,有的为照顾语气完整,变通(或省去“而”另增补的)译成“怎么……呢?”我以为这个“而”字可训成副词“岂”,译成“难道……吗?”清·吴昌瑩《经词衍释》“而”字条下有云:“《博雅》曰:‘而,岂也。’此文《释词》不载.《孟子》:‘不贡而能之乎?’言岂能也。《论语》:‘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左传》僖二十年:‘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言岂由人也。《襄二十四年》:‘毋宁使人谓子,子实生我,而谓子浚我以生乎?’而,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9~90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媒体播放《幸运52》中《幸运搭档》栏目的情境。师:知道这是什么节目吗?这个节目需要俩人配合得很好,一个人比划另一个人猜,同学们想试试吗?  相似文献   

15.
学问,学问,一要学,二要问.为什么要学习?应该怎样学习?中学语文教材选了《荀子》的《劝学》.学习必须要有老师,什么人可作老师?师生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中学语文教材选了韩愈的《师说》.而为什么要问,向什么人问?中学语文教材没有选一篇这样的文章.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向同学们推荐刘开的《问说》.刘开(1784-1824)字明东,号孟涂,桐城人,清代文学家,亦能诗.他的文章内容丰富,而文笔又能发挥尽至,与方  相似文献   

16.
《秋魂》这篇文章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清新亲切、通俗易懂。同学们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会给人这种感觉的,比如我们刚学过的《最后一课》就让人觉得沉重,《羚羊木雕》或许还有些压抑,而《散步》的题材虽然通俗,主题却显得有点深奥。是什么造成了它们的不同?大家一定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吧?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次“探秘之旅”吧。  相似文献   

17.
《秋魂》这篇文章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清新亲切、通俗易懂。同学们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会给人这种感觉的,比如我们刚学过的《最后一课》就让人觉得沉重,《羚羊木雕》或许还有些压抑,而《散步》的题材虽然通俗,主题却显得有点深奥。是什么造成了它们的不同?大家一定想知道其巾的奥秘吧?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次“探秘之旅”吧。  相似文献   

18.
几乎所有谈论老舍小说和戏剧的人,无不啧啧称道老舍作品是“写‘人’的杰作”。然而问题不在于老舍善于写人。古今中外,一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叙事名作,西方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算起,东方从《罗摩衍那》和《摩呵婆罗多》算起,中国从史传文学《史记》算起,那一部不是写人的杰作?问题在于作家的艺术个性,在于老舍从中西文艺的广泛涉猎中,创造了哪些独创性的笔法去写人?老舍写人的绝招有哪几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繁星满天的文学史星空里,找出老舍这颗光辉烨烨的文学  相似文献   

19.
《全唐诗》分别辑录了于《思归引》和罗隐《思归行》两首诗,但两首诗文字内容相同,系出于一人之手,该诗究竟是《思归引》,亦或《思归行》?作者属谁?爬梳史料,考证可知:《思归引》属于之作。  相似文献   

20.
读元词札记     
一、张玉孃及其词浙江女词人张玉孃, 《浙江通志》、《松阳县志》等说她是宋代人。《四库全书总目》等则说她是元代人。唐圭璋先生四十年代在《文艺月刊》第六卷第四期上曾发表过一篇论文《宋代女词人张玉孃》?罄丛谒匦略霾垢谋嗪蟪霭娴摹度未省分腥疵挥惺照庞駤? 而是将张玉孃收入 1979年出版的《全金元词》的“元词”中。可见唐先生先前认为张玉孃是宋代人, 后来才确定张玉孃是元代人的涫? 在张玉孃《兰雪集》中有一首《王将军墓》诗, 诗的序说: “宋王将军, 名远宜,松阳人。宋亡, 与元兵战于望松岭, 死之, 遂葬于此。”由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