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如今,在广播电视媒体及人们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听到"下载"一词,其意思是:从互联网或其他计算机上获取信息并装入某台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装置上(跟"上传"相对)。但几乎所有人都把它读成"下zǎi"而不被质疑。果真该这样读吗?  相似文献   

2.
如今,广播电视媒体及人们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听到"下载"一词,其意思是:从互联网或其他计算机上获取信息并装入到某台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装置上(跟"上传"相对)。但几乎所有人都把它读成"xià zǎi"而没有遭到质疑,果真该这样读吗?  相似文献   

3.
Get out of hereIntroduction人们看到这个词时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一个不太文明的词,意为“滚出去”。如果有外国人对人说get out of here,那么可以相信,那个听话的人会很生气。可是让人惊奇的是外国人听到别人对他们说这句话反而能保持心平气和。这其实是由于我们对这个词的理解有偏差而已。在外国人看来,这个词并没有那么严重,即使在这个词表示“走开”的时候,也是很平和的,相当于leavealone。又况且它还有一些其他的意思呢。看看下面的对话是怎么说的:C on versa tionJohnny:H ow did you do in your finalexam s?L iu:I got a string …  相似文献   

4.
如今,广播电视媒体及人们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听到“下载”一词,其意思是:从互联网或其他计算机上获取信息并装入到某台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装置上(跟“上传”相对)。但几乎所有人都把它读成“xia zai”而没有遭到质疑,果真该这样读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听到“细菌”这个词,很多人最先联想到的是食物中毒、细菌感染等细菌对人体有危害的一面。在细菌中,像乳酸菌这样让人们有好印象的细菌不多。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在书面语还是口语中,常可见到、听到“滑铁卢”一词。毫不夸张地说,“滑铁卢”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高频词语,不少人对它很是“青眯”。然而,若要准确地说出“滑铁卢”的来历及语用特点却并不容易。因此,读懂“滑铁卢”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不用“应该重视生命”做标题?这是因为,重视这个词,以及高度重视、引起重视等说法,已经被用滥了,很多被宣布要重视的事情,最终人们发现一点也没有得到重视.后来,人们听到“重视”,下意识中会很自然将它理解为不重视,或者装重视.  相似文献   

8.
当班主任已有5年之余,真的没有把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和幸福联系在一起。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在高金英老师的讲座上,想想有一定道理。那么如何才能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呢?第一,塑造阳光的心态。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在我第一年上班的时候,校长给我们新老师作报告的时候说鼓励我们要有阳光的心态:我们在生活中听到的大都是对班主任工作的抱怨声,我  相似文献   

9.
"忐忑"一词,大家都不陌生,用来形容心神不定,最常用的词是"忐忑不安"。这个词的写法,让人很容易就能望文生义。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这个词源自古希腊神话:腓尼基国王Tantalos是宙斯神的儿子,因泄露天机且又得罪奥林匹亚山上的众神,而被其父罚站于齐下巴深的水里,头顶悬有结满果实的树枝。但当他  相似文献   

10.
赵翔 《海外英语》2012,(7):50-51
翻译的目的是力求译文与原文在意义上忠实对等,而不是使译文与原文在词的数量上对等。因此,词的数量与原文相比就可能有所变化,要么增多、要么减少。所谓减词,是指将原文中需要而译文中又不需要的词语省去。减词的目的是保证译文简洁明快、严谨精练。需要说明的是,减词法不能更改或漏译原文的内容,不能随意删去难懂或难译的词句。采用减词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在汉语教学中,教师可能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问题:有些介词的基本意思相近,为什么在一组意思相近的词中要选择这个词而不选择那个词?很多情况下,跟这两个词之间意义上的细微差别有关。本文主要从语义、语法和语用这三方面对汉语介词"向"和"往"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尼采说过:“一个词的意义并不是人们听到或说出它时所具有的经验,一个语句的意思也不是这样一些经验的复合物。”关于“词”的诗性可能,有一个堪称经典的描述:“井!……多么深沉的词,青绿的颜色,清新、响亮!人们会说,是这字的本身  相似文献   

13.
以前我很怕听到苍老这个词,从初中我就害怕听。其实仔细想想,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头脑中是不应该有苍老这个词的,这个年纪的孩子想的应该是麦当劳和可乐、CD机和永远考不完的试。  相似文献   

14.
无论打开电视机,翻开小说和杂志,还是打开收音机,我们都可以越来越频繁地听到一个词:狗血。数年之内,这个词已经成为一句流行语,但它的出处和确切的意思,却并不广为人知。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CI的两个译名CI是英文CorporateIdentity的缩写。CI的译名常见的有两个:“企业形象战略”和“企业识别”。①实施CI的目的在于塑造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战略”抓住了CI这个概念内涵的主旨,这对于理解CI是有帮助的,但是“identity”一词并无“形象战略”的意思。“企业识别”这个译名的好处是:1.与原文的意思比较贴近:“corporate”这个词有“法人的、公司的”等意思,译成“企业”是可以的。“identity”有“识别、认同”等意思。因此,CI译成“企业识别”跟原文的意思还是比较贴近的。2.这个译名包含CI的内涵,又兼顾了它的外延…  相似文献   

16.
英词AND一词,是一个极其普遍、常见而又非常活跃的一个连词.它的本意是汉语的“和”、“跟”、“与”、“同”或“及”,凡学过英语的人,无人不晓。然而在语言的现实使用中,它并不是如此简单.由它所构成的一系列并列结构,远非英语学习者所想象的那么容易理解.尤其是在听说中,人们经常忽视它,一听到AND之音,便不加思索地将它与其本意联系起来,结果产生了不少的误解.AND这个词是很值得探讨的.在交际中,有时表达的是本意,有时表达的却是言外之意;而且言外之意也包含多种关系。由它构成的并列结构的字面意义和非字面意义似…  相似文献   

17.
一次,学生在作文中,将“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写作“望水兴叹”。有时从人们的交谈中,也间会听到“望江兴叹”、“望楼兴叹”之类的话语。这样随意改变成语是不妥当的。人们之所以常犯这种毛病,原因有二:第一,不知道“望洋”是迭韵连绵词。“望洋”,读作“wàngyáng”,连绵词的两个字浑然一体,不能拆开解释。由于不懂这一点,有的人就望文生义,错误地以为  相似文献   

18.
我们现在正面临着网络与读图的时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对阅读采取了快捷的态度。时常在传播媒体上见到、听到“眼球文化”这个词,就是在这个时代应运而生的一种快餐文化,它正是网络、读图时代的文化现象。所谓的“眼球文化”,其实就是强调对视觉形成强烈冲击力但无须动用人们的思维与想像的一种快捷手段。别  相似文献   

19.
<正>陷阱一:背离原文,曲解观点选项中所说的观点与原文不一致,错误选项故意更换个别关键字词,造成一字或一词之差,从而背离原文的意思,或直接歪曲作者的观点。【典例】(全题见2013年湖南卷第14题)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印第安人之所以对烈酒着迷,是因为它像某些能让人产生幻觉的植物一样具有超自然能力。B.印第安人如果不能一醉方休  相似文献   

20.
老师,你把字写错了!当我在黑板上写出无缘无故这个词时,教室里有很多同学一起说道。我一听到学生说自己写错了,心里很是不高兴。心想:这么简单的字我几十年前就会写了,况且带了多年的六年级,我怎么会不熟悉教材,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