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静  刘北荣 《山东教育》2003,(28):47-47
[教学内容]这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轴对称图形”教学中的一个教学片断。师:(课伊始)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分吃蛋糕。(用课件出示圆柱形蛋糕)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学生看到这熟悉的蛋糕,感到新鲜有趣,接着展开激烈的讨论。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用一张白纸放在这个蛋糕上,白纸就把蛋糕上的底复制出来,再用剪刀把上底剪下来,然后,折叠就可以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师:分得真好!像这样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就是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轴对称图形”。(板书)师:请…  相似文献   

2.
[案例]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轴对称图形”教学片段。师:(课伊始)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分吃蛋糕。课件出示圆形蛋糕。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先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怎样分?学生看到这熟悉的蛋糕,感到新鲜有趣,接着展开热烈的讨论。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用一张白纸放在这个蛋糕上,白纸就把蛋糕的上底复制出来,再用剪刀把上底剪下来,然后,对折后就可以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师:想得真好!像这样的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就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轴对称图形”(板书)。师:请同学们拿出准…  相似文献   

3.
[案例]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轴对称图形”教学中的一个教学片断。师 :(课伊始)同学们 ,今天我们一起来分吃蛋糕。(用课件出示圆形蛋糕。)师 :请同学们想一想 ,怎样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学生看到这熟悉的蛋糕 ,感到新鲜有趣 ,按着展开激励的讨论 ,经过讨论 ,同学们认为 ,用一张白纸放在这个蛋糕上 ,白纸就把蛋糕的上底复制出来 ,再用剪刀把上底剪下来 ,然后 ,折叠就可以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师 :分得真好!像这样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 ,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这就是轴对称图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轴对称图形”(板书)…  相似文献   

4.
这是“轴对称图形”教学中的一个片断。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分吃蛋糕。(用课件出示圆形蛋糕)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学生看到这熟悉的蛋糕,感到新鲜有趣,接着展开讨论。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用一张白纸放在这个蛋糕上,白纸就把蛋糕的上底复制出来,再用剪刀把上底剪下来,然后,折叠就可以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师:分得真好!像这样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轴对称图形”。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白纸和剪刀,做一个实验:先把一张纸对折,在折好的一侧…  相似文献   

5.
片断一:情境创设,引入分数师:同学们,喜欢野营吗?生:喜欢。师(:投影出示课本上两个小朋友正在进行野营时的情境)现在两个小朋友在野营,他们将要干什么呢?生:有四个苹果,两瓶矿泉水,一个蛋糕,他们两人将要分东西。生:一个小朋友分得两个苹果和一瓶矿泉水。师:他们的分法是我们以前所学的什么呢?生:平均分。师:对,这两个小朋友采用了我们以前所学的平均分。分完了没有?生:没有,还有一个蛋糕,他们两人平均分,每人得半个。师:再请一个同学说一说。生:就是两个小朋友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得一份,也就是每人分得半个蛋糕。师:同学们所说的,…  相似文献   

6.
犤案例犦师:同学们,今天是姜壮壮的生日,他奶奶捎来了一个蛋糕,想让我们和姜壮壮一起分享他的快乐。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齐):好。谢谢姜壮壮。师(打开蛋糕盒故意问):好,那我们就准备吃,可以吗?(师环视全体学生) 生1:老师,今天既然是姜壮壮的生日,那就让我们为他唱一首《生日歌》再吃吧。师:好建议,让我们齐唱《生日歌》。(唱完后,师故意做要切蛋糕的样子) 生2:老师,等一下。我觉得吃蛋糕前还应该向姜壮壮说句祝福的话。师:好啊。那就请你带个头吧。生2:壮壮,祝你生日快乐。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话要对姜壮壮说吗? 生3:壮壮,祝你学习进步。生4…  相似文献   

7.
案例内容《用数学》练习课(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1~22页练习四3~7题。)案例描述〔片断一〕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20以内的加减法,不知道同学们掌握得怎样,老师想通过口算比赛来检查一下同学们掌握的情况,敢试一试吗?(生:敢。)请翻开课本第21页第3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师:开始。(约1分钟后,老师喊停。)师:你们做了几道题?生1:我做了5道题。师:这是一条信息。(板书:已做)没做的有几道题?生1:没做的有7道题。师:这又是一条信息。(板书:没做的)一共有几道题?生1:一共有12道题。师:这是第三条信息。(板书:一共有)你们能不能根据这三条信…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81 ̄83页。【片段】●导入,探究新知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手中的年历表。(年历表为1993年至2004年。每一小组拿不同年份年历表。)师:(指着年历表)谁能告诉老师,年历表上都有什么?生:有年份。生:有12个月。……师:同学们观察得  相似文献   

9.
用好教材片断一师:叮叮和当当在一次郊游中遇到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媒体出示课本主题情境图)师:谁能帮他们把东西分一分?4个苹果怎么分?生1: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他们每人分到2个苹果。(媒体演示分的过程)师:2瓶水呢?(生答略)师:每样东西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生:平均分。师:可是蛋糕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给2个同学吗?(生:能)每人分得多少?生2:每人分得蛋糕的一半。师:是这样分吗?(媒体演示)蛋糕的一半是多少?(生答略)师:把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蛋糕的一半,可是这一半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学生交…  相似文献   

10.
片断一:用好教材师:(课件出示课本主题情境图)叮叮和当当在一次郊游中遇到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能帮他们俩把东西分一分吗?谁先来分4个苹果?生: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2个苹果。师:2瓶水呢?生:……师: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师:可是蛋糕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给2个同学吗?(生:能。)每人又分得多少呢?生:每人分得蛋糕的一半。师:(课件演示)是这样分吗?用手指指一指蛋糕的一半在哪里?师:看来把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蛋糕的“一半”。可是这一半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学生交流各自的想…  相似文献   

11.
“吃蛋糕啰,吃蛋糕啰!”每到月末,眉师附小四年级8班的教室里,便会传出这样的声音,同学们像过节一样围在一起,切蛋糕,吃蛋糕。每个吃到蛋糕的学生脸上都洋溢着快乐。这是同学们一个月后,写接力日记的收获,也是同学们最开心的时候。我常常想,什么样的作业最受学生欢迎?什么样的老师让同学们感到快乐?怎么样让同学们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让同学们在团队合作中完成作业,帮助我解开了心中的疑惑。  相似文献   

12.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大家课外搜集童第周的材料,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童第周?(指名简介童第周,教师表扬其学习的积极性) 师:(补充实例)老师也从网上搜集了童第周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教学流程: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些物品要和大家一起来研究,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生:想。师:老师已经把带来的物品都放在你们的桌子上了,打开来看看吧!生:(动手打开小盒子)是磁铁。师:你们能根据形状给这些磁铁起个名字吗?生:条形、环形、马蹄形磁铁。师:你们都在哪些地方见过它们呀?生:文具盒上、小喇叭上、电话上、指南针上。师:下面我给同学们介绍几个应用磁铁的物品。(播放录像。)[简评: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了解磁铁的特点和用途,为下面研究磁铁的性质做好铺垫。]师:同学们…  相似文献   

14.
执教:北京第80中学宁鸿彬班级:初中一年级师:上课。(师生问好)师:今天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请同学们打开书和笔记本。(板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师:本文作者是毛泽东主席,文体新闻。这是毛泽东主席为当时的报纸写的一篇新闻稿。这则新闻报道的是解放战争时期渡江战役中的事。师:下面准备读课文。读课文之后请同学们用三种  相似文献   

15.
活动一:创设情境师:今天我特地请咱们学校食堂的师傅们精心制作了一些蛋糕,带到这里请同学们品尝。不过蛋糕的数量不多,一人分一块不够,只能两人吃一块。你能把蛋糕分开吗?(生亲自动手切蛋糕)活动二:建立模型1.认识12。学生分好蛋糕后,请他们分别说一说是怎样分的。(1)学生首先演示了平均分的情况。教师提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能吃到多少呢?从而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接着再引导学生思考:用我们以前学过的1、2、3、4、5等数字能不能表示出一块蛋糕的一半?你能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吗?像12这样…  相似文献   

16.
片段一(开课)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少年闰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还记得少年闰土长什么样吗?咱们玩个“猜猜看”游戏,请看大屏幕(屏幕上出现了三个人物画像)。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哪一个是少年闰土呢?生1(没等老师叫名字,就抢着说):第二个。生2:第三个少  相似文献   

17.
一 紧扣课题,整体把握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天鹅的什么故事呢?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 (师根据生回答整理板书:老天鹅、群天鹅——破冰)二赏词析句,初悟表达 师:老天鹅是怎样破冰的呢?谁能用一个词来表达? 生:老天鹅是勇敢地破冰. (师板书:勇敢) 生:老天鹅是顽强地破冰. (师板书:顽强) 师:还有吗? 生:老天鹅是竭尽全力地破冰. 师:同学们读出了这么多,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老天鹅破冰的勇敢、顽强等写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第5自然段,抓住关键字词说一说.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3页。【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引入新课1.课前谈话。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你们是几班的学生呀?生:五(1)班。师:知道今天是谁来和同学们一起上课吗?生:王老师。师:咱们是第一次见面,你是怎么知道的?生:从屏幕上看到的(边说边指着屏幕)。师:通过交流,我发现五  相似文献   

19.
片断一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分类板书。)师:请同学们拿出按照课本第145页剪下的8个平面图形,说说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然后再想办法验证。(学生先推测,然后动手折图验证,最后举手回答。)生:第一个图形是等腰三角形,它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  相似文献   

20.
师 :这节课 ,我们学习第十三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 ,同学们会想一些什么问题 ?生 :“十六年前”指的是哪一年 ?生 :是谁写的回忆 ?回忆了些什么 ?生 :都十六年了 ,为什么还要回忆 ?……师 :(把学生们提的主要问题写在黑板右边 )以上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文 ,在课文或其他参考书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自学课文 ,查找有关资料 ,同桌相互交流 )师 :(大约过了10分钟 )好了。现在 ,谁能回答刚才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师 :刚才 ,同学们通过自己提问、自己学习和互相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