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编排在初中语文(非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的第三单元。这一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小说。关于小说,学生不陌生,一方面,有较为广泛的课外阅读积累;另一方面,在前五册的教材中,已经学过不少小说,如《最后一课》、《社戏》、《范进中举》、《麦琪的礼物》等。而且,在第五册还学过一篇《谈谈小说》的语文知识短文。联系本册教材中“继续要求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着重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的教学重点和本单元“在已有基础上,重点欣赏小说的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教学重点,处理好这篇课文的思路,应抓住…  相似文献   

2.
通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醉打蒋门神两段相似情节中的细节描写对比,表现了鲁达和武松的不同性格,分析了《水浒传》同中有异,犯中见避的高超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3.
李昱皓同学问:《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将人物刻划得栩栩如生又真实可信的?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细节描写和对比映衬的手法,试以鲁达这个形象为例分析。  相似文献   

4.
通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醉打蒋门神两段相似情节中的细节描写对比,表现了鲁达和武松的不同性格,分析了<水浒传>同中有异,犯中见避的高超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5.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黄山奇石》一课,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配了四幅插图,其中课文最后一幅图旁边有两段文字描写:一是关于“金鸡叫天都”的描写,一是关于“仙人指路”的描写。我在执教这篇课文时,恰好碰上领导听课。我没到黄山旅游过。于是,我仔细研读了教材和有关参考书等,都没有说明这幅图是“金鸡叫天都”还是“仙人指路”?这幅图给我的感觉是“金鸡叫天都”。于是我在出示公开课时,“仙人指路”,我是让也没曾见到过黄山的学生们来想象这块奇石的样子的,而“金鸡叫天都”是边让学生欣赏图边欣赏课文的。在学习过程中,有的…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教材分析:《最后的时刻》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是以“高山仰止”为主题的,选编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刻画英雄们的高大形象。《最后的时刻》生动描写了江姐牺牲前的悲壮情景,成功塑造出一个生活严谨、对革命事业无比坚贞、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悲壮的色调、成功的细节描写是本文突出的特点。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经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经过前面阶段的学习和训练,已初步具有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中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抓住重点语句说出自己的独特体会。  相似文献   

7.
凡读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的同学以及看过《水浒传》这部小说的读者,大都会认为鲁达是一个嫉恶如仇、不畏强暴、见义勇为、慷慨大方、扶危济困、率直鲁莽、粗中有细的英雄。毋庸置疑,鲁达的被逼上梁山,不是由于现实对他的迫害,而是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结果。他确有侠士风范。从渭州经略府的提辖官到梁山泊头领,这便是鲁达性格斗争的历程。但我总认为鲁达的所作所为与人们对他的性格的认定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当鲁提辖第三拳打下去后,“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此时鲁提辖为了欺骗围观群众,竟“假…  相似文献   

8.
《爱如茉莉》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弥漫着淡淡香气的精美散文。作者以生动传情的笔触描写了父母之间的互相关爱,有如茉莉一样洁白纯净、芳香宜人,抒发了对这种美好感情的赞美之情。题目新颖别致,能激起人的阅读兴趣,但也是教学的难点。如何将“爱”与“茉莉”挂钩呢?课文是通过若千的细节描写反映出来的,因此,引导学生通过体会文童的细节去领悟“爱如茉莉”,感悟爱的真谛是教学的重点。那么,文中的细节该如伺进行教学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9.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初中学生首次接触到的古代章回体小说,选自《水浒》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回故事中,渭州经略府的提辖鲁达,因为三拳打死了郑屠户,犯下人命官司,只好亡命江湖,几经周折,最后“逼上梁上”。这“三拳”决定了鲁达后半生的生活道路。这“三拳”势在必打,且打得十分精彩,别具特色,有力地表现了鲁达的思想性格。所以,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便紧紧抓住这“三拳”进行分析,谓之“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我以为这种方法脱离了“大纲”要求,脱离了教材编写意图。“大纲”要求初一学生“阅读记叙文,能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记叙的特点。写记叙文能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做到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这篇小说被编写在初中第二册课本里,其主要意  相似文献   

10.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从正面详细地描写了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的过程。在此之前,小说已经具体叙述了拳打的原因:完全是由于打抱不平,为民除害。但有学生却对此产生了疑问,既然鲁达的功夫很不错,为什么打死镇关西却花了三拳,能不能只是一拳,能不能只写一拳?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第五单元选编了四篇课文,三篇记叙文,一篇古诗;还有一篇读写例话《注意文章的细节》。这个单元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能注意文章的细节,懂得细节描写的好处,并能作点初步尝试。怎样才能达到这个要求呢?我们先分析一下课文。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注重了细节描写,具有细致、真实、恰到好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但我作为精读课来讲的,因为它吸引我的是本文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为本文的神来之笔。全文用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描写来感受主席失去爱子的无比悲痛的心情。读者没有看见主席的眼泪,没有听到主席的哭声,但让读者处处流泪,刻画出"无泪胜有泪,无声却有声"的意境,也能意会到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使读者回味悠长、流连往返。  相似文献   

13.
谢静 《云南教育》2008,(12):25-26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设计理念:这篇课文描写花红柳绿、燕子飞舞的春天美景。教学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的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象,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第六册(洪宗礼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的《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的人情世态小说。如何解读好这篇课文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编者在预习提示说:“作者让于勒经历了挥霍、发财、潦倒三种经济状况,菲利普夫妇则是一撵、二盼、三躲……”从而刻画了菲利普夫妇“爱慕虚荣”、“自私、虚伪、冷酷、惟利是图”的性格。  相似文献   

15.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极为感人的童话,成功塑造了小女孩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文章主要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命运。作者主要对小女孩大拖鞋、金黄色头发和当时恶劣环境进行描写,旨在揭露当时不公平的腐朽的社会现实,让学生感受到童话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关于细节描写的重要性,著名作家贾平凹曾说:“找出两三个典型的细节,再加上开头结尾,一篇小说就出来了。”初中课文里有不少“瞪眼”细节,我们不妨品味几例。  相似文献   

17.
【技法阐释】 细节描写是指文艺作品中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对细微事件的描写。“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片枯叶能呈现肃杀的清秋”,细节描写虽然“细小”,但在文艺作品中是不可缺少的。文艺用形象反映生活,而形象总是非常具体的。因此一个典型的细节描写的作用,往往超过一大篇笼统的叙述。  相似文献   

18.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截取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段,通过细节描写反映出毛泽东的崇高境界,展示了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读后让人肃然起敬。所以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的难点在于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如何在课文中自读自悟落实重点,突破这一难点呢?我对本课教学做了如下设计。  相似文献   

19.
范秀霞 《宁夏教育》2000,(10):32-32
《小珊迪》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注·提”教材第五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篇反映19世纪英国儿童生活的短篇小说。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一步步展开故事情节 ,叙述了一个既悲惨又感人的故事 ,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小珊迪的形象 ,深刻地揭示了这一形象所产生的社会条件及其深广的社会意义。教师教学时应依据本课的文体特点 ,指导学生充分感受人物形象 ,随机渗透思想教育 ,让小珊迪的形象永远活在学生心中。本课所在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这是三年级教学的训练重点 ,也是提高学生分段能力的…  相似文献   

20.
《避雨》按“遇雨——避雨——谈雨”的顺序,叙述作者在路上遇到一位年轻气象员的事,赞美她“有心计”。重点要让学生理解两处“避雨”的细节描写。我试用了下面三种教法教学这篇课文,效果很好。 一、找·议·想 (1)找。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找出下面问题的答案:课文写哪些人避雨?什么地方避雨?后来跑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