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微博已融入了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也迎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微时代"。本文从阐述"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概念出发,分析微博给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带来的挑战,同时提出新形势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对策,以进一步加强改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当前社会也带入到微时代,社会民众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思维意识和行为意识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微时代的社会环境下,对高校的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针对网络舆情下大学生"微思政"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分析网络舆情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微思政"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适用性以及网络舆情下大学生"微思政"的有效措施,以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以微博、微信、QQ等为代表的网络媒体,引领着高校网络舆情迈入了自媒体的时代,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网络舆情的主体。高校网络舆情具有两大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它具有专业性的网络舆情,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散步式的网络舆情。但因为监测技术现在还不成熟,所以监管大学生们使用自媒体网络舆情有很大的难度,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盲区。对自媒体时代的高校网络舆情监控面临的困境进行浅析,提出自媒体时代高校应对网络舆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微媒体的勃兴塑造了强大的微文化场域,成为当下思想文化交流的集散地和舆论信息的放大器。高校大学生作为微文化场域的特殊力量,以微博、微信等为载体的"微传播"方式成为这一群体主流的信息渠道,舆情的研究视野随之发生转移。研究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生成机制、演化规律和舆情干预机制,是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和新传媒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社会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舆论信息的放大器,以微博、微信、微电影等为代表的“微传播”方式凭借着超高用户人气推动“微时代”的到来。现行高校如何及时、准确把握“微时代”大学生群体的最新诉求,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畅通高校学生的诉求表达方式,成为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在此基础上研究其对大学生行为方式的影响,对于建立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学生利益诉求机制和舆情快速干预机制也有较大的裨益。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信息化。类似微信、QQ、微博等社交软件的出现,宣告人类的信息传播方式进入了“微信息时代”。本文对大学生微信朋友圈和微信使用模式进行研究,对微信息时代下新媒体网络传播的影响以及微信息时代下高校辅导员网络舆情的工作开展进行讨论,认为微信息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应不断地改革创新,了解学生的所想所爱,多角度做好舆情工作。  相似文献   

7.
张大华  陈权 《文教资料》2014,(24):93-94
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盛行,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高校师生作为精英知识分子的社会身份使他们具有文化传播和影响社会舆论的特殊力量。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在“微时代”背景下,归纳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和高校网络舆情处理时存在的问题,并探寻其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自媒体时代,大学生通过网络这支“麦克风”自由发声,积极展示其话语权,成为新时代的主力网民。但网络虚拟世界信息真假难辨,大学生缺乏辨别能力,容易受负面网络舆情信息的影响,产生网络失范行为。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引导大学生理性参与网络公共生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探求由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共建的“网络舆情工作室、网络舆情兴趣小组、网络舆情社团”三位一体的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系统,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角合力,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在微博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上网方式、使用时长、表达方式与以往都有较大改变。面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大学生群体通过微博平台,其心理认知具体表现为片面仇官仇富与质疑、逆反宣泄、娱乐消遣等。大学生群体对突发网络舆情的舆情主体、对象、基础以及政府调控都有不同的体认。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博、微信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微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信息交流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对于新兴媒体而言,大学生是最大的受众群体之一,而且新兴媒体也在悄然改变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这无疑将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在分析"微时代"对大学生影响的基础上,着重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微时代"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