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学生学习成绩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即使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面对同一位老师,学生成绩的差异也是难以消除的。那么,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这是我们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最宝贵的思想武器———爱。然而,“爱”是一个整体而抽象的概念,教师对学困生的爱只有外化成各种具体行为时,才能激起学生内心向善、向上的激情乃至行为。这便是关切、尊重和了解。一、关切教师要把学困生时常放在心上,对他们要热心、细心、耐…  相似文献   

2.
爱的诠释     
高尔基曾说:“谁最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的确,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有人说,爱孩子,这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情,难的是掌握爱的分寸。由此看来,爱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为,它需要智慧。  相似文献   

3.
杨德华 《考试周刊》2011,(74):220-221
“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那么,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班主任,如何去爱学生,而且是去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呢?在职校中,“问题学生”往往是指那些在学习、思想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爱“好学生”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爱。爱“问题学生”才是对我们最大的考验。班主任工作的主要责任,就是帮助学生,及时地解决学生思想上遇到的困难,从而实现思想到行为的转化。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理想、个性发展、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直接影响。根据担任班主任10多年的工作体会,我觉得作为班主任行为修养方面应做到“六忌”。1.忌言行不一。班主任和学生朝夕相处,其思想、感情、言语、行动对学生影响巨大。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神”,是榜样,处处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班主任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高尚的道德情操、纯正的品质风范去影响学生,督促学生。要求学生做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坚决不做,面对学生需要时时地牢记自己的言行,举手投足……应身体力行,表里如一。用自己的爱,无声的行动去示范行为,去影响学生、吸引学生,这就是所说的“身教重于言教”。只说不做,说一样做的又是另一样,将会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学生这张洁白无暇的纸将被你的言行扭曲、践踏。学生就会观察、效仿,久而久之,既影响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又损害了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人格形象,在二者之间架起了一庳无形的鸿沟。  相似文献   

5.
从师爱——滋润学生心田、师表——引导学生行为、师能——推动学生发展三个方面,探讨教书育人,“爱”在左,“责任”在右。真正为学生服务,做学生满意的教师,让爱与责任同在。  相似文献   

6.
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母鸡都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却是国家的一桩大事,这需要有才能和渊博的知识”。所以,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高于感性的上升到理性的爱。爱学生。但不是盲目地爱,而应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关注学生的言行.既重视对其优点、成绩和进步的适时赏识、表扬.又重视对其缺点、不足和错误明察秋毫,从不放过,及时指出、批评、纠正和引导。这就是对学生教育的严。缺少了“严”,爱便会流于不负责任,教师之爱应包括并表现出对学生的严。  相似文献   

7.
叶助胜 《江苏教育》2006,(3A):29-29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爱”,但有些教师就是因为对学生充满着“深沉的爱”,对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充满着“高度的责任感”,而作出了对学生构成伤害的言和行。这不能简单地归咎于个别教师的教育能力问题,也不能简单地定性为个别教师的道德品质问题,这是传统观念影响的结果。传统的观念尤其是传统的职业道德观念使部分教师对“爱”的含义理解有所偏颇,对“爱”的行为的实施有所偏激。为了能改变教师的传统观念,为了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的、  相似文献   

8.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教育而言,爱更是其核心,其灵魂。西方教育家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我国名教育家林崇德教授说得更直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爱学生是其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是其教育艺术的核心。但是,要做到真正爱学生是很难的。台湾教育学家高震东就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其实,在我看来,爱学生之难,主要难在对“爱”的理解,对“爱”的解读。很多老师自以为自己很爱学生,结果未能起到好的效果,未能得到学生的喜爱和尊重,有时甚至是事与愿违。那么,何为爱学生呢?我认为爱学生就得走进学生的心里,做到关注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学生、激励学生、赏识学生、感动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班主任》2012,(3):46-53
一项调查显示,95%的教师都说自己爱学生,但90%的学生却认为教师不爱他们。的确有些老师不是真心爱学生,甚至不尊重学生,然而多数老师认为自己是爱学生的,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学生好,但就是想不通为什么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爱,反而常常把这一切看成老师“为难”甚至“刁难”自己,是在和自己过不去。那么,作为班主任,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呢?  相似文献   

10.
生物课要“加盐调醋”陕西扶风县高中(722200)白胜利厨师做饭,同一材料,有的人做的好吃,有的人做的不好吃,关键是调料的搭配问题。教师讲课,同一教材,有的人讲的学生爱听,有的人讲的学生不爱听,关键是教材的处理问题。目前,生物课是名符其实的“副课”,...  相似文献   

11.
一、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兴趣 别林斯基说:“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学生学好这一学科跟任教教师有很大关系。如果学生喜欢这位教师,就能够主动接受这位教师传授的知识,甚至因为爱俄语教师所以爱俄语。因此教师对学生应该倾注爱心,真诚平等地善待每一位学生,把微笑带入课堂,把欢乐送给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用语言,同时通过一举一动来达到师生间情感的沟通。随着课堂教学的展示,自然地运用身体语言来配合教学,如通过面部表情、动作给学生以鼓励、勇气或提示,让学生敢…  相似文献   

12.
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笔者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在工作实践中深深体会到:班主任如能恰到好处地用好“爱”这一法宝,班主任工作就会得心应手。如能真正做到一丝不苟地实践“爱”学生这一天职,班主任工作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朱丽娜 《教育现代化》2005,(12):122-122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早在一千多年前,韩愈就已精辟地诠释了教师的责任和作用。但是,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呢?做一个好老师,尤其是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老师.是有秘诀的,秘诀概括起来说,只有一个字——爱。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目睹了许多感人的事迹,我也正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为我的许许多多学生奉献着爱。  相似文献   

14.
教学工作中的“教”与“学”构成了一对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体。由于教师的工作在于“教”,教学生怎样学,学什么,起“导演”和“指挥”的作用,学生的任务在于学,学什么,学了怎样用,充当“演员”与“歌手”的角色,这就使教师既教书又育人成为可能。只有将教与学的行为与内容完全统一起来,才可能获得教书育人的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满堂课地灌输语言知识,学生被动地听讲,做记录,不但容易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哑巴”外语人才,也不利于育人。这是一种失败的教育。教书离不开育人,育人不仅仅是学校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当一名教师,是胡玲老师儿时的梦想。是什邡职中的精心培养,让她实现了做教师的夙愿;同时,也使她体味了当教师的酸甜苦辣!“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这是胡玲老师从教之初许下的诺言。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正是她从教十年来一点一滴的爱,让无数学生扬起了理想的风帆。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教学中,许多教师总是追求学生认识的“标准化”。课堂上,教师常常是一字一句给学生示范或提示,殊不知这样做只能使学生的思维拘泥于同一方向,定势于同一格式,非但不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和思维,反而使其受到了限制和约束。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真正树立让学生思维“活”起来的思想,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和认识事物的习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也来谈师爱     
夏丐尊先生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最初看到这句话时并不太在意,也很不理解,后来自己做了教师,才慢慢体会出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教师面对的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有灵魂的人,教师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关注和呵护学生,才可能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才可能使师生心灵相容,才可能有成功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爱满天下,教学做合一”的信条一直激励着我在教坛上不懈耕耘,激励着我真诚地呵护着学生,把爱的种子播向学生——尤其是每一位后进生。  相似文献   

19.
诚然,爱每一位学生是我们做教师的天职。然而当教师的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有的学生是老师眼中的红人,倍加关注、时时赞许;而有的学生则令老师感到头痛,让家长无计可施,要么漠然置之、要么横眉冷对。殊不知正是由于我们总是戴着这副“变色镜”而伤害着那一颗颗一度受伤的心灵。怎样去评价、去对待我们心中的差生呢?这就要靠我们用爱、去抚慰受伤的心灵。  相似文献   

20.
关爱学生是教师首要的基本的心理品质,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巨大的力量。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公正的、理智的,是严格要求与循循善诱相结合的,具有爱的自觉性、原则性、普遍性、持久性等特征。其爱的具体内容包括:正确的“学生观”,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寓爱于严),尊重和信任学生等。这种关爱,是开启心扉的钥匙,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引路灯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