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城市化是农村、农业、农民的生产方式向城市生产方式的转移过程。曾有人说过,21世纪,世界上将有两大焦点吸引世人的眼球,一是全球信息化,二是中国城市化。信息化问题,从信息高速公路之父、美国前副总统戈尔谈论至今,全世界均受其影响。近来年,中国城市化问题也开始受世人注目。因为中国的城市化来得太快了、太猛了。中国城市化几年、十几年的发展,相当于一些西方国家几十年甚至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反映最强烈的是当今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没有中国的城市化哪来当前如此巨大的房地产市场。  相似文献   

2.
李映 《许昌学院学报》2005,24(6):125-127
城市化是通过人们选择怎样的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和生活方式来体现的。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重大变革,农民生活方式也将随之改变,而当前农民在生活方式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必须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改革政治法律体制、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统一户籍制度等来解决,同时也需要农民转变观念,自觉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是与工业化相联系的一种社会组织形态,它不仅是现代化大生产方式的要求,也是社会结构变迁的重要环节,是现代化的必然过程和表现形式。城市化社会不仅是人类一种居住方式的改变,而且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农业社会的新的文明层次,是人类发展的必经阶段。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过程被人为割离,习惯性地向农村、向土地转移人口压力,使城市化的发展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城市化进程中新的问题也不断产生。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变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为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城市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内容包括: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传统的农村明向现代化的城市明转化。城市化是  相似文献   

5.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改变农民生活和生产方式,提升农民生活质量,让农民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过上像城里人那样的生活.而目前的农村社区建设过于城市化,结构布局没有突现农村的特点,没有考虑农民的生活习惯,不便于农民的耕作和收种,一味追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城市化而把农民"赶上"楼的做法,结果并不能让农民幸福,反而增加了社会的不和谐.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少城郊居民成为了城市居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随之改变。这就要求家庭教育根据城市化的需要调整内容,以使子女能够尽快地适应城市文化,提高各方面的素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学习》2003年第11期中,有刘俊利、王春老师的一个专题复习《中华文明的发展与演变》,其中一部分为“城市化”,并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几个题目: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贯穿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据此回答5~8题5.我国明朝时期江浙地区市镇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这些市镇与战国时期的城市相比,其主要特点有①多为工商业中心②个别出现新生产方式③呈现专业化特色④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是“A”。6.扬州成为我国古代最繁华的城市是在A.战国B.唐朝C.北宋D.明朝参考答案是“B…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 ,不仅意味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活动方式的根本性变化 ,同时也伴随着人们伦理价值观及其秩序的嬗变与转型。城市化进程中 ,既积淀着新的道德要素 ,又亟待新的道德整合。这一客观的历史进程 ,为动态社会善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 ,为实现伦理转换和创生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9.
中国正处于谋求自身现代化和城市化的社会转型时期,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大国而言,农民只有转变劳动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转变思想观念,向西方已经完成从"小农"到农业劳动者角色转变的国家学习,才是中国农民真正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正处于谋求自身现代化和城市化的社会转型时期,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大国而言,农民只有转变劳动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转变思想观念,向西方已经完成从"小农"到农业劳动者角色转变的国家学习,才是中国农民真正的出路。  相似文献   

11.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亚细亚生产方式如何理解,历来存在各种争论.造成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解偏差的原因,主要有理论自身的局限性、苏联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等.正确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则要把它看作是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尽管亚细亚生产方式并不适合中国历史实际情况,但仍对中国特色的社会形态理论建设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乡村城市化与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乡村城市化以农业劳动力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非农产业与非农人口镇(乡)集聚,乡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城市式”发展为主要特征。目前各级各类小城镇在推动城乡经济结合,促进农村工业化和产业化发展,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乡村城市化仍普遍存在土地占用量大而利用率低,规划滞后、布局分散而效益偏低,城市化水平有限、环境质量不保证且市场容量较小等一系列问题。为推进中国乡村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新时期我国城镇化发展战略目标,文中拟构了小城镇发展的六种基本模式,包括功能辐射型、产业开发型、科技创新型、市场主导型、生态建设型和文化保护型等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东北城市发展起步较晚,在其它地区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快速推进时,东北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还尚未起步。二十世纪初年,东北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开始起步,二十年代东北城市开始迅猛发展,其特点为:一是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社会结构发生质的变化;二是城市功能开始由以政治和军事为中心转变为以经济为中心,生产方式也由手工工业向机器工业转变;三是城市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市政设施,市政建设开始由传统型向近代型转变;四是城市新的教育机构不断涌现,报刊、出版等文化事业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4.
工业化是由产业革命引发并推动的,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方式成为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并最终代替农业生产方式,市场经济制度代替自然经济制度,传统的农业社会转为工业社会,从而进入信息社会或“后工业社会”的过程。世界工业化发展可以归纳为两种不同的基本类型和四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具有多样性、动态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中国工业化经历了由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化到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的转换。当前应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以农业产业化推动工业化,从而使后发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加速我国的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期的农村生产方式和养老文化观念随着城市化进程而不断改变,相应的农村家庭养老功能逐渐显现出弱化的表现,但农村家庭养老在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文化、经济、家庭与社会的根基仍是其可持续的动力,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的功能仍有可持续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工业化是由产业革命引发并推动的,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方式成为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并最终代替农业生产方式,市场经济制度代替自然经济制度,传统的农业社会转为工业社会,从而进入信息社会或“后工业社会”的过程。世界工业化发展可以归纳为两种不同的基本类型和四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具有多样性、动态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中国工业化经历了由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化到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的转换。当前应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以农业产业化推动工业化,从而使后发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加速我国的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所谓现代化就是落后于时代的国家或地区追赶时代最高水平的过程及一定时期内达到的发展状态。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低碳化都是现代化的实现形式。我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偏差:发展观偏离了“以人为本”的目标;工业化偏离了改变生产方式的目的;城市化偏离了“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市场化偏离了降低交易成本的宗旨。只有不断总结和反思发达国家走过的、我国正在进行的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经验与失误,才能更好地融入和应对随着时代发展而出现的全球化、信息化和低碳化。  相似文献   

18.
1997年以来,我国学者围绕着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关系链,对生产方式的内涵规定是什么,存在着两大类多种观点.本文在整理分析这些成果的基础上认为,生产方式既是一定社会生产力的表现形式与作用方式,又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现实基础与变革原因.生产方式的内容构成既是明确的,同时又是有机联系、内在统一的整体.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关系,三者中任何一个主要环节的变动都可能使其他两方面变动.  相似文献   

19.
小农生产方式在我国现今农村普遍存在,这种生产方式及其意识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它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对我国当今现代化建设有着严重的桎梏.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联系我国历史上小农的社会主义改造,剖析小农生产方式及其特点,对小农生产方式的转变发表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对老年被征地农民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在脱离了依赖土地的生产方式之后,生产与消费的分离奠定了老年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基础.在城市化的居住环境中,由于需要熟悉现代化的生活设施,以及在城市居住环境中新的交往方式都对老年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因此,老年被征地农民适应失地后生活方式的目标与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老年被征地农民养老模式选择的过程.传统的生产与消费方式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影响逐步消逝,以土地为核心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而老年被征地农民在晚年的生活方式上也要有适合城镇化模式的养老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