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关怀教育理论是由美国教育哲学研究会主席内尔·诺丁斯在其《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中提出的,她提出"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因此"教育必立足于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关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关怀教育理论的核心概念"关怀",是一种由关怀者和被关怀者在关怀情境中共同建立的相遇关系,"关怀"情境是这样的:关怀者真正关  相似文献   

2.
以德行精神为基,以构建超越式幸福人格、生命哲学为引,以追寻幸福命题和生活实践为域,提升幸福感受,是幸福教育德育人文关怀的实现维度。而传承中国传统幸福"诗教"特色,体验幸福真谛,借鉴美国"焦点解决模式",传递幸福能量,创设网络关怀平台,开拓幸福空间,提高教师幸福自觉度,实现幸福循环,是幸福教育过程中德育人文关怀的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3.
《滁州学院学报》2016,(6):99-101
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基于美国的社会背景、学校德育背景提出了关怀教育理论。关怀教育理论强调学校德育要视学生为一个有生命的且完整的人,重视学生的体验式学习,让学生真切地融入到德育学习中,充分发挥德育中教师的榜样作用。关怀理论倡导用榜样、对话、实践和认可对学生进行教育。它启示我们,学校德育必须把关怀教育列入整体德育目标体系之中,要营造充满关怀的学校德育氛围,让学生在关怀中幸福愉快地学习和成长,在关怀中学会关怀。  相似文献   

4.
更正说明     
《生活教育》2015,(6):28
1.本刊2015年第2期第64页右下"第一作者是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培正小学校长",将"校长"更正为"教师"。2.本刊2015年第2期第104页右中李芝青《小学幸福教育的内涵及实施策略》一文末尾的参考文献内容因受版面等条件限制被删除,现应作者之需补录如下:参考文献:[1]刘萍、刘铁芳:《幸福教育:把幸福还给孩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07)。[2]孟建伟:《教育与幸福——关于幸福教育的哲学思考》[J].《教育研究》.2010(02)。[3]徐平、卞立慧:《试论幸福教育》[J].《法制与社会》.2008(18)。  相似文献   

5.
从"素质关怀"到"生命关怀"——教师教育的伦理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关乎人的生命的活动.教师教育是关乎教师生命并致力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师教育应内在地关注置身其中的教师之作为"人"的生命属性与价值追求.实现教师人生意义与生命价值的提升,是教师教育的终极价值与根本旨归.从伦理学的视角审视教师教育的伦理精神和伦理特质,探明教师教育的生命向度,寻回教师教育的生命意义,实现教师教育从"素质关怀"到"生命关怀"的超越,使教师教育成为富于人文关怀并有益于教师幸福人生的伦理实践,是教师教育走向纵深发展之必然.  相似文献   

6.
关怀具有自然性、伦理性和制度性特征,并在人与人的交往和对话中形成关系性品质。对于特殊儿童而言,只有关怀才能够促使其健康成长、回归社会主流。融合教育教师应该具有关怀和关爱的品格,并养成敏感性的关怀品质,在自然情境中实现"零拒绝"的融合教育和满足每个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以实现特殊儿童的初级关怀和充分关怀。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技术主义、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倾向,亟须注入"人文关怀"的时代元素,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式的"底色"。为实现学生心理品质的养成和自由全面的发展这一终极人文关怀,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着眼于"生命教育"幸福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教师教育是指向教师并致力于提升教师的教育。裨益于教师的幸福人生并切实赋予教师之作为人的生命关怀是教师教育的终极价值与根本指向。在以实用功利取向或工具理性为价值的教师教育中,出现了知识至上、思想贫乏、精神迷离、生命浮躁的普遍现象。从生命视角彰显富于人性的教育关怀,是教师教育的责任担负与价值承当。复归人性、理解生命、关照生活、珍视情感、激扬生命是人文视野下教师教育生命关怀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9.
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人文关怀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摆脱当前低效困境的一种内在诉求,也是其良性运行的方式与有效性实现的新途径。在将人文关怀理念贯彻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四个科学走向,即复归人性、回归生活、彰显个性、走向幸福,以此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全新视界,实现其教育有效性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0.
赵艳华 《课外阅读》2011,(7):165-166
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幸福》一书中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他这句话深刻地诠释了教育的人文关怀宗旨。那么,我们的德育需作更多一些人文关怀的思考,我们的德育需关爱生命、关注精神,我们的德育需为每个孩子的生命奠基。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我让我的学生从小就树立起自信、自强、自尊、自立的优秀品格,让他们拥有创新的思维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1.
追求幸福是教育的本质,为进一步推进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农民工子女幸福教育模式:在教育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中,体验幸福;在搞好教育服务中,分享幸福;在教育劳动创造中,提升幸福。  相似文献   

12.
价值关怀视角下学生幸福旁落表现为学生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权益受到侵犯、个性泯灭和教育远离学生生活。教育是育人的社会活动,是促进人将幸福作为终极价值追求的活动。关照学生的幸福,是现代教育活动的应有之义。基于价值关怀视角,学生幸福教育的可行路径包括适度满足学生基本生理需要、尊重与维护学生的人格与权益、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科学引导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13.
李欣 《黑河教育》2014,(10):29-29
正"人文关怀"是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心理医生。"十二五"期间,我参与了学校省级重点课题《初中教育阶段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的对策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用独特的教育方式关爱生活在特殊家庭的学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健康心理,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加强心灵沟通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教学实践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教学中的心灵沟通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眼神,都会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陈璐同志在《生命关怀意识的缺失》(见《湖南教育》2004年第22期)一文中说,中学语文课本所选《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段,在本质上"不过是一个活生生将人打死的故事","一个残害生命的血腥事实","在这里,生命不是一个'崇高'的事实,而是一个出于'豪气'或更为本质性的封建礼教文化或某种先验的价值观念,就可以随意戕害的玩物","看不到……对生命和人  相似文献   

15.
论教育关怀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代社会必要的教育理念,教育关怀更多的关注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为每个人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起点,以改变所有人的生存状况,是教育关怀的应有之义。而教育关怀是一种政府责任,只有政府才能相对公平地配置教育资源,在教育制度层面保障教育关怀。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各种不公平现象大多数与规则和制度的不公有关。无论是保障起点与过程的平等还是保障每个人具有平等学业成功机会,都有赖于建立和完善相对公平的制度安排原则。可选择性、以人为本、机会均等和差别对待是教育关怀在制度安排方面的有效原则。  相似文献   

16.
诸城市实验小学将幸福教育贯穿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在"春风化雨"中催发师生的幸福感,成就师生的美好梦想。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人本关怀,体验幸福。学校实施人本化管理策略,将制度管理和人本关怀相结合。在教师工作岗位安排、出勤管理、家庭事务、身心健康、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予关怀,广大教师从内心深处生发了对学校的情感。专业发展,成就幸福。学校通过实施"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专家型"四大系列名  相似文献   

17.
今天的教育宣传报道,就是明天的教育发展历史。2002年,《人民教育》第3期刊发的《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幸福成长——山东省寿光市教育均衡发展透视》中,第一次提出了"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后来"教育均衡发展"成为"教育国策"。近几年来,《湖北教育》重点推出了黄梅、崇阳、襄阳市襄城区、宜昌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生命间的活动,生命关怀是教育的核心,而生命关怀的最终目的是使人幸福。那么.何谓幸福?又以何实现人的幸福呢?这正是教育应该永恒追求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生命间的活动,生命关怀是教育的核心,而生命关怀的最终目的是使人幸福。那么.何谓幸福?又以何实现人的幸福呢?这正是教育应该永恒追求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0.
作为首先走向社会的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80后"群体,长期以来备受人们的争议和诘难。从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来审视,"80后"独生子女在人最关键的品质——关怀上出现了问题。导致这种问题的根源不是别的,是社会大环境,特别是教育;具体看,"遭遇缺乏关心的时代"、"关怀教育被悬置"是造成"80后"独生子女不会接受关心和不会给予关心的主要原因。因此,学会关心应当成为独生子女的应然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