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开发和利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一方面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繁荣。山西拥有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经调研得出其有民俗文化内容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民俗特色鲜明、非遗产品众多的资源优势,对此提出了山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策略,通过充分挖掘本地资源特色,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宣传营销机制,探索开发形式,加强文创产品开发力度等的措施,进一步推进山西文旅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潮汕游神赛会是潮汕民间最具文化特色的信仰祭祀和民间游艺活动。文章对潮汕游神赛会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基础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潮汕游神赛会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产品类型选择应以民俗节庆开发为主,以博物馆中民俗专区、民俗文化园内表演项目、非遗传习机构和教育基地文化传承、及旅游纪念品开发为辅。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加强对潮汕游神赛会民俗的保护,重视潮汕游神赛会民俗旅游产品"文化符号"的意义,并做好潮汕游神赛会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配套和营销。  相似文献   

3.
目前,宁夏与新加坡在葡萄酒文化旅游合作中存在旅游产品设计同质化程度较高、复游率低、民族特色不鲜明、文旅服务配套尚有改进空间等问题。文章基于集体行动理论框架,以推动葡萄酒文旅行业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深化宁夏与新加坡文旅产业融合与创新为目标,结合宁夏与新加坡在葡萄酒文化旅游产业合作实践,剖析宁夏与新加坡葡萄酒文化旅游合作的特色合作机制与产业融合效应,以期为宁夏与新加坡在葡萄酒文化旅游产业合作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陶瓷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陶瓷实物为载体,将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心理与审美融合起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中华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的目光,陶瓷民俗文化旅游方兴未艾。该文以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宣传资料为例,分析陶瓷民俗文化旅游文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右龙板凳龙的田野调查为支撑,对社会转型视阈下徽州民俗体育的发展态势进行分析,认为在社会转型期徽州民俗体育面临着认同缺失、传承主体断裂、渠道不畅和受众减少等困境.提出各级政府部门及乡村领导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强与专家学者的研讨与合作,重视活态传承人的培养,创设校园民俗体育生态环境,同时加强村落特色民俗文化建设,唤起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拓宽对外传播途径,打造独特旅游品牌,将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实现民俗体育文化的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6.
民俗旅游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一种对游客有强烈吸引力的、具有明显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民俗旅游业已成为当代旅游发展的一大趋势。回族的风俗文化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具有极为典型的伊斯兰文化特征,作为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其开发潜力巨大。在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对内容进行精选。一是要重视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与其他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差异性,突出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增强回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吸引力。二是充分体现并尊重回族的民俗习惯,防止将回族民俗文化庸俗化、伤害回族民族情感的猎奇行为。三是注重回族民俗文化内涵的挖掘,增强回族民俗旅游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民族文化特色。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关键是寻找回族民俗文化与文化旅游的契合点,重点围绕回族清真饮食、回族节庆、回族服饰、回族艺术、回族民俗观赏等方面内容来进行。  相似文献   

7.
基于文旅融合的背景,以地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泰宁大金湖核心区的池潭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对池潭村的历史文化、建筑资源、民俗特点、生态环境、农产品资源等进行梳理分析,多元化角度挖掘乡村特色,针对现有资源进行旅游开发设计,以助力池潭村乡村振兴,为相关乡村文旅融合开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作出了重大部署,文旅产业的数字化发展势头强劲。以数字技术为突破口,加速文旅产业的生态融合和业态创新,势必为文旅业态增长带来新机遇,成为文旅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文章以本溪水洞景区为研究对象,从“为什么融合、如何融合、融合效应”三个角度出发,研究如何构建数字经济影响下“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机制,以加速实现文旅产业的“生态宜居、文旅融合”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文旅融合背景下,全面推行旅游品牌建设已成为旅游景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文化作为旅游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广泛关注,但如何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构建文化旅游品牌,顺应文旅融合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重大课题。结合文旅融合趋势对旅游品牌构建的影响,探讨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旅游品牌的构建策略,旨在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推动国家旅游事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着眼于此,平顶山市积极推动文旅文创产业融合,不断探索有效的发展模式和机制,在生态与旅游、民俗与体验以及历史与产业等方面已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并借鉴典型融合经验,提出平顶山市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对策,以期实现“1+1>2”的融合效应,助力平顶山市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北海疍家民俗文化是北海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价值。但是,疍家民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被重视、开发缺乏整体规划、民俗旅游商品开发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北海文化旅游发展的步伐。基于这些问题,疍家民俗文化旅游开发要有准确的开发思路,制定科学的开发模式,加大宣传力度,开发多样式民俗特色产品,政府部门进行扶持,促进北海疍家民俗文化旅游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旅游人类学的角度看,真实性问题是民族歌舞旅游产品研究的核心内容。《云南映象》在民族文化保护与产业开发的两难选择中,通过建构适应旅游者欣赏趣味的旅游真实性内容,取得了二者的协调。文中以《云南映象》为例,尝试性构建了旅游真实性体验的实证研究模式,对旅游真实性问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根与魂,缺少乡村文化内涵作为精神内核,乡村旅游业将失去生命力。乡村文化作为一村一地发展历程的有效见证,如若不挖掘不利用不传承,极有可能销声匿迹。因此,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业的有效融合,不论是对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还是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振兴的实现均是一件利事。辽宁省具有丰富的乡村文化,为其深度发展乡村旅游业提供了优越条件。本文在分析目前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辽宁省乡村旅游文化的构成,如遗址文化、民居与村落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并针对乡村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出几点可行性的建议与对策,以期促进乡村文化和乡村旅游业的双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广西壮族农村地区民俗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广西壮族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但在民俗旅游开发方面,存在管理水平滞后、人才缺乏、基础设施薄弱、旅游产品缺乏创新、资金不足、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应通过发挥资源优势、搞好旅游规划、多元开发旅游商品、加大景区宣传力度、加强壮族文化研究、培养民俗旅游专门人才等对策,全力提升广西壮族农村地区的民俗旅游业。  相似文献   

15.
雪峰腹地传承着断颈龙灯、喔喝灯、蚕灯、鹅颈灯、草把龙灯等系列灯舞.一姓、一村或一乡一灯舞,异彩纷呈,文化氛围浓厚,断颈、生态、民俗等特色浓郁,在旅游开发中,面临着资源整合不易、被周边著名景区遮蔽、交通便捷却仅作为中转站等诸多问题,建议采取“集”、“移”、“染”、“新”、“合”等旅游开发策略,把雪峰断颈龙系列灯舞整合打造成怀化乃至湖南的民俗文化旅游精品.  相似文献   

16.
民俗旅游舞台表演真实性解析——以《魅力湘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旅游舞台表演是通过对当地民俗旅游文化要素的深入挖掘及精心的舞台包装,以舞台表演形式呈现给游客的歌舞节目表演,其真实性的具体表现由多种因素制约。从《魅力湘西》的成功我们可以看出,民俗旅游舞台表演对民族原生态文化表现的真实程度,最终应当由大众旅游消费者决定,并通过自己的旅游真实性体验感来解读。  相似文献   

17.
旅游纪念品作为旅游业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现今旅游产业中占有相当的地位。旅游产业与旅游纪念品设计可视为现代人类社会重要的生活方式,为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和旅游资源的利用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旅游产业与旅游纪念品设计和旅游资源之间的关系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茶文化历史悠久而丰富,在文化旅游蓬勃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开发茶文化旅游对于整合湖南省旅游资源,提升湖南省旅游战略地位和提高旅游文化品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湖南省可以通过挖掘传统、适度创新、设计多层次茶文化旅游产品等战略构想开发茶文化旅游,使湖南省旅游产业创造出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在分析湖南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优势基础上,着重讨论了进一步开发湖南省茶文化旅游的对策措施:(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适销对路的茶文化旅游新产品;(2)充分挖掘乡村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提高可参与性;(3)不断提高茶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增强其吸引力。  相似文献   

19.
试论民间音乐艺术在旅游产业中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间音乐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传统农业文明日渐衰落,民间音乐形式正渐渐在真正意义上的“民间”逐渐消失。全文从商品经济的视角,结合本土文化,把民间音乐融入旅游产业文化进行探究,使其更好的得到传承、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对名山景区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集中在个案上,缺乏横向比较分析。经比较分析发现,泰山、张家界、桂林的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各有特点,认知水平和关注程度不一,但旅游产品大同小异,开发模式缺乏创新,造成市场形象陈旧、模糊。建议利用文化旅游资源的可塑性,通过改善名山旅游形象,树立大旅游协作观,促进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整合,实现名山景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