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初识经典《昭明文选》,初名《文选》,是由我国南朝时期梁国太子萧统主持编选的一部诗文总集,因为萧统死后谥号为"昭明",因此被后人称为昭明太子,这部书也随之被称为《昭明文选》。《昭明文选》是一部研究先秦至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学的珍贵文献资料,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收录大量先秦到梁代最具价值的文学作品。我国古代不少作家作品得益于此才保存下来,它是研究梁以前古代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萧统与《昭明文选》●李捷《昭明太子文选》又略称《文选》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古代诗文选集。前年到香港访问,在会见南怀谨先生时,他在谈话中提到此书,我在书店留览时,也看到了不同版本的《文选》,在报刊杂志上,也曾读到援引《文选》中诗文的篇章,由此可见《文选》影...  相似文献   

3.
《文选》和《玉台新咏》,是六朝具有代表性的诗文总集。《文选》的编纂者是昭明太子萧统;《玉台新咏》编纂的指使者,是萧统的弟弟萧纲。令人惊奇的是,虽然两本总集编纂的对象有部分相同,但它们编纂的思想和艺术眼光却迥然不同。假如说,《文选》代表了传统或古典主义的文学思想,《玉台新咏》则代表了当时革新的流行的文学思想,这同时反映在一个大家庭的兄弟之间,是很有意思的。比较两者的不同,揭示其中深层次的内涵,不仅对理解齐梁文学,且对中国文学发展轨迹的把握,都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的最早一部文学作品总集,收录了先秦至南朝梁时的文学作品七百多篇,作者达一百三十余家,体度宏大,抉择精当,各种文体大至齐备,编篡者是梁昭明太子萧统。昭明太子选文的动机到底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萧统编订的《文选》是我国最早的文章总集。萧统(501—531),字德施;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南朝梁武帝萧衍长子,幼时立为太子,未即位而卒,谥号昭明。他自幼遍读五经,爱好文学,后与刘勰等才学之士讨论篇籍,商榷古今,编成《文选》。所著已佚。明人辑有《昭明太子集》。《文选》,世称《昭明文选》,共选入先秦至  相似文献   

6.
萧统《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被后世称为“文章渊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卷十九《文选注》提要)。书中选录了从东周到南朝梁八百年间的七百多篇作品,保存了丰富的文学资料。其中英华荟萃,佳作众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梁昭明太子肖统所编的《文选》作为现存的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学总集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已为人所共知。然而,关于昭明在《文选序》中阐明的理论意义,却鲜有提及者。本文认为,要全面认识《文选》,就没有理由忽视对昭明的《文选序》作认真探讨。因为《文选》与《文选序》本来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另一方面,又由于《文选序》集中说明了昭明对文学的认识与《文选》选文的特点,对其所进行的研究,也将从一个特定的角度,  相似文献   

8.
刘勰与萧统     
南朝梁代的刘勰和萧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著名人物。刘勰撰写了《文心雕龙》,萧统编选了《文选》,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比较亲密的。据《梁书·刘勰传》记载,刘勰曾兼任昭明太子萧统的东宫通事舍人,“昭明太子好文学,深爱之。”即萧统十分喜爱与刘勰交往。萧统为什么十分喜爱与刘勰交往呢?本文拟就此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9.
昭明太子即萧统,由于他编的一部《文选》(即《昭明文选》),而使他享有盛名。古代贵族向来有养士之风,如吕不韦养士而编写了《吕氏春秋》;汉文帝之侄淮南王刘安招致  相似文献   

10.
被誉为"中国总集之祖"的梁昭明太子萧统,一直是史学界和文学界关注的对象。历史上,一些地方曾有昭明太子遗迹或因昭明太子而得名的祭祀场所、宗教或世俗建筑,昭明太子甚至成为江西、安徽贵池傩戏祭祀的神灵。一个萧梁时期的东宫太子之所以历时千年仍被后世奉祀,这不仅与其自身的道德修养及《文选》在文学史上地位的不断提升有关,也是佛教世俗化、国家、民间等各种力量的推崇与神化的结果。佛教在世俗化的过程中为吸引信众,将昭明太子吸纳到自己的神学体系中大加推崇;国家将其作为教化民众的工具;而民间则因其"神力"将他奉为地方保护神。  相似文献   

11.
《文选》:总集名,世称《昭明文选》,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选编。选录自先秦至梁的诗文辞赋,选录标准是以“文为本”,不选子、经,史书也只略选论赞,表明编者已为文学划定了范畴,初步注意到文学与其他类型著作的区分。从文体上分为赋、诗、骚等38类,共有700多篇。为现存最早的诗文选集。故“文选”可理解为“文学作品选”。《世说新语》:初名《世说》,也作《世说新书》,古代小说集,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撰。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门。此书主要记述士大夫的言论、轶事。“世说”的意思是“社会言论”,故“世说新语”可理…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传播范围广、影响大。伴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深入,其对与我国关系密切的朝鲜半岛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梳理《昭明文选》的传播史,并将《昭明文选》在中国与朝鲜半岛的传播情况进行对比,可窥斑知豹地审视中国文化对朝鲜半岛文化的影响,对促进中国与朝鲜半岛文化交流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明代张溥在《昭明集题辞》中说:“后人见其《选》,即可知其志。”《文选》是萧统主编的体大虑深的泛文学总集,不仅反映了萧统的思想与文评观念,也反映了萧统“化成天下”、巩固统治、匡正文坛、流芳千古的编撰目的。对《文选》编撰意图的研究,能够深化对萧统的了解以及对《文选》成书、选录标准等多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主编的《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共收录130位作家的作品700多篇,其中诗歌有444首。这些诗歌(以下简称《选》诗)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它出现后不久,就受到人们重视。明代陆时雍说:“梁以后,诗尚绮靡《昭明文选》,家视为千金之宝。”(《诗镜总论》)梁、陈时代,诗风绮靡华艳,诗人们倡言情性,讲究声律、炼字、  相似文献   

15.
齐梁时期,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撰了我国文学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文章总集<文选>.此书自唐李善加注释后,得到广泛流传,该书对于我国的文学及文学观念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认为在文学的众多功能中,萧统尤其注重文学的审美愉情功能,其选文的标准也是以文学的审美价值为主导的。对于文学审美愉情功能的重视,正是“文学”日趋独立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萧统为何对陶渊明高评低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统作为昭明太子在文化上做了两件影响后世的大事:编辑整理《陶渊明集》和主编《文选》。然而二者之间又存在着较大反差:即对陶渊明人格的高评与对其诗文的低选。究其原因,其太子身份、个人爱好与时代审美趣味等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刘孝绰作为昭明太子萧统东营文学集团的首席学士,在梁代中期文坛有重要影响,这包括他所进行的“文质彬彬”文学理想的探索和文学总集编撰工作的实践对《文选》的启发。同时在他身上反映了士族文人与皇权政治的依附利用关系。但身显名贵的功利目的,是造成其文学探索缺乏深入与贯彻,与创作实践形成脱节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萧统《文选》是甸古代一部著名的诗文总集。远在隋、唐之际,研究《文选》即形成一种专门的学问叫作“《文选》学”。《文选》对后世文学的发具有锭的影响。本文回顾了20世纪中国《文选》研究的主要情况,指出“五.四”以后,《文选》学衰落,而近几年《文选》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肯定了黄侃,高步瀛和骆鸿凯对《文选》学的贡献,对今后的《文选》研究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19.
略论四萧的文学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南朝梁代四萧(萧衍、萧统、萧纲、萧绎)具有重要地位。萧梁时代成就了我国文学的几件大事:出现了空前的文学专论《文心雕龙》和《诗品》,编纂了大型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和《玉台新咏》,提出了声律论和文笔之分,在文学的新变中产生了文采华美的骈文和宫体诗。然而,由于儒家诗以言志和文以载道传统观念的桎梏,千百年来中国封建文人多贬抑四萧,至今仍有不少人囿于传统观点,对四萧不屑一  相似文献   

20.
我三年前曾写过一篇《“昭明太子十学士”说》,作为首届《昭明文选》国际学术讨论会的论文,载在《昭明文选研究论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6月版)中。对于“十学士”和《文选》编辑的关系,虽曾提到,但不曾明确地指出他们不能代替昭明太子萧统对于主持编辑《文选》的地位。因此在这一篇论文中,我要补充说明我对于这一事实的看法。仍得从“十学士”谈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