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战略的不断推进,思想道德和传统文化已经成了当前教育界公认的两大发展方向。作为这两大方向的交汇点,国学教育自然而然地成了各大院校语文教学的"新宠"。据此,为了实现语文课堂与国学知识间的融合,我们有必要对中职语文教学中国学知识的渗透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国学,是相对于"西学"而言的。清朝末年,"西学"随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传入我国,"国学"一词也由此产生。其实,中华传统国学已有数千年历史,它根植于中华文化土壤,蕴含深刻的哲理和广博的知识,堪称人类文化精品。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有责任传播中华国粹,将国学经典融人每一节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本文所说的传统国学,是指《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增广贤文》《孔子在录》等启蒙国学经典及中华古典诗词。一、思想品德课教学所用国学素材的分类1.爱国爱乡篇。如《三字经》‘‘幼习业,壮致身。上匡国,下利民";《朱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6,(64):17-18
国学和传统文化复兴的热潮下"儿童读经热"已成为大趋势,各式各样的文化古籍进入孩子们的日常学习中。然而国学内容庞驳,渣粹杂糅,如何对待这些传统文化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以《三字经》为例对"儿童读经热"现状进行分析,并对《三字经》的教育意义及本身所固有的局限性进行反思,正视出现在传统文化继承过程中的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可给当代语文教育者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
《母婴世界》2013,(10):114-115
广义上来说,“国学”泛指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而狭义的“国学”则特指《诗经》、《论语》、《孟子》、《弟子规》、《三字经》等众所周知的中国经典名著,它们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是了解“国学”的入门著作,在中国古代是蒙学教材,在现代则是孩子初步感知“国学”的启蒙读物。  相似文献   

5.
"国学"一是称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二是指古代国家设立的学校,如太学、国子监(据<现代汉语词典>).国学班,自然是为那些有志于传统文化研究的学生做准备的.如果把开办国学班仅作为高招专业设置的一个新的变化来看待的话,那么,"国学班"的出现可以说是一个用新瓶子重新装盛的"陈年老酒".  相似文献   

6.
"国学热"至今方兴未艾。国学文化的兴起必然引导民族精神的完善、更新。国学文化在不断实现自身的扬弃、重铸的过程中,也对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有生命力的内容,从而铸造了新的民族精神,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造就属于新时期的民族性格和精神风貌。本文以国学读本《菜根谭》为例探析了国学文化对新时期民族精神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多元文化历史观"和"时空兼顾的文化历史观"两方面来看"东洲鸿儒"、"国学大师"饶宗颐对中国文化的看法和主张,饶宗颐治学強调"三重证据法"即田野考古、文献记录和甲骨文三方面的资料,一方面用中国训诂学的方法去溯本追源,把语言文字学运用到文化史的研究中去,一方面从目录学上得到通观全局的眼力。这种"通儒"境界,造就了饶宗颐"博古通今,中西贯通"时空兼顾的文化历史观。饶宗颐的学术成果为以后的学者留下了重要的启示与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育英学校积极开发国学教育课程,以促进学生人格品性的养成,从而实现修身课程目标。2013年,气势恢宏、富蕴汉风的仿古建筑——育英学校"西翠国学书院"建成,标志着学校的国学课程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书院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己任,面向全体师生,普及人文知识,提高国学素养,努力将"关心社稷、勇于担当"的培养目标落实到点滴细微之处,并力图使其成为全校师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脉源泉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9.
国学文化     
郑智敏 《教育》2014,(1):6-6
正为发扬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和美德,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从2012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县直第一小学在低年级学生中开设"国学经典诵读班",采取周末自愿参与原则,在供奉孔子的恭城文庙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国学经典。图为日前该国学班同学学习的情景。  相似文献   

10.
钟嵘《诗品》研究论著目录辨证,乃《诗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20世纪《诗品》研究论著《目录》,不宜忽视英、法等国的研究论著。国学专刊社的"出世"与《国学专刊》的史实,值得发掘与关注。上世纪初,陈衍先生受聘厦门大学期间,致力促进传统文化课程的开设与研究,其《诗品平议》与国学专刊社诸史实,宜加以考辨。  相似文献   

11.
《浙江教学研究》2010,(3):F0003-F0003
余姚市姚北实验学校创建于2008年9月,是浙江余姚工业园区为了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以“服务园区发展,促进和谐宜居新城建设”为目标投资建设的余姚市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学校立足以人为本,借助国学特色教育的开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制定了国学教育实施方案,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弟子规》、《三字经》校本教材,建设具有国学特色的学校文化和班级文化,  相似文献   

12.
成语是语言的精华,《论语》居国学经典"四书"之首且很早就代表中国文化传到海外。《论语》是"成语之书",尝试将《论语》中的成语单列出来,通过相应的分类分级及文化归类等处理,据以编制教学素材,进行成语分级教学实验,借以探索语言文化一体化教学的新路子,从理论上推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走进高新第二学校.阵阵传统文化的馨风扑面而来:国学经典流动在教室里,张帖在走廊上,回响在耳朵里,交汇在心灵间。国学课堂书声朗朗,学生会诵读《论语》、《弟子规》、《三字经》以及许多古诗文的名篇佳作:教学楼走廊挂有京剧脸谱、剪纸艺术、中国结……学生举步移目都能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们的言行。  相似文献   

14.
我看于丹     
于丹关于《论语》《庄子》的节目播出后,平民受众敬佩有加,一些国学研究博士们却联名反对,赞赏声和批判声同时在媒体上如潮涌起。谈笑风声的笃定恰悦和义愤填膺的躁动叫骂同堂比肩,形成了儒道传统文化街谈巷议的罕有奇景,将国学研究推向了一个人本的高峰,  相似文献   

15.
时下,一些中小学校热衷于国学经典的诵读与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启蒙读物备受推崇。这些经典或者被作为校园文化墙的主打内容,或者被作为学生诵读的重要素材,或者被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课程。诚然,以《三字经》《弟子规》为代表的国学启蒙读物,确实可以弘扬传统文化,教会学生正确的待人处事之道,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但是,  相似文献   

16.
周凌峰 《大学生》2014,(23):60-61
参加过几场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读书会之后,我新交了不少朋友,发现身边谈国学的人渐渐多起来,其中不乏政府官员、商界人士,最多的自然是教师和大学生。每场主讲人讲完之后,必有人问:"我们今天应该如何读国学?"这问题大概很难回答,有位教授就很直白地说:"还是要去看原文。"眼见得提问者为之气沮,大概在他心目中,国学是个玄之又玄的话题,原文更是高大上至难以企及,想了解传统文化,只能别寻蹊径。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初,已经为国人所淡化的国学慢慢升温了,其初不知不觉,其后势不可挡。且不说大学课堂和《百家讲坛》掀起的前所未有的文化风暴,单是近十年来,中小学校园各种形式的国学教育,就让人目不暇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90%的中小学教授孔子的儒家文化,至少有2000多所学校有意识地开展了古典文化的诵读活动。其中很多做法备受推崇。据报道,在一些学校的校园,每天都能听到此起彼伏诵读《三字经》、《弟子规》、  相似文献   

18.
按《辞海》的解释,国学又称国故学,指一国固有之学问,即中国传统的文化学术。国学教育就是通过设置国学课程,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和传承的一种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2015,(1):21
从2015年第一期开始,我们开辟了"经典国学串串烧"栏目。每期都会为大家提供一些经典国学名句,希望大家在积累的过程中能体会到国学的博大魅力!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释义:聪明的人在上千次的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的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相似文献   

20.
正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读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经典的著作?怎样才能尽快领略到经典的核心要义,减少在茫茫书海中不得要领的辛苦?"中华经典精粹解读"从书正是为适应当代读者需求特别编写的国学经典普及丛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