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在《道德经》五千言中用简练玄奥的语言表述了他的思想,而这也是老子存在身份的唯一可靠依据,本文从《道德经》中分析出老子立言、行道、传教的言说身份,并以此角度来归纳解析老子哲学的具体内容,以求在此切入点对《道德经》有一完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老子在《道德经》五千言中用简练玄奥的语言表述了他的思想,而这也是老子存在身份的唯一可靠依据,本文从《道德经》中分析出老子立言、行道、传教的言说身份,并以此角度来归纳解析老子哲学的具体内容,以求在此切入点对《道德经》有一完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徐斌 《今日科苑》2009,(22):150-150
本文将《道德经》分为"论道体、论道之理、论修道、论事理、论治国用兵、论处世及修养"六个范畴,并对每一个范畴进行总体的研究及把握。通过这样的研究,使得对《道德经》的理解与把握更加清晰透彻,从而也使得《道德经》能更好的服务于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何芳 《科教文汇》2012,(23):133-134
本文从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的核心概念出发,以《道德经》两英译本为例,将译者视为翻译过程中的主体进行研究,旨在对中外译者英译《道德经》时的不同理解进行客观的、合理的梳理,并肯定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理论对研究译者主体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试析《道德经》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巨作,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资源,可借鉴《道德经》的管理思想,以确立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道"与"德",树立人本思想,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素质,妥善管理人力资源,最终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无为而治"和"天长地久"。  相似文献   

6.
孔子,老子是伟大的《论语》、《道德经》是伟大的,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人类历史与世界各国共同的宝贵财富,别  相似文献   

7.
美的本质问题,是美学的最基本问题。从哲学的高度来探讨美的本质,是美学思想的共同特点。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传统哲学与美学的起源,它虽无一处直接谈艺术,但其。瞎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却对后世艺术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方法论意义。本文试图从《道德经》的哲学思想出发,探讨这一美学的最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8.
老子在《道德经》中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相似文献   

9.
声音     
《科学生活》2008,(9):23-23
奥运冠军爱学习《道德经》里有一句话叫"上善若水",水表面看起来挺柔的,但其实它有自己的内涵,它给予树、土地、鱼等等生物生活的养分,但从不索取报酬。好像"滴水石穿",就是一种很强的力量。——"蝶后"刘子歌在接受专访时提到自己平时除了游泳还喜欢读《道德经》和《论语》读书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妈妈曾经吓唬我说,如果不好好学习,以后练不了举重时,回家连个看门的工作都找不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展示了《道德经》俄译本出现的路径,阐述其在异域传播中对异质文化的影响,在俄罗斯"文化语境"中被或接纳或排斥的情况。《道德经》俄译本的出现和对其多种翻译、注释、解读和接纳,反映出不同文化间"异则相生,同则不继"的思想,尝试揭示两种文化中民族精神世界所存在的共性,探究在俄罗斯"无为无不为"的和谐性对二元对立原则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此从译本、译者、出版商、译文读者等角度出发,以林语堂及亚瑟·韦利的《道德经》英译本为参照,分析了影响米切尔译本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王岩 《科教文汇》2009,(15):237-237,247
在此从译本、译者、出版商、译文读者等角度出发.以林语堂及亚瑟·韦利的《道德经》英译本为参照。分析了影响米切尔译本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张春芳 《科教文汇》2013,(35):46-47,76
《老子·道德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开端之作。托尔斯泰在其思想发展的探索过程中与老子不期而遇,老子所代表的东方思想吸引了托尔斯泰。托尔斯泰解构老子思想的过程是通过对《老子·道德经》可分成三个阶段的研读实现的:研读翻译、选择性解读和最终的升华。融汇老子与其契合的思想到托尔斯泰主义中,并在其中实现了对“道”“无为”的动态阐述。托尔斯泰在东西方思想文化中的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的方式,使得其作品凝聚了东方文化和俄罗斯文化精神的多元思想。  相似文献   

14.
如果用百度搜索“大道至简”这个词,可以发现很多关于“大道至简”的条目.有些条目说“大道至简”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经仔细查证,我发现《道德经》里并没有“大道至简”这几个字.其实“大道至简”是后人根据老子的哲学思想总结出来的,意思是“大道理是极其简单的”.同样,“大美天成”也不是庄子的原话,是后人从庄子的名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中引伸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从老从的《道德经》中对“道”的论述入手,针对目前对信息概念的定义莫衷一是,本文着重阐述了信息的广义性,说明了广义信息和狭义信息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 ,直观比照追问、不作形式化陈述、以类比替代证明、诗化和格言化的语言 ,是《道德经》言说的基本特征。文章分析阐述了老子有关社会生活与个人生活模式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李碧绿 《科教文汇》2008,(34):61-61
《道德经》对生命以及生命价值有非常深刻、丰富的领悟,强调自我与他人、自然、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其生命价值观对当前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的开展,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飞明 《科教文汇》2011,(13):65-66
老子对中国的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所著的《道德经》是对"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经》的传承和发展,其中包含的很多哲理性思想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特别是其中有关"水"的道理对如今的大学生的为人处世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老子在《道德经》中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易经》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一直推崇将"上善若水"与"厚德载物"作为处身立世的准则,力求像水一样,以自己宽广深厚的胸怀,美好的品行来承载,包容,造福万物。时至今日,在美丽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断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断想冯之浚(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北京100080)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内涵丰富,充满智慧的观念。1可持续发展是一种见识,是一种智慧,而不仅是科学技术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是把“知识”与“见识”区别对待的。老子《道德经》认为,“为学日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