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锻炼行为生态学模型的理论阐释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个体水平锻炼行为改变理论和干预已成为锻炼行为促进研究的主流.虽然这些理论对个体锻炼行为是重要的,然而不能有效促进锻炼行为的长期维持以及群体锻炼行为的改变.锻炼行为生态学理论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思路.该模型描述锻炼行为是环境场合、生物和心理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从理论背景、理论基础和理论演变等方面对锻炼行为生态学模型进行了分析,并诠释了模型建构,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导向.  相似文献   

2.
锻炼行为激发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锻炼心理学领域内与健康有关的锻炼行为理论和模型(健康信念模型,保护动机模型,合理行为模型,计划行为模型,自我决定模型,社会认知模型,自我效能模型和跨理论模型)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锻炼行为激发机制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683名中学生完成了行动计划问卷、计划行为理论问卷和自编锻炼行为问卷的测试。分析发现:行动计划在锻炼意图和锻炼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行为控制感直接影响行动计划,且影响意图对行动计划和锻炼行为的预测力;整合的TPB模型可显著提高锻炼行为的解释力。该研究表明,行动计划是衔接TPB构念与锻炼行为的重要后动机变量,建议未来应以整合模型进行实验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在锻炼自我认同、社会比较和锻炼行为之间可能存在的中介或调节效应。采用被试自我报告形式收集数据,考察两个理论假设:1)锻炼自我认同对社会比较和锻炼行为的中介模型;2)社会比较对锻炼行为和锻炼自我认同的调节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对女性被试,社会比较和锻炼行为的关系部分被锻炼自我认同解释;对男性被试,在预测锻炼自我认同时,社会比较和锻炼行为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也就是说,那些知觉到锻炼投入水平和同辈相当或更低的男性被试,锻炼行为和锻炼自我认同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身体活动不足或久坐少动的静态生活方式是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参加体育锻炼是促使个体身心健康的重要生活方式。锻炼行为受哪些因素影响,锻炼行为如何解释、说明并预测,锻炼心理学领域有大量理论模型予以解释。其中,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Temporal Self-regulation Theory, TST),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模型被广泛关注。该理论模型是在“意图-行为”模型基础上,强调时间、行为优势和执行功能的一种新模型,在解释个体锻炼行为轨迹可变性时,考虑了自我调节需求。文章从TST模型的概要入手,通过对时间视角、体育活动、行为意图、执行功能、行为优势等理论成分分析及测评方法介绍,提出TST理论在锻炼行为促进领域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展望,以期为锻炼行为促进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锻炼行为理论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锻炼行为理论的研究源于20世纪50年代有关健康行为理论的研究。目前为止,健康行为理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应用健康行为理论模型研究锻炼行为,使锻炼行为理论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研究理论模型己经应用于描述、解释和预测锻炼行为。国外健康行为理论在锻炼行为领域实证研究的过程中,我国关注健康行为的专家和学者也在不断的引进这些国外的理论不断进行本土化研究。此文试图以国内外锻炼行为理论的发展述评为媒介,为国民的健康促进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提供必要帮助。  相似文献   

7.
生态学模型在锻炼心理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模型通过心理、社会、自然环境、政策等层面解释和干预行为.基于生态模型中不同环境层次的干预措施可以显著地提高人们的锻炼行为.研究介绍了生态模型的理论背景及其在锻炼心理学中的应用,并介绍国外应用生态模型进行的干预研究以及此模型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身体锻炼行为转变的研究源自促进个体健康的研究,身体锻炼行为研究是健康促进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促进身体锻炼行为的研究是这一领域的重要内容。为了解释身体活动行为或者为了说明身体锻炼行为受哪些因素影响,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身体锻炼行为的理论模型,社会生态行为理论主要考察人和它所处物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相互关系。行为的社会生态学模型主要研究社会文化和物理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考虑个体在行为改变过程中的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9.
久坐和缺乏体力活动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有规律的积极的体力活动对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益处已经得到大量实验研究的证实,但是人们却停留在知之不行的行为阶段.采用理论综述的方法对现有的锻炼行为理论模型进行分析.通过对连续模型TPB与阶段模型HAPA理论进行整合,以建立一个既能够包括宏观环境与微观心理因素,且又能够对锻炼行为进行解释、预测及干预的理论模型.理论整合主要体现在两个理论模型对行为意向变量的预测上及纳入影响锻炼行为的社会因素,即将在对TPB及其相关的研究中已经证实对行为意向有价值的预测变量如态度、主观规范与社会支持等变量整合到HAPA理论中去.进一步的研究需要对这个整合模型的结构及阶段划分的假设进行验证,并应用其对成年人群的锻炼行为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0.
如何促使个体进行身体锻炼和维持身体锻炼是现代西方国家有关身体锻炼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者把身体锻炼作为一种行为来研究,身体锻炼行为转变的研究源自促进个体健康的研宄.促进身体锻炼行为的研究是健康促进研究的重要内容.为了解释或说明身体锻炼行为受哪些因素影响,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身体锻炼行为的理论模型.这些理论可以分为个人内部理论、人际理论和环境理论.通过行为转变理论模式的研究可以推理出行之有效的行为干预方法,为行为干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阐述了促进身体锻炼主要的理论模式,并对其进行基本分析,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研究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的跨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跨理论模型,采用对587名知识分子问卷调查数据,对不同锻炼行为阶段的人群的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处于坚持阶段的锻炼者每次锻炼时间最长、每周锻炼次数最多,行动阶段的锻炼者参与的体育锻炼项目数量最多;②随着锻炼行为阶段向前发展(前意向→意向→行动→坚持),锻炼频率呈现持续递增的趋势;③处于行动阶段的锻炼者锻炼动机最强;④在前意向→意向→行动的变化阶段,锻炼动机都呈现出增强的趋势,但在行动→坚持的变化阶段变化非常小,且有减弱的趋势,锻炼动机对锻炼行为阶段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前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乙酰胆碱脂酶是位于突触间隙水解乙酰胆碱的分解酶,它能高效、迅速地水解胆碱能神经末稍所释放的乙酰胆碱,保证神经兴奋与抑制的协调统一.综述乙酰胆碱脂酶的分子组成、表达调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力量训练对于抑郁女大学生抑郁状态、单胺递质和体质状况的影响,将30名轻度到中度抑郁的女大学生分为两组:抑郁运动组15名(进行8周,每周3次,强度为50%~70%最大负荷的力量训练)和抑郁对照组15名。另外选取15名正常无抑郁的女大学生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实验前后测量受试者的抑郁状态,5-HT、NE、皮质醇水平,体成分,握力和下肢蹬伸爆发力。8周力量训练后,抑郁运动组的CES—D量表评分下降,抑郁症状减轻。抑郁患者血浆5-HT、NE水平低于正常人,皮质醇水平高于正常人。经过8周力量训练后,抑郁患者血浆5-HT、NE水平上升,皮质醇水平下降;体脂百分比下降,瘦体重、握力、下肢蹬伸爆发力增加。抑郁可能与5-HT、NE的下降,皮质醇的升高有关。8周的力量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善抑郁患者的体成分、力量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日本成人健身"运动指南"将运动、身体活动、生活活动、体适能、健身活动量等概念定义并用数字作相应的度量,设定每周健身活动量的基准值为"23代谢当量·时/周",指导国民选择、实践与评价适合自己的健身操作方法,并给代谢综合症患者及其高危人群提出实施建议,值得中国健身困惑者借鉴.  相似文献   

15.
观察了20名不同水平男子皮艇运动员在一个周期训练中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结果提示:高水平男子皮艇运动员血浆ET水平与运动训练持续的时间及运动负荷成正相关,说明长时间、大强度训练能有效增加高水平运动员血浆ET的含量,运动员的心脏内分泌功能对周期训练适应性强,具有良好的心力储备和泵血功能,然而也不排除运动员有心脏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肌糖原状态下运动诱导肌源性白细胞介素6(Interukin-6,IL-6)表达及蛋白释放与葡萄糖转运体4(Glucose Transport 4,GLUT4)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通过特定的运动方案和饮食方案造成大鼠在运动前体内肌糖原含量不同,再观察定量负荷跑台运动后肌源性IL-6表达及释放与葡萄糖转运体GLUT4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血清IL-6浓度在运动30min后显著增加,运动120min后达到峰值,运动后逐渐降低;骨骼肌IL-6mRNA在运动120min后显著增加,运动后3-6h继续增加至峰值;骨骼肌GLUT4mRNA在运动时并未增加,而在运动后3h开始增加,运动后6h达到峰值.上述三个指标在低肌糖原组的增加与正常糖原组相比更加显著.结论:低肌糖原含量可以促进运动中IL-6的释放及运动后恢复期IL-6和GLUT4的基因表达;运动导致恢复期GLUT4基因表达的增加很有可能与肌源性IL-6的表达及IL-6的自分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利用CT扫描数据建立具有高度几何材料相似性的腰椎运动节段(L4-L5)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速滑运动员进行运动时脊柱腰椎节段受力特点,以便对速滑运动员腰部损伤进行积极的预防,减少伤病的发生.结果表明:速度滑冰运动员在进行运动时,其椎间盘所受应力主要集中在外层纤维的中前部,在前部更为明显;椎体应力集中在椎体前部,其值高于其下方髓核应力值,邻近椎体终板应力明显高于其他部位,此部位出现应力集中现象.运动员椎体所受应力分布在皮质骨椎弓周围及邻近终板的地方,椎体后部结构应力集中在小关节上下关节突与椎弓根等位置.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补充大豆低聚肽对大鼠小肠上皮组织形态学和IEL的影响,观察大豆低聚肽对高强度运动后肠道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被随机分为灌喂水安静(A)组、灌喂大豆低聚肽安静(B)组、灌喂水运动(C)组和灌喂大豆低聚肽运动(D)组.大鼠在适应性喂养及膳食平衡1周后,进行实验及指标测试.结果:高强度运动后,大鼠肠道粘膜机械屏障出现轻微损伤和IEL减少,而补充大豆低聚肽后,与C组比较,D组大鼠小肠粘膜厚度增高33.36%(P<0.05),小肠绒毛高度增高12.91%(P<0.05),小肠粘膜隐窝深度增加32.84%(P<0.05),IEL增加40.96%(P<0.05).结论:补充大豆低聚肽可改善高强度运动后小肠粘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9.
通过给大强度耐力大鼠服用白藜芦醇,测试有关生化指标,研究白藜芦醇对大鼠运动能力影响的可能机制,为白藜芦醇在运动医学领域应用和运动保健饮料、食品的开发提供参考。以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递增强度跑台训练,建立大强度耐力运动模型,测定血清中ALT、AST、CK、LDH、ALP、TP、ALB、BU及Hb、肝糖原、肌糖原等反映机体机能、蛋白质代谢的指标。结果显示,服用白藜芦醇的运动组与单纯运动组相比,运动后大鼠体内Hb、肝糖原、肌糖原等指标均明显升高;白藜芦醇可明显减轻大强度运动对大鼠肝脏和心肌等组织细胞的损伤,运动+白藜芦醇组大鼠血清ALT、AST、LDH、CK、ALP活性显著低于运动组;服用白藜芦醇后的大鼠运动后血清BU含量显著低于相应的对照组,而TP、ALB含量则明显升高。本实验提示,大鼠服用白藜芦醇有利于能源物质的积累与储存,维持细胞的正常结构与功能,减少蛋白质的消耗和利用,可显著提高大鼠运动至力竭的时间,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竞技体育投入现状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以第29届奥运会取得金牌前10名的国家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值、及对竞技体育的投入和29届奥运会成绩等具体指标,研究竞技体育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研究认为: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影响竞技体育的关键因素,我国竞技体育的投入与国民人均生产总值的之间不协调,高于最富裕的发达国家对竞技体育的投入,因此,后奥运时期,国家应调整竞技体育的投入方式和投入力度,并坚持以条件定发展的协调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