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上,翻译研究与女性自身在社会上都曾处于被动和消极地位,这种现状促使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相结合。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各种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女性主义以翻译为媒介使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得以发表,逐步提高了女性的地位,也增强了女性主义的影响力,同时其也对翻译理论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女性主义理论促使翻译研究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观是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最新发展和女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女性主义翻译观超越了传统的翻译理论,强调女性的政治话语权和译者的主体地位,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女性视角。本文从女性主义翻译观理论入手,阐述了该翻译理论内容及翻译策略,结合女性主义翻译观在中国的研究现状和汉译中的翻译实践,最终论证指出女性主义翻译观对汉译的指导意义及其自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西方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的结合在20世纪后30年给传统翻译理论带来了强烈冲击,产生了丰硕的理论。本文主要介绍了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产生、主要观点和在翻译实践中所使用的策略,以期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促进这一方面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观是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与女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从女性主义翻译观视角分析女性文学作品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领域,女性主义翻译观进入中国后,呈现出了异于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的本土特点。本文以中国女性主义译者刘春英的《小妇人》英译本为例,基于具体翻译策略分析中国女性主义翻译特点,并对照西方女性主义翻译,探讨在中国语境下两者的共性和个性,从历史背景、意识形态以及翻译观角度对产生差异性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5.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文化转向”的学术成果与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此理论吸收了解构主义理论、新历史主义、读者反应理论等有影响的学术理论精华,在翻译领域掀起一场新的革命,为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明确的政治立场。文章以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基础,比较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两个中译本中的翻译策略,以期引起人们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重视,促进其在中国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翻译理论研究与女性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给翻译研究和实践带来了新的视角,并发展为一大思潮。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超越了传统的翻译理论,强调女性的政治话语权和译者的主体地位,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女性视角。从一些重译例子可以看到,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颠覆了传统翻译的忠实,回答了是谁,因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为哪些读者而重写的这样一个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7.
传统翻译理论赋予原文与作者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译文只是原文的临摹或仿拟,必须忠实于原文,做到与原文完全对等.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理论研究与女性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解构传统翻译忠实观,否定原文高贵而译文低贱的等级观念,重新表述"忠实",本文通过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来重新审视传统上的忠实观.  相似文献   

8.
西方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的结合给传统翻译理论与实践观点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成为译学界的一股新生力量,同时对我们反思传统翻译理论中的不足具有多重启迪。文章着重探究了女性主义翻译观对翻译研究的启迪和关于女性主义翻译观的反思,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翻译是近二十年来新兴的一派翻译理论,其鲜明的旗帜与激进的主张在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文章从女性主义与翻译的相互关系角度,分析了两者间的相互影响,论述了女性主义与翻译相结合的原因,并指出其对传统翻译理论的颠覆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的最新动向与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结合的产物。本文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性别观切入,分析传统忠实观念包含的性别隐喻,展现女性主义译者对"忠实"的再度阐释。同时对于出现的个别问题,比如研究对象单一、缺少实例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西方女性主义与翻译的结合在20世纪后30年代给传统翻译理论与实践观点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成为译学界的一股新生力量。文章着重探讨了生态女性主义的发展,以及它对翻译研究与实践的启示。并对其局限性和发展前景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2.
西方女性主义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与翻译研究的结合进而给传统翻译理论和实践观念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产生了丰硕的理论成果,解释学方法也成为一种基本的人文科学研究方法论。文章在介绍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尝试从哲学解释学的角度来探讨女性主义译论和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西方女性主义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与翻译研究的结合进而给传统翻译理论和实践观念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产生了丰硕的理论成果,解释学方法也成为一种基本的人文科学研究方法论。文章在介绍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尝试从哲学解释学的角度来探讨女性主义译论和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王静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2):18-20,36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女性主义与译学结合的产物。分属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女性主义干预性翻译强调女性主义译者如何操纵语言干涉意义的生产以影响目的语文化。在翻译策略上,女性主义译者要求对翻译文本进行以女性主义为价值取向的干涉和改写。本文以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张玲的翻译作品为研究对象,试探究张玲在其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女性主义翻译干涉方式。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主义翻译观是西方流行的一种新理论。女性和译者的身份和地位在传统的翻译研究中长期被忽视,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所提倡的"文化转向"使女性和译者的地位及译者主体性问题得到重视。从英文歌曲《God is a Girl》的两个汉译本着手,从中可以分析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翻译的指导意义及影响。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女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认为翻译是一种政治行为,主张以"女性价值"介入翻译文本而重塑女性形象,从而彰显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本质特征——主体性、权力关系以及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7.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研究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翻译理论观出发,探讨了女性主义与翻译理论相结合的渊源,对翻译的影响及其作用,以及女性主义翻译在翻译实践中的策略等几方面,介绍了这一以性别视角切入翻译实践的全新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8.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之后翻译同女性主义相结合的产物。而女性主义的后现代主义转向又深刻的影响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女性主义的后现代主义转向为该理论提供了产生的根源、斗争的武器、翻译策略和标准及理论目的。  相似文献   

19.
袁峰 《文教资料》2008,(26):38-40
通过女性主义翻译实践活动,西方女性主义者挑战了男权社会的权威,改写了女性从属的、柔弱的次等身份,实现了女性身份的重塑.但由于中西方翻译文化的差异,西方女性主义翻译与中国传统翻译产生了强烈的冲突.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年代翻译界出现了一种全新的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打破了人们对传统翻译学的认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加之当时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与壮大,自然而然便产生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翻译学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小妇人》是由19世纪美国著名女作家奥尔科特所著,集中表现作品中马奇家四姐妹的成长经历,反应了当时女性的独立意识,呼吁女性独立自强。因此本研究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对女性译者刘春英和陈玉立的汉译本(1997)及男性译者洪怡和叶宇的汉译本(1992)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