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教育的独特性在于它提供给学生与岗位相匹配、与工作导向相一致、与实践操作相关的情景学习,因此高职院校会展人才培养需要紧扣市场人才结构需求与专业所在领域的行业发展,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教学体系,构建师资建设平台,启动政府、协会、企业多方参与,实现高职教育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真正目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聚焦的会展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是目前国内会展专业建设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分析目前国内会展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背景、特点和不足,创新性地构建了上海师范大学会展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即1+1+1模式。具体为寻找了一家战略合作单位即阿里巴巴,打造了一个开放性、功能性的合作平台,即国际展览产业联盟学术委员会,研发了一门市场化运作的生产性实训课程,即星座文化博览会。通过这些初步的努力塑造了上海师范大学会展人才培养和研究的的特色和亮点,这将为国内其他同类会展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借鉴,并将最终促使我国的会展教育内涵和质量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3.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最重要的途径,是人才培养之根本.学校能否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是校企合作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顶岗实习作为高职院校教学实践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章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构建、运行与管理机制构建等方面,研究与实践以"顶岗实习"为主线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4.
杨婕 《现代技能开发》2013,(11):176-178
自2004年教育部批准高等院校设置会展专业以来,高等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会展专业。在分析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Griffith University)会展管理专业的教育层次、学位体系、课程设置及师资团队的基础上,我国高职院校的会展管理专业可采取以下策略:以行业需求为驱动、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确立服务、艺术、技术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模块化课程体系:注重专业师资的培养、加强实用性教材建设。  相似文献   

5.
我国会展人才培养存在供需矛盾突出、人才定位不清两大问题。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得力举措。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会展人才的培养应遵循专业特色,具体做到: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校企合作教学评价制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制定弹性灵活的实践教学计划、企业人员参与教材的编写、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6.
政校企合作是促进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例,对高职院校的"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与探索,并构建了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高校会展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和校企合作人才定制培养模式的价值,提出人才定制培养模式应成为高校会展专业校企合作的最佳选择。建立"三位一体"多维合作模式,能使会展专业校企合作的人才定制培养模式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前高职会展专业教育中校企合作方式单一,缺乏可持续发展性。院校应了解企业对于校企合作所期望达成的目标,找到企业目标与学校目标的共同点,并以此为切入点建立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促进高职会展专业人才培养,体现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为企业与社会提供可用的会展专业高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校企合作是高职旅游类专业培养旅游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如何找到适合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的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素质,不仅关系到高职旅游院校的生存,更事关旅游行业健康发展。文章根据北京旅游业发展现状,在分析国内外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从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平台构建、教学组织安排和师资队伍建设的角度,构建"互动式"校企合作机制,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动漫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出发,提出建立校企联合培养的长效机制,邀请企业参与教学计划制订、优化课程设置,开展学校、企业和政府"三位一体"的合作。  相似文献   

11.
订单培养模式是典型校企合作的形式之一,网络技术专业订单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可以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体系的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实训基地的建设、面向行业的人才培养、校企“双主体”育人以及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高职院校应积极主动寻求适合自己的订单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改变传统的"学校本位"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建立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紧密依托行业和企业,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调整专业结构,改革课程内容,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教育教学体系,对于推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校企深度合作是高职院校实行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根本途径,要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全过程,吸引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形成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共赢,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作为应用性较强的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下的会计综合实训模式,既能提高人才质量,又能达到学校和企业共赢的效果.但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综合实训模式在校企合作方面存在不足,与实际岗位脱节.采用以岗位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的"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高职会计综合实训校企合作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会计专业人才,这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和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本文介绍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思路,从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构建三方面进行了详尽阐述,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培养较高职业素质、较强社会适应性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校企合作定单培养班"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的难点和重点。本文以长江职业学院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华宇订单培养班为例,介绍了"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和校企合作的一些措施,为其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提供了一些参考和借鉴,为提高全国高职院校的整体素质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可以进行多层次、全方位构架的深化,即高职院校和企业将高职教育理念与企业人才培养理念融合一体,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模块的制定、实训基地的建设、科研教师与预就业学生的培养。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煤炭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为例,通过煤炭专业校企深化合作的运行机制和合作内容,建立并拓展了当前煤炭行业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职院校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法:从高等职业教育药学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构建等方面探讨高职院校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结果与结论:高度重视技术技能的培养,加大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点,首先从人才培养层次、学生就业行业、专业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等4个方面分析了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求,在此基础上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评价体系、教学方式方法4个方面分析了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构建问题,并介绍了学校的实践成果,提出了建设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能力更加重要。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需更加深入,由此本文从七个方面:目标决定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再构建;"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校企融合激发动力;校企融合的成果展示;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对"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