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资加名校办民校"是成都市武侯区为吸引更多的人投资兴办民办学校、吸引更多的教师投身民办教育事业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龙江路锦官新城小学作为"民资加名校办民校"办学模式的先行者,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在具体实施办学模式时,我们认为必须把握好三个原则、处理好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2.
《广东教育》2004,(5):64-65
事件:近几年,名校办民校成为部分省市的重要教育发展政策,有些省市表示将充分利用本地名校优势吸引更多的资金合作办学。而苏州市副市长、教育学家朱永新则提出:停止名校办民校。他认为:“名校办民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利用国家培养的师资和长期积累的优质资源,让学生家长掏钱买他们  相似文献   

3.
人们围绕“名校办民校”这种办学模式,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但是,“名校办民校”的模式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还有燎原之势。文章就名校办民校的内涵、争议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信息平台     
本月聚焦:名校办民校 事件:近几年,名校办民校成为部分省市的重要教育发展政策,有些省市表示将充分利用本地名校优势吸引更多的资金合作办学。而苏州市副市长、教育学家朱永新则提出:停止名校办民校。他认为:“名校办民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利用国家培养的师资和长期积累的优质资源,让学生家长掏钱买他们本来不应该买的单,这会使义务教育大打折扣。名校办民校夺走了许多普通中小学的大批优秀生源,容易导致一些普通公办学校越办越差。”这番言论引起了广泛的议论。 资料:据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广州市有1/3 左右的学生不能在义务教育阶段享…  相似文献   

5.
“名校办民校”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是一个在教育实践中约定俗成的特定概念。从有关政策和操作实践来看,所谓“名校办民校”特指公办学校以种种方式参与举办民办学校的行为。从其实际内涵与办学模式考量,称“名校办民校”为“公校办民校”应更准确。  相似文献   

6.
随着“名校办民校”模式在全国的普及,近几年来“名校办民校”已成为我国社会各哥关注的焦点。本文在研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名校办民校”的内涵、动因及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以期对“名校办民校”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在关于“名校办民棱”的讨论中,以经济方面的争议最多。山西临净平阳中学是一所由名校举办的民校,已取得较好的办学效果。平阳中学的案倒显示,规范“名校办民校”的经济行为,需从产权制度、管理体制、会计制度等方面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8.
近一两年来,各地公办名校(中小学重点学校)纷纷与房地产开发商等社会力量“联姻”,输出“名校”品牌,大搞“名校”办分校。“名校”办分校的具体形式,就是“名校”出让校名冠名权,派出校本部师资,与房地产开发商等社会力量联办民校,形成了“名校办民校”的态势。据估计,广州市与房地产开发商等社会力量联办的民校近50所,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我国其他城市也出现“名校办民校”风潮。一、“名校办民校”的利弊得失“名校办民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了教育界最富争议性的话题。人们褒贬不一,是拓宽了教育投入渠道还…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国公办名校办的“民校”遍地开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名校办民校”有利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拓宽教育经费投入渠道,探索多元办学模式等,可视作教育市场的一条“鲶鱼”,有助于搅动起生机。但笔者认为这种积极作用相对其危害而言,是极其有限的。事实上,我国名校办的“民校”大多是“假民办”,没有真正的独立法人、独立财务、政校不分,产权不明。在中学,主要是各种形式的“校中校”或“校外校”,由优质公办学校用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名义举办的另外一个“儿子”学校。在大学,则主要表现为各种形式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社会舆论对公办中小学“名校办民校”的批评很多。基于国家加大对义务教育政策调整的力度和义务教育转为政府主办的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对优质公办中小学已有的“名校办民校”和以别的形式出现的改制学校等办学形式给予清理整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教育文汇》2004,(11):9-10
当前,全国各地纷纷掀起“名校办民校”的热潮,并声称这种做法是进行办学体制改革实验,目的在于做大做强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但在运行中,“名校办民校”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已经危害到教育公平,扰乱了基础教育的正常秩序。  相似文献   

12.
"名校办民校"作为一种中小学办学体制的创新曾风靡一时,甚至成为一些地方推动优质教育发展的方略,但在"名校办民校"蜂拥发展之时,也随之产生了诸多问题,如教育不公、冲击真正民办教育发展、"公""民"不分和国有资产流失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是认识上不一致、政策研究欠缺、教育监管不力,更主要的是经济利益驱动,又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在追求依法治教、教育公平的今天,应尽快规范"名校办民校",加强政策研究与引导,研制规范"名校办民校"方案,提升"名校办民校"督导监管,推动"名校办民校"转制进程,尽快为"名校办民校"立法立规。  相似文献   

13.
面对教育资源紧缺、社会追逐优质教育的现状,“名校”办“民校”风起云涌。是利,是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研究认为“名校”办“民校”是在公私两制下探索一条教育发展之路,其发展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办学运行上尝试着携手并进,办学策略上更应关注各自本色的构建。让政策规范改革者的探索,让法规为探索者护航,让探索者的脚步说明一切!  相似文献   

14.
随着"名校办民校"模式在全国的普及,近几年来"名校办民校"已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在研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名校办民校"的内涵、动因及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以期对"名校办民校"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中国德育》2008,(8):F0003-F0003
杭州采荷第二小学教育集团秉承多模式、多形式、多历程的集团化办学理念,形成了“名校+农校““名校+弱校““名校+民校”等多种办学模式一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杭州采荷第二小学教育集团深刻认识到:集团化办学的关键在于管理体制的创新: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近一两年来,各地公办名校(中小学重点学校、等级学校)纷纷与房地产开发商等社会力量“联姻”,输出名校品牌,大搞名校办分校。名校办分校的具体形式,就是名校出让校名冠名权、派出校本部师资,与房地产开发商等社会力量联办民校,形成了“名校办民校”的态势。据初步统计,目前仅广州市公办中小学中,名校与房地产开发商等社会力量联办民校的就有近50所,且数字还在不断刷新。一、名校办民校的有利之处名校办民校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界办教育的积极性,从而激活、发掘和获取了社会的投资支持,同时也增强了学校自身的造血功能,大大拓…  相似文献   

17.
名校办“民校”,是继国有企业改革之后又一次的国退民进?还是穷国办大教育冲出经费困难制约的渐进性选择?让我们一起关注名校办“民校。”——编者  相似文献   

18.
名校办“民校”,是继国有企业改革之后又一次的国退民进?还是穷国办大教育冲出经费困难制约的渐进性选择?让我们一起关注名校办“民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某市教育局经过大量调研后认为,任何民办学校从其开办、成长到成熟、赢得社会公认、提高美誉度都是一个必须经历的阶段,如果依托“名校办民校”,则可以利用名校的优势,孵化一个新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民校”。就能够缩短优质“民校”的成长期。尽快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于是,该市教育局确立了“通过‘名校办民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快速扩张”的战略。  相似文献   

20.
名校办民校的社会动因及政策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名校办民校"成为我国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全国各地也大规模出现了以名校办民校为主的民办教育发展模式。尽管当前对此模式的争论很多,却散见于新闻报道或情绪化批判,客观面对这种现象进行理论性、建设性的研究的不仅较为稀少,而且其既利且弊的二元分析框架缺乏明显的解释力。本文借助案例调查和实际举办经验,在描述名校办民校普遍性的基础上,揭示了当前名校办民校的社会动因及其争论引发的政策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