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狄马 《中学教育》2006,(1):60-61
中国人喜欢赞美苦难,有一句话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现在的成功人士都喜欢把自己的过去说得一无所有,最后忍辱负重,终获成功。中学生也喜欢讴歌母亲的任劳任怨,含辛茹苦,终将自己拉扯成人。但母亲的苦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谁应该对这种苦难负责?做子女的在改善母亲的境遇方面做了什么?除非你打算继续让母亲享受苦难,否则,这些现实的问题不客回避。  相似文献   

2.
关于残疾后的史铁生如何走出人生的樊笼这一命题,我认为母亲的榜样力量影响更深远。母亲与史铁生一样承受着苦难,而且这苦难是加倍的,当史铁生在苦难的路上彷徨时,母亲没有被命运击昏,她在思想上无意中秉承了“慢养”的思路,态度上平静地面对,行动上用自己的双脚开拓了一条如何应对苦难的路,母亲像天边的启明星指引着史铁生迎来了黎明,而且这样的启示是“润物细无声”型的,充满着温情的。  相似文献   

3.
母亲的眼泪     
坚强的母亲很少落泪,她的大半生有过太多的苦难,却一直让我们生活在家的温暖里。母亲的泪,和着那些曾经走过的苦难,成了我一生的动力与财富。  相似文献   

4.
人类母亲偶像通常有三种使命:生命的赋予者、对生命的呵护(母爱)以及对人间苦难的拯救。观世音菩萨就是如此,这位东亚母亲是拯救苦难和鼓励生殖的首席救星。  相似文献   

5.
狄马 《教师博览》2014,(8):50-53
中国人喜欢赞美苦难,认为苦难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从而使一个人变得坚强和伟大.过去有一句话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因而现在的“成功人士”都喜欢把自己的过去说成一无所有,几乎每一个企业家都是白手起家,告贷无门,最后忍辱负重,不惜觍颜事敌,终获成功.流风所及,甚至一篇普通的中学生作文也总是喜欢讴歌母亲的任劳任怨,含辛茹苦,终将自己拉扯成人.但母亲的苦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谁应该对这种苦难负责?做子女的在改善母亲的境遇方面做了什么?除非你打算继续让母亲享受苦难,否则,这些现实的问题是不容回避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喜欢赞美苦难,认为苦难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从而使一个人变得坚强和伟大。过去有一句话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现在的成功人士都喜欢把自己的过去说得一无所有,几乎每一个企业家都是白手起家,求贷无门,最后忍辱负重,获得成功。中学生也喜欢讴歌母亲的任劳任怨,含辛茹苦,终将自己拉扯成人。但母亲的苦难是怎么造成的?谁该对这苦难负责?在这些文章里,现实的苦难远远没有浪漫的抒情重要,而且好像还该感谢苦难似的。  相似文献   

7.
曹桢 《师道》2004,(4):4-5
苦难,从1984年屈勇强的降生开始。由于母亲体弱多病,生他时难产,导致屈勇强出生时大脑缺氧时间过长,留下了脑瘫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8.
浦丽 《现代语文》2009,(6):108-109
莫言称《丰乳肥臀》是一首献给母亲的歌,而事实上作品中却展现了母亲、大地的悲剧性命运。无私奉献、宽厚仁慈的母亲在这里遭受着多方面的苦难,无论是来自亲人的还是社会的,都使母亲饱尝人世艰辛。百草丰茂、生机盎然的大地在战争摧残,商业大潮的冲击下混乱不堪、千疮百孔,读后给人彻骨的悲凉。  相似文献   

9.
第二葫 《音乐世界》2013,(10):21-21
E:新戏《遥远的婚约》里,你饰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简单介绍—下吧? 唐熙:在这部戏里我饰演剧中刘威葳老师的女儿王天骄,从小就很懂事善良。在得知当年母亲的苦难遭遇后,选择支持母亲重新追求幸福。  相似文献   

10.
母亲与三毛     
我是谁的儿子?曾经是三毛的儿子,在年轻时,我更像三毛,而远离母亲。现在,我又重新找到了我的母亲,我真正需要的母亲是不会逃避苦难的。  相似文献   

11.
李吉林 《中学教育》2005,(7):105-111
苦难的岁月 我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家庭,父亲很早病逝,母亲独自撑起了这个家。在我的记忆中,童年是灰暗的,没有色彩,没有欢笑,甚至连一张照片也没留下。  相似文献   

12.
灰姑娘     
灰姑娘命很苦,从小就没有了亲生母亲。后妈带着她以前生的两个女儿一起来安了家。她们非常丑陋邪恶。她们到来之时,也就是这个可怜的小姑娘身受苦难之始……  相似文献   

13.
谭恩美是当今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华裔作家之一,其成名作《喜福会》是华裔文学的一部杰作,它主要讲述了四位中国母亲的悲惨遭遇及对美国女儿的影响。本文试图从教育和婚姻两个视角探讨中国母亲的苦难对美国女儿的巨大影响,深入探究该小说文本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文学史中,母亲的形象一般是值得尊崇与仰慕的,因为母亲终其一生以无比的慈爱与坚忍的毅力来抚育子女,她的牺牲奉献成就了她的功德。但是到了20世纪,张爱玲却以"罪恶母亲"改写了中国文学史中母亲的苦难伟大的刻板形象。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文学史中,母亲的形象一般是值得尊崇与仰慕的,因为母亲终其一生以无比的慈爱与坚忍的毅力来抚育子女,她的牺牲奉献成就了她的功德。但是到了20世纪,张爱玲却以"罪恶母亲"改写了中国文学史中母亲的苦难伟大的刻板形象。  相似文献   

16.
《今日中学生》2007,(4):4-10
4年前,13岁的她接连遭遇不幸,先是父亲患病去世,后来母亲不堪忍受困苦不辞而别.只丢下她和妹妹相依为命、艰难度日。沉重的苦难面前,她没有向命运屈服,以惊人的勇气和坚强支撑起和妹妹的家,带着妹妹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17.
一   "<我与地坛(节选)>讲述的是人该怎样来对待生命中的苦难的问题.从侧重点上来说,全文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更注重‘生命'意义的感悟,第二部分写母亲,更注重‘情感'的体悟.写母亲,实际是写作者对母亲对待生命、对待命运的态度的‘理解',这也回答了作者对‘生命'的疑惑--自己该怎么活、怎样面对苦难的问题,文章在一问一答中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18.
天凉好个秋     
人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如果你能从苦难中省悟到什么的话。作者在短短十几年的人生中饱含着骨肉分离的痛苦——母亲在她最需要的时候离开了她。这是不可原谅的,至少在她眼里是这样看的。  相似文献   

19.
心弦上的歌     
高义萍 《老年教育》2006,(10):44-44
不知道我出生时是否已有唱歌的天赋,母亲说我从小爱哭,所以不讨人喜欢。可我长大以后才明白:那不是哭,是我的“歌声”。歌声多半是悲壮的一一那时祖国在苦难中,人民在苦难中,我的“歌声”是酸楚的。在战机的轰鸣中,在苛税的重压下,那样一个风雨飘摇的家,有谁还会顾及到我这个多余的人呢?我只好躲在一边独自哀号了。  相似文献   

20.
雪崩     
罗莎琳是一位性格孤僻的13岁少女。在她还不谙世事时,父亲就因故去世了,母亲索菲娅一手将她抚养大。因为贫穷,罗莎琳常常受到许多人的歧视和欺侮,久而久之,她对母亲也开始心生怨恨,认为正是母亲的卑微才使她遭受了如此多的苦难。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