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钢琴曲《梅花三弄》是一首比较有特色的民族性质的钢琴改编曲,此曲从传统文化角度出发分析能够透过《梅花三弄》表现出来其审美特征,并从中挖掘出西方钢琴艺术和中国传统音乐的相互渗透和发展。《梅花三弄》这种结合中西审美意识和特点是吸引更多人关注他的主要原因,拓展了钢琴艺术民族化的发展空间。本文从不同的方面分析《梅花三弄》所含的情感与意蕴,从而更好的帮助人们分析《梅花三弄》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根据古琴曲改编的钢琴由《梅花三弄》,以原作为蓝本,大胆创新,让古曲焕发出时代的气息,使《梅花三弄》这一优秀的艺术作品深入的植根于中国这片辽阔土地上,让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得以延续、发展和传承,展现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所蕴涵的中卓古韵。本论文以由器乐曲改编的中国钢琴曲《梅花三弄》作为研究对象,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梅花三弄》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古琴乐曲,明代1425年的《神奇秘谱》中就已载有此曲,可见这首乐曲的生命力之强大。笔者本文试从《梅花三弄》的琴曲背景、版本流辨、技法特色、风格对比、移植与改编等几个方面对此曲进行探究、分析与评述,力图更深入的解读此曲的文化内涵、更全面的阐释此曲的传统风貌以及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钢琴曲创作中,以传统音乐素材改编的钢琴曲占有重要的地位.作曲家们以"文化传统"为基础,以钢琴音乐的"艺术土壤"为催化剂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本文拟以王建中根据古琴名曲改编的钢琴曲<梅花三弄>为具体代表,努力探讨如何在继承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的同时,利用钢琴这一西洋乐器,创造新的音乐文化语境这一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5.
外国与中国文化上的差异,造成了钢琴曲根本上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在于调式与调性。外国钢琴曲的大调小调讲究形式美,总体来说以抒情为主。中国钢琴曲的民族调式讲究意境美,开头的引子多使用散板,但是形散而神不散,让人听起来回味无穷。本文从艺术特点与演奏风格上对《六月—船歌》和《乌苏里船歌》作了对比分析,让人可以对外国钢琴曲和中国钢琴曲船歌的演奏风格有大体上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柴科夫斯基是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作曲家。其创作的钢琴作品中有著名的钢琴套曲《四季》。本文以他的《四季》套曲之一《六月船歌》为研究对象,从论述《六月船歌》的艺术特征入手,分析了钢琴曲《六月》的艺术特征,井就钢琴曲《六月》的演奏要点和练习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金星 《成才之路》2010,(29):70-71
筝曲《梅花三弄》原为笛曲,后人把它移植为琴曲,得以流传至今。由于作为主题的旋律出现了三次,故有"三弄"之称。筝曲根据古琴名家吴景略先生修订的琴谱、并参照吴景略先生和孙裕德先生琴箫合奏的《梅花三弄》订谱。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原曲有十个段落和一个尾声,改编成筝曲,已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听到《梅花三弄》,是在一个清冷的早晨,它不知从何处悠悠扬扬地飘过来的略带寒意的空气使笛声越发清越悠扬,仿佛能穿透一切似的,柔和宛转的旋律把人心撩得荡荡漾漾的,思绪便也随风飘向那梦中一般的江南:清晨,薄薄的轻烟笼罩着小河,乌篷船的轮廓依稀可见,江南女子窈窕的身影在河边微微地晃动……《梅花三弄》这个名字是后来在电台里听到这同  相似文献   

9.
改琴改编曲的取材大多源自于中国的传统民俗音乐和民间歌曲等,在我国的钢琴曲演奏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钢琴曲《百鸟朝凤》就是其中较为成功的中国风格的钢琴改编作品,并且从其结构上充分展现了中国风格钢琴音乐的演奏模式。文章将通过对《百鸟朝凤》钢琴曲音乐结构的分析,展现中国风格钢琴音乐的独特风采。  相似文献   

10.
娄晨 《成才之路》2010,(31):60-61
李斯特的钢琴曲集《匈牙利狂想曲》以其鲜明的民族音乐色彩受到众多钢琴演奏者与爱好者的追捧和热爱。本文从李斯特其人及音乐风格入手尝试分析此钢琴曲集中的第十一号作品(a小调)的作品结构、音乐风格及弹奏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钢琴独奏曲《二泉映月》是我国众多钢琴改编曲中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它浸透着原二胡曲作者阿炳与改编者储望华的心血与智慧。该曲风格含蓄凄美,意境深远,柔美宛转,具备较强的民族艺术特征。钢琴曲《二泉映月》的民族音乐创作原则在于弱化西洋和声功能性,和弦更加丰富,采用民族旋法结构,布局更加合理,模仿民族乐器音色,情感更加奔放。《二泉映月》充分借鉴了中外音乐理念,展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其民族特色表现在中西合璧,多声交响,线性旋律,五声调式,变奏曲式,意境优美。相信通过本研究能为钢琴独奏曲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不断推动我国钢琴独奏曲的理论研究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乐句的划分是一种艺术,要求演奏者具备最佳的学识、技巧、乐感和判断。要深入乐句之间内在逻辑的联系,整体的处理分句的表情,才能准确完整地表现音乐作品。本文从钢琴演奏中乐句划分基础—句法结构,以及钢琴演奏曲式结构中的分句与演奏的关系入手,以实际钢琴曲谱为例阐述了"起承转合"的钢琴演奏原则。  相似文献   

13.
钢琴独奏曲集《山祭》是莫尔吉胡代表作,它是由中国蒙古族作曲家创作并公开出版发行的第一部钢琴独奏曲集,也是钢琴独奏音乐与蒙古族文化相结合的第一次尝试,是钢琴音乐民族化的一次重大实践。目前,中国蒙古民族创作的钢琴独奏曲作数量不多,钢琴的民族化尚处在初始阶段。莫尔吉胡是中国蒙古民族音乐界钢琴民族化道路上的先行者之一,他的探索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的基础课,音程训练的核心即是"音准",熟练准确地唱准各种音程是提高音乐听觉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具有"音乐的耳朵"最重要的一环。设计应用音程构唱的"二式三法"进行训练,使学生具备准确的内心音准感进行"唱、听、辨"训练,脱离对钢琴的依赖,是解决音准问题的关键所在。音程"鱼咬尾"链式的接龙编唱,学生能够在"学中动、动中辨、动中创",体现"二式三法"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钢琴"乐器之王"美誉来源于其转调的方便性、音域的宽广性、音色的丰富性和思维的多声性。中国传统音乐通过钢琴改编,使传统音乐以多声思维的方式存在和流传。在一定程度上,中国传统音乐可以通过钢琴得以发扬并得到新的发展,展现出具有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独特的声韵音乐艺术。  相似文献   

16.
《天女散花》原是李遇秋创作的手风琴曲,后经作曲家本人改编成钢琴作品。作曲家在西洋传统钢琴奏法的基础上,结合和运用很多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使得这部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更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7.
在舒曼众多杰出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幻想曲集》具有很高的演奏和教学价值,也是其钢琴套曲写作上的首次突破。文章通过对其中最具典型的三首小品的曲式结构、音乐风格、技术类型、音乐形象进行剖析,结合演奏和教学心得,总结归纳出乐曲的侧重点训练技术等问题,并针对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而踏板则被喻为“钢琴的灵魂”,由此可见踏板在钢琴演奏中的地位与作用。踏板在钢琴演奏中极具个性,不同的演奏家在同一乐曲的同一段落也许会运用不同的踏板技法,即便是同一个演奏家在不同场所演奏同一首乐曲,踏板的使用也可能会有变化。这种现象是许多因素所致,如乐器、声部平衡、作品风格、演奏场所和美学观等。踏板的准确运用可增强钢琴演奏的表现力,使乐曲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是贝多芬音乐创作风格走向成熟的代表作之一,而钢琴协奏曲是最能展现钢琴演奏技能的形式之一。本文从钢琴演奏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结合人体解剖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揭示《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的习得过程及演奏技法。  相似文献   

20.
“文革”初期,钢琴艺术遭到残酷“批判”和“声讨”,中外钢琴音乐作品和教材被称为“毒草”遭到禁绝、销毁。就在中国钢琴艺术将要销声匿迹的时候,钢琴家们用勇气和智慧创作了大量独具特色的钢琴艺术作品,使中国钢琴艺术在政治的岩缝里绽开绚丽的奇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