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改"高考语文试题在继承传统高考语文试题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有着两个方面的明确发展:一、阅读文本和题目,人文内涵的包容更加丰厚;二、写作题目更平实,鼓励考生自主写作更明确.这两方面的变化,对语文教学和语文备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阅读表达既是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是考查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不仅对考生英语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让写作有了更为实际的语境依托,对广大考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有着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通过对最近几年的高考英语阅读表达材料的分析,发现试题具有如下规律:①主旨概括类题目:要求准确理解文章大意、细节,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语气等,归纳出文章的内容要点。试题的回答要求语言精辟、  相似文献   

3.
高考现代文阅读,目前大部分考的是散文的阅读,许多感情真挚、文学色彩浓郁、富有时代气息的散文佳作成为命题者的首选材料。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体现语文新课程人文性和审美性的考题,分值高,主观性强,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对考生的语文素养要求较高,一直是得分率最低的考题。可以说散文阅读是语文试题的“重头戏”,但也成为考生倍感头疼的“伤心谷”。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高考散文阅读题的测试要求学生并不完全明确,以致训练无的放矢:二是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学生未能熟练掌握,以致解题跟着感觉走。针对这些情况,我结合近几年的高考散文诗体的特点.谈谈这类试题的解答思路。  相似文献   

4.
现代文阅读(第五大题)是高考语文试题中集中体现语文课程人文性的考题。本大题分值重,主观性强,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对考生的语文素养要求较高。从近年来各地评卷情况看,本题一直是全卷各题目中得分率最低的。因此在考试中应采取更为有效的策略,把握规律,掌握技巧,从而越过这道高考中考生的“伤心岭”。  相似文献   

5.
高考对每个学生而言,是一次改变命运的考试,高考成败直接关系到考生的未来。当然,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对学生的成败具有决定作用。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所占比重较大的题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改革,对考生文言阅读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几年,全国多地高考题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不同省份的变化也略有不同。本文以2005年山东省独立命题为起点,以2013年为终点,寻找山东省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在九年间的发展变化,分别从文言阅读文本、试题及试题依据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高考文言文阅读在选材、命题等方面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文言文阅读一直是高职类语文高考试题中考生失分较多的题目,针对高职类高考教学时间短。考生基础差的实际情况,本文总结出一套高职类高考文言文阅读方法.帮助考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文言文阅读的要领,最大可能地拿到文言文阅读的分数,从四个方面对这套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高考对每个学生而言,都是一次改变命运的考试,当然,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对学生的成败具有决定作用,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所占比重较大的题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对考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几年,高考阅读在选材角度、出题方向等都有所变化,不同省份的变化也略有不同。本文以2005年山东省独立命题为起点,以2013年为终点,寻找山东省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发展变化,分别从阅读文本和试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高考现代文阅读在选材、命题等方面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一些省市的高考语文试题在文学作品阅读的试题设计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增加了文学短评的写作。这类试题突出了对考生阅读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完全符合现行《语文教学大纲》指出的高中生应。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够‘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求。面对这一变化,在今后备考复习中.我们必须加强文学短评的写作训练。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从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语文素养方面有了更明显的目标。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方面,阅读教学为迎合高考的需要,成了高考试题的临考演练。教师的教学只是在解题技巧上动脑筋、做文章,忽视了人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审美情趣的培养,忽视了其他语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学生自主性阅读兴趣低,所谓阅读只是跟着模拟试题走,为了题目而阅读,题目以外的内容就不管了,毫无自主可言。而探究性学习的出现,无疑给阅读教学注入  相似文献   

10.
胡双全 《学语文》2006,(5):1-21
高考语文,考生最怕的是做大阅读题,即做现代文(文学作品)阅读题。因为以往的考试,全国统一卷也罢,或是我省春招试题也罢,大阅读题的考查,尽管《考纲》要求“有一定的区分度’,但结果却是区分度或者过大,或者过小(因题目太难谁都不会做)。而题目的指向性不够明确,则直接导致考生做题时找不着北,以致很多考生望“题”兴叹,称大阅读是“失分岭”,“伤心坡”!  相似文献   

11.
目前,语文高考试题普遍存在内容效度低下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题目引出的行为偏离读写的本质和题目不能科学评定学生的阅读能力等。究其原因:这与缺乏对读写目标行为的准确界定、缺少明确的文本选择标准和合理的阅读考查框架有关。提高语文高考试题效度的策略有:分类分层明确读写目标行为,根据阅读心理学分解阅读子行为,根据目标行为对文本特征作必要规定,编制试题时采用有效的命题技巧。  相似文献   

12.
第Ⅱ卷现代文阅读题是高考语文试题中集中体现语文课程人文性的考题,分值重,主观性强,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对考生的语文素养要求较高。从近年各地评卷情况来看。得分牢一直较低。考生在大阅读中得分低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前中学生的阅历浅,人文底蕴欠缺,语苦表达能力低,对于当前处于高考冲刺阶段的考生们来说,掌握一些答题要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文字表述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题型,这类试题综合性强,更能测试出学生的语文能力。综观几年来语文试卷的变化,我们发现淡化客观题,强化主观题已是趋势。但从历年高考的现代文阅读测试结果看,考生在这类试题的得分并不理想。笔者有幸参加2006年浙江的语文高考阅卷  相似文献   

14.
导言:阅读命题的特点及趋势概述高考语文阅读试题分值高,难度大,类型多。它包括科学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和古诗文的阅读等。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阅读题的得分情况已成为考生高考语文成败的关键。因此,研究高考语文阅读题的命题特点意义重大。认真研读近几年来的高考阅读试题,特别是2008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语文阅读试题,不难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5.
罗小军 《学语文》2004,(2):28-29
近年的中考语文试题有一个明显变化:基础知识有所淡化,阅读与写作内容逐渐升温。深圳市2003年中考以一篇作文来确定考生的语文成绩;上海市则连续三年采用“阅读 写作”的形式进行考核。这种命题趋势的悄然变化,应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高度重视。笔者对30多个省市2003年的中考试题统计后发现,阅读类试题的分值一般达40-50分,其中现代文阅读题的分量占70%左右。考生对这种变化适应么?答题情况如何呢?下面这组数据就很能说明问题:(注:以上数据为部分省市2003年中考语文试卷抽样统计结果)横向看:阅读类考题,尤其是现代文阅读题的得分明显偏低;现…  相似文献   

16.
以人文素质的内容为语文试题的阅读材料,是高考语文命题思路的特点之一。人文素质包括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如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材料。这对提高考生的素质育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它所涉及的题型也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7.
陈多宁 《中国教师》2010,(Z1):333-333
<正>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除作文外最具综合性的考题,本大题分值重,主观性强,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对考生的语文素养要求较高。从近年来各地评卷有关分析情况看,此类题得分率一直较低,就我们在高三综合复习中学生的答题情况看,更是如此。学生在现代文阅读中得分难度大的根本原因在于阅读阅历浅,人文底蕴欠缺,分析评价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低等基础方面的综合素质,而这些素质在有限时间的复习中要得到有效的提高是不太现实的,对于处于高考复习阶段的考生们来说,我认为分析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命题特点,掌握一些必要的答题要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高考试题中的现代文阅读历来都是考生感到棘手的问题,因而提高现代文阅读的能力是语文总复习的难点,能准确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又是解决阅读中的障碍、正确理解文章内涵的重要环节。《考试说明》把“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列为现代文阅读测试的第二能力点,能力层级为8级。因此,历年来高考语文试题都非常重视对这一能力的测  相似文献   

19.
目前,语文高考试题普遍存在内容效度低下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题目引出的行为偏离读写的本质和题目不能科学评定学生的阅读能力等。究其原因:这与缺乏对读写目标行为的准确界定、缺少明确的文本选择标准和合理的阅读考查框架有关。提高语文高考试题效度的策略有:分类分层明确读写目标行为,根据阅读心理学分解阅读子行为,根据目标行为对文本特征作必要规定,编制试题时采用有效的命题技巧。  相似文献   

20.
“材料的选择与组织”类试题是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中的一个难点,又往往容易被师生忽略,这类试题能很好的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由于近几年语文高考直接涉及此类题目较少,所以这一类试题是高考语文考试中潜在的一道好题。为此,我们在高考复习中,有必要对这类试题进行分析与整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