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叶蓉 《新闻前哨》2006,(7):36-36
经济新闻是关于人们如何进行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的报道,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记感到难写,读感到难看、难懂。一些经济新闻报道成了“新闻语言+经济术语+数字+图表”的“公式化”报道,从经济政策到实施手段再到落实结果。这种报道方式,只见政策不见人、只见事件不见人,忽略了经济新闻中最活跃的因素一人。以人的视角关注经济,关心与读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和事,应该成为贯穿经济新闻报道定位和写作的主线。  相似文献   

2.
从目前来看,平民关注的题材很多,从经济生活到社会事件都已与市民息息相关。但是,其中最受关注的无疑还是批评性或焦点性事件报道以及重大事件报道,这类报道相对容易受到关注。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的定位十分鲜明,既站在人民中间,不俯视,也不仰视,尝试以平民化视角关注百姓的生活百态,讲述群众身边的大事小情。将领导、百姓、事件用恰当的传播手段链接起来。  相似文献   

3.
如何增强经济新闻的亲和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的新经济异彩纷呈,值得我们新闻工作者大书特书,可是在经济报道中有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是缺乏亲和力。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是由于常规思维的束缚,长期以来经济新闻写作中就事论事,见物不见人,忽视人的思想、观念、情感、素质等,造成片面性、简单化、绝对化,形成枯燥乏味或大同小异的思路,表现又呆板,缺乏吸引力,受众不欢迎;其二、缺乏深度,缺乏诱导力。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广大受众对一般性的经济报道已深感不满足,他们希望了解经济报道中深层次的东西,希望知道经济事件发生的背景,以及经济事件进程中各种矛盾的撞击…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视角报道经济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洪 《记者摇篮》2005,(7):14-14,20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已经与“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融汇在一起。经济中蕴含着文化,文化中蕴含着经济.这是我们记者在采写经济报道时所必须正视的一个新课题。也就是说,记者在搞经济报道的时候,既要从纯经济的视角人手.还可以从文化的视角人手,进而在“文化经济”与“经济文化”现象的交叉点上发现新闻,挖掘新闻,报道新闻。从文化的视角去认识经济规律,去报道经济现象,实现“经济现象”和“文化视角”在新闻上的联姻,就会使经济报道的贴近性进一步增强.影响力与感染力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5.
经济报道是地市党报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报道内涵在丰富,外延在扩大,经济与民生紧密融合。由于党报在信息的可靠性、权威性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党报的经济报道已经成为人们了解经济事件、分析经济趋势的首选。笔者认为,党报经济报道要顺应受众需求的改变,以民生视角和服务意识,加强服务性与实用性功能,实现与受众的零距离,以增强经济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提升传播实效。  相似文献   

6.
李佳 《新闻窗》2006,(5):35-36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市场经济因素已经深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经济信息的关注日渐成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为一张面向市场的综合性市民生活报,如何为读者提供报道及时、内容鲜活、信息量丰富的经济新闻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让经济新闻报道贴近读者的生活、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为广大受众服务,是做好都市类报纸经济新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经济报道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的传媒竞争中,经济报道方面的竞争将成为传媒之间竞争的中心和焦点.这是因为,现在的中国百姓,已经从政治人向经济人转变,人们谈论的话题已不再以政坛秘闻、政坛走向、明星逸事等为主,而是转向国家经济政策、经济走势、市场行情等经济方面的内容.人们已逐渐懂得并学会了通过分析现行的经济政策、经济走势来寻找赚钱的机会.因而,反映经济政策、经济事件、经济生活的经济报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8.
焦玉良 《声屏世界》2005,(11):58-58
实现对外经济报道的“转型升级”并不是否定以往的报道,而是面对对外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广大受众更高层次的认知需求。首先,在内容上实现从“是什么”向“应该是什么”转变。以往的对外经济新闻更多的是关注事件本身,而围绕事件所反映出的普遍价值则关注不够。“是什么”的报道属于实证性报道,而“应该是什么”的报道则属于规范性报道。  相似文献   

9.
如何写活经济新闻,是长期以来新闻界探讨的话题。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或经济活动与百姓日常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们的经济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多地关注经济生活,更多地关注经济活动,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搞好经济报道,越来越显得紧迫。  相似文献   

10.
邹琰 《新闻界》2005,(6):98-99
经济新闻报道是关于社会生产方式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在新闻传播领域,经济报道已成为芙注的焦点之一,但不可否认,经济报道并非都市报报道的蕈点与强项,与其社会新闻相比,经济新闻所占整个报纸版块数量较少,报道力度和深度较小,受众的反应也并不强烈。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在我国的基本建立,市场经济因素已经深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经济信息的关注已经成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必不叮少的一部分——这是都市报难以回避的现实。  相似文献   

11.
《城际特快》是由上海东方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和 广东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一档经济资讯新概念节目。1999年6月在东视一套正式推出。 播出时间:每周日东视一套18:00-18:20 节目构成:由城际消息,城际调查,京沪穗三地主题报道、一周新闻事件回顾、经济新视点等小栏目组成 城际消息:京沪穗三地最新的经济动向,关注时尚消费新潮流。 城际调查:平民视角,全新观念,准确制导。个案采访与科学调查紧密结合,客观反映京沪穗都市民意。 主题报道:正在发生的、已经发生的、即将发生的重大经济新闻事件;透视身边经济生活,关注新…  相似文献   

12.
谈新闻策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势头迅猛,对于新闻事业来说,也不例外,如今,我国的新闻事业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众所周知,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有新闻发生,人们的生活也离不开新闻,人们也必须了解外面所发生的事情。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事件的构成需要具备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  相似文献   

13.
人们通过媒体上的经济报道来关注经济生活、经济现象,人们通过媒体上的经济报道来学习经济常识、解读经济发展。经济报道介于沉重的理论和现实间、专家与大众间。它们既有传播前沿之知识之功效,又有释疑解惑、评点是非之义务,由此也就决定了经济报道有别于一般的新闻报道,经济报道如何既保持  相似文献   

14.
就经济报道视角而言,它是一种广角镜,可以帮助受众从宏观的角度.跳出一时一地的局限,了解经济大的走势。如今的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加强宏观报道,有利于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我们加快发展的紧迫感,破除自我感觉良好、安于现状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徐强 《记者摇篮》2004,(12):41-41
早晨起来,打开报纸,读者时常会发现不同媒体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不仅内容上有差异,而且渗透的观点也不一致。特别是对于重大社会经济文化现象的报道,往往不同的记者有不同的报道视角。  相似文献   

16.
经济报道是媒体的重头戏?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通过媒体的经济报道来关注经济现象,学习经济知识,解读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谷喜合 《青年记者》2012,(20):35-36
经济报道平民化的内涵,就是在开展经济新闻报道时,充分选择平民内容题材、科学把握平民视角的报道立场、在价值取向上体现平民意识、报道方式彰显民众话语,以平民的视角关注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思想需求,关注大众普遍关心的话题,等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人们的经济生活及其遇到的经济现象也逐渐多样化,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经济事件、经济政策、经济信息的广泛关注。人们希望通过媒体经济报道的帮助,把握经济形势和市场机会,从中获取与他们利益相关的经济信息。经济报道既然这么受到大众的关注,作为地市级党报,也应该在经济新闻上大做文章,服务当地经济工作,满  相似文献   

19.
经济报道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媒体纷纷加大经济新闻报道力度。然而,在经济新闻繁荣的同时,还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动态性、工作性、一事一报的报道比较多,分析洼、解释性、关联性、建设性的报道少,尤其是地方媒体的经济新闻报道,由于缺乏对经济的整体性、前瞻陛研究,缺乏对经济事件、经济现象、经济问题的多重观察视角,使得地方经济新闻报道普遍存在着报道层次浅、报道视野窄、报道方式旧和报道效果差等问题。影响了经济新闻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0.
潘宁 《传媒观察》2008,(4):40-41
走“平民化”路线是指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是其根本和核心。经济新闻报道“平民化”,就是要求,经济新闻报道能及时反映与广大民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并能以他们容易接受的方式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