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协同创新视阈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同创新是推动我国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紧密结合的重大战略。在国家大力倡导科技创新的背景下,面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协同创新对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协同创新视阈下,地方高校需要重新审视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2.
协同创新是新时期国家实施科技和文化创新战略的重大选择,协同创新战略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提供了一条有效路径,拓展了文化发展的新思路,该文就是要在协同创新的战略背景下,探讨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协同创新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3.
协同创新是新时期国家实施科技和文化创新战略的重大选择,协同创新战略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提供了一条有效路径,拓展了文化发展的新思路,该文就是要在协同创新的战略背景下,探讨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协同创新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新在分析实行协同发展战略动因的基础上,从宏观的国家层次、中观的经济圈层次和微观的产业链层次,分别提出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战略的具体模式,进而提出提高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意识、完善科技协同创新政策支撑体系,从而推动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战略举措。该计划积极推动协同创新,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的有机结合,通过构建面向科学前沿、文化传承创新、行业产业以及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的四类协同创新模式,深化高校的科技体制改革,转变高校创新方式,提升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支撑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与"211  相似文献   

6.
论高等学校的协同创新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协同创新是新时期国家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的重大选择。面对协同创新的战略机遇,高等学校必须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更新观念,创新机制,加强平台建设,推进跨学科研究,完善配套政策,克服自身存在的制度障碍,积极推进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7.
协同创新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大科学时代的背景下国家推动和实施的重大战略工程,是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协同创新不仅是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客体的创新,更需要本质意义上的精神发展——以人为主体的创新;不仅是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对科学研究的实践互动与密切合作,更是精神和文化层面上的深入交流和高度认同。大学精神作为大学文化的核心内容和精髓所在,有着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双重特性以及特殊的研究视角。原创性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意义和政策走向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国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要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推动协同创新。这是第一次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出新的要求,意义十分重大。政府要根据《科技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共同部署,加快建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共享机制。国家和地方政府应通过财税、金融、评估等多种政策手段,多种方式推进协同创新。中央和省级财政要设置支持协同创新战略联盟计划。推进协同创新特别是促成战略联盟,既是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也是多方联合行动的系统工程,尤其需要深入整合产学研各方及社会其他方面资源,在引导外部需求和刺激内生动力之间实现平衡,不断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等学校既是培养人才、传承知识、创新科技的重要基地,也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在国家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河南高校应主动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及时发现自身在人才协同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机制改革,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广西高职院校在科技协同创新行进中遇到一些瓶颈问题,要改变现状,需多措并举,围绕国家和广西发展战略,建立重心向下、责权利相统一、赋予创新活力和驱动力的科技协同创新分级管理激励机制,建立科技创新园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科研团队核心人才、核心能力的建设,实施科技培育与孵化工程,以创新示范引领并带动面上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