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丽平 《新闻窗》2011,(4):110-111
新闻线索即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它能够给记者指明到哪里采访,采访什么样的大致方面和范围。怎样获取新闻线索?新华社著名记者徐人仲在《要善于发现新闻线索》中说:"新闻采访线索可能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一个数字、一句话、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2.
金本 《新闻与写作》2002,(4):35-35,36
小记者的任务是什么?第一是采访;第二是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这里着重谈一谈采访。 敏锐发现新闻线索 采访新闻,首先要有新闻线索。 新闻线索是什么?新闻线索就是“新闻苗头”,或者叫“新闻现象的初步显露”。深山里,有人发现一块铁矿石,循此挖下去,挖出了一座铁矿。这块铁矿石就是这座铁矿的“苗头”、“初步显露”,就是“线索”。采访新闻也是如此。要想采访到好的新闻,首先要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 有一位小记者在放学的路上,听到某班的同学情不自禁喊道:“啊,今天的考试真快乐!”他抓住这个线索,采访了这些同学和他们…  相似文献   

3.
线索是新闻的第一道门坎。初学新闻写作,头一个伤脑筋的事是发现不了新闻线索,感到没啥可写。这就涉及到怎样发现和优选新闻线索的问题。就我的实践要获取线索,有以下十个方面不可忽视: 一、多接触社会生活的各个  相似文献   

4.
新闻敏感是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发现、鉴别和判断的能力。它是记者的一种基本素养,是记者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表现。有了较强的新闻敏感,记者才能在纷繁复杂、浩如烟海的事实中,通过观察与分析,及时地发现和捕捉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根据笔者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经验,记者的新闻敏感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修炼。一、善于捕捉“线索”新闻敏感,说到底就是如何捕捉新闻线索。线索是一种信号,是一种征兆,线索能够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那么怎样获得新闻线索呢?线索来自人们的社会实践,无处不有,所谓“处处留心皆新闻”。1998年4月15日,《陕西农…  相似文献   

5.
当记者的最怕没有新闻线索,没有新闻线索就会无新闻可写。新闻线索可以说是记者的饭碗和新闻之源,独家线索、信源,是记者更重要的竞争力。谁最先掌握了新闻线索,谁就掌握了写新闻的主动权。因此,在跑线记者中,也就有了“贫”“富”之分,这里的“贫”“富”不是指收入,而是指新闻线索的多少。  相似文献   

6.
姜鹏飞 《新闻前哨》2007,(12):49-50
当记者的最怕没有新闻线索,没有新闻线索就会无新闻可写。新闻线索可以说是记者的饭碗和新闻之源,独家线索、信源,是记者更重要的竞争力。谁最先掌握了新闻线索,谁就掌握了写新闻的主动权。因此,在跑线记者中,也就有了“贫”“富”之分,这里的“贫”“富”不是指收入,而是指新闻线索的多少。  相似文献   

7.
当新闻线索贫乏时有些记者、通讯员,常常为找不到好的新闻线索而伤脑筋。对此,已故总理周恩来同志曾有过一针见血的回答。抗日战争时期,《新华日报》记者陆诒向周恩来同志请教为何新闻线索贫乏,写不出为广大读者欢迎的稿子时,周恩来同志说:“当你新闻线索实在贫乏之时,不妨到茶馆里去坐坐。听听群众在谈论什么,想什么”,并具体点拨说:“重庆街头不是常见到从战区流浪的儿童替人擦皮鞋吗?还有嘉陵渡口的船夫和市内公共汽车的售票员不是常同我们接触吗?可以同他们细致谈谈,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愿望,写一点别开生面的新闻报道,也许…  相似文献   

8.
新闻选题主要是解决记者和通讯员到什么地方。去采访什么单位,打算写个什么内容的报道。选题定不下来,采访就无从开始,选题是至关整个采访成败的关键一环。凡是从事新闻采写的记者和通讯员,每写一篇报道前都有一个选题问题。选题的要求,用通俗话说,叫做“选对了庙,拜对了神,烧对了香,走对了门”。新闻选题的来源是大量的新闻线索。新闻线索。它不是新闻,也不是选题,只为采写人提供选题素材,提供线索;采写人要做的工作,第一步是大量搜集新闻线索,多多益善,来者不拒;第二步是在大量的线索中精心地选选题。新闻线索不是从天上…  相似文献   

9.
一些记者或通讯员常常为发现不了新闻线索而苦恼,感到没有东西可写。其实,只要掌握了好的发现方法,处处留心,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新闻事实往往就在你身边。众所周知,新闻线索是新闻事实的一个片断、细节,抑或是新闻事实的一个传言,它是不完整的新闻事实,还需要作者去进一步采访、核实和挖掘,它是用来加工成新闻作品的资料,如同自然资源一样,分布不均。对于记者或通讯员来说,如果发现了新闻线索,特别是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线索,那就不再发愁没有东西可写了。笔者认为,要发现新闻线索,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一、统揽全局,在“着重点”上…  相似文献   

10.
“写什么?”“怎么写?”对于记者而言,找个新闻线索或许不难,但找到有价值的线索,尤其是能冲击好新闻的线索,却并没那么容易。别着急,静下心来,按照“四力”要求,用双脚去探索、用慧眼去观察、用头脑去思考、用文笔去润泽,常对手头线索过过筛子,看看新不新鲜、有没有价值,习惯成自然,好的新闻线索就不会漏掉。  相似文献   

11.
新闻线索是新闻之源,特别是今天各媒体之间竞争激烈,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有独家的第一手材料,这样获得更多更新的新闻线索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鼓励记者在获得更多的线索上下功夫。记者获得线索的途径很多,我大致归纳了四种:一是从重大政策、活动及讲话、会议中获得。二是通过记者耳闻目睹获取。通过亲友、朋友的提供和与他们的接触,通过自己的日常生活,记者都有可能发现新闻线索,这就需要记者要时时睁着“新闻眼”。三是报纸、网络和其它媒体,这里有大量的新闻资源,有很多新闻可以开启记者的视野,帮记者找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四是来自…  相似文献   

12.
霍学全 《青年记者》2016,(26):76-77
有些青年记者经常抱怨没有新闻线索,找不到好的新闻线索,就靠采访会议或者领导安排的活动混日子,一年写不出几篇像样的稿件来.其实新闻无处不在,新闻天天有.为什么他们发现不了新闻线索?或者发现的都是没有新闻价值或新闻意义不大的线索?主要原因是他们缺乏新闻敏感,即大家常说的“新闻眼”和“新闻鼻”.所谓新闻敏感,就是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的能力和本领,它是新闻的生命和灵魂,也是记者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体现,它决定了记者素质的高低.  相似文献   

13.
第一节新闻线索的意义与特点 新闻线索,是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它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一、新闻线索的意义 新闻记者对新闻的发现,往往是从发现它的线索开始的;从事新闻采访报道,第一步便是要掌握新闻线索. 1.新闻线索提示哪里有新闻,促使记者进入对新闻的"有意注意"状态. 2.新闻线索是新闻采访活动的向导,使记者能迅速直奔采访的具体目标、采访对象. 3.新闻线索的质量可能决定新闻报道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新闻的发现,往往从线索的发现开始。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对于当好记者,采写新颖而富有价值的新闻,是非常重要的。笔者从发现新闻线索的渠道以及记者的新闻敏感入手,阐述了如何善于发现新闻线索。  相似文献   

15.
何为新闻线索?《新闻学简明辞典》上说:“新闻线索是新闻事实发生的讯息或信号,是新闻敏感的捕捉对象,也是新闻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出发点。”它可以给记者指示采访的方向,使之朝着一条有路可循的途径,去接近所发生的新闻。如果一个记者手里线索多,选择的余地就大,采访起来也就主动,反之,等于盲人骑瞎马,不知下步迈向何方,这种采访必然是被动的采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新闻线索处理三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年搞新闻,深知掌握新闻线索的重要,所谓“顺藤摸瓜”,也往往能“摸”出个“大瓜”来,且会少花许多的力气,少走一些个弯路。因此,笔者对“捕捉新闻线索应是记者必须掌握的一门功夫”这句话是十分地信以为然。但是,新闻线索毕竟不等于新闻事实,也不是所有的新闻线索最终都能成为新闻。因此,对新闻线索的处理得法不得法,便成为一个应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课题,笔者认为在新闻线索的处理上有三个方法值得借鉴、运用。 一是分析鉴别,去伪存真,慎重取舍法。捕捉一条新闻线索确实不易,对记者的诱惑力相当大,一旦捕捉到手,他们往往不愿意怀疑其已获得的线索的真实性。实际上,许多曾经发生的事实告诉我们,新闻线索的来源途径很多,而且日益繁杂的社会生活使得这些线索所涉及的种种人和事也日益复杂起来,特别是那些经过多人“转述”而来的线索,难免有“失真”、“不实”之谦。现在大有人喜好在“转述”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方法对线索加以理解、增删,生活中不是经常发  相似文献   

17.
记者的耳朵     
耳朵是管听的。记者获得新闻的一个主要方法就是靠耳朵听。所以耳朵是记者进行新闻采访活动的重要武器之一。耳听八方采访,首先要有线索,有些初做记者和通讯员的同志,往往最苦恼的是没有新闻线索。发现新闻线索要有一定的政治业务水平,要有新闻敏感,要懂得新闻价值,确实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新闻是在社会上随时发生的,它蕴藏在政治活动中,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8.
等会     
一上班我就在等。等什么?一句两句也说不清楚。在等会。不不,这说的太难听了,应该说是在等新闻线索。而这线索,说到底,也真可怜,因等麻痹了脑子,等懒了手脚,很少去觅食,只好在家等食,这就只剩下“新闻发布会”这条唯一线索了。于是乎,不是新闻,正儿八经地开个会,也便打扮成一条新闻。是新闻,不通过一次新闻发布会,似乎就不够“分量”。“不发对不发”(即不开会不发礼品、新闻单位就不发新闻)成了新闻界一句“行话”。“要  相似文献   

19.
好新闻说来就来: 饭桌上听到美飞行员寻50年前救命 恩人的事 好新闻的出现往往是突如其来的,没有什么“可预见性”可言。面对突如其来的好新闻,第一反应应该是“抢”,否则,好新闻可能会擦身而过。 我从1981年开始写新闻,1984年调入杭州日报。10多年来我当过农村部记者、群工部记者、政法部记者,1992年10月调入文汇报,成了驻地记者。多元化的新闻采访线路使我有机会交了一大批对新闻感兴趣的朋友。他们知道我的电话,经常到我家串门,带给我无穷的新闻线索。当然,我自己也无时无刻地在寻找新闻线索。面对突如其来的新闻线索,我的第一反应是掂分  相似文献   

20.
张学法 《记者摇篮》2000,(11):30-30
初学写稿的人往往不知写什么,写稿时间较长的人,往往出现还有什么可写的困惑,那么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妙法呢?我的体会是拓宽视野,处处留心。由此及彼觅新闻在采访“此”新闻时,我们只要留心,往往会发现新的新闻线索,你若是个有心人,就会通过这个新线索写出“彼”新闻来。1996年5月,我去建设局采访该局举办的“爱我城建”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