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案例]我校六年级有一个叫陈永森的学生,他幼年得过脑炎,由于家庭的原因,病没能得到很好的医治,留下了一点后遗症。母亲看不到希望,在他9岁那年离开了他。从此,他过着孤儿般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王飞飞,是一个六年级的学生,人很聪明。最近他设计了一个神奇滑板,还准备申请专利呢。你瞧他,把滑板往地上一放,左脚踩在滑板上,右脚在地上蹭几下助跑动作,滑板刷地一声,就载着他跑起来了。王飞飞想去哪里,滑板就能把他带到哪里,够神奇的吧。  相似文献   

3.
谭盾 《中文自修》2007,(7):86-87
脸红耳赤的正推搪间,忽然,他头一抬,眼睛直望一个角落,嘣的一声他开喝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春天  江泓 《小学生》2007,(2):82-85
小朋友们有没有自己喜欢的玩具? 在德国有一个作曲家叫耶塞,他小时候和小朋友们一样有许多玩具,其中他最喜欢的就是玩具兵。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梦。他梦见自己睡觉了,那些可爱的玩具兵们一个个从玩具箱里偷偷爬了出来,他们先排列成整齐的队伍游行,然后又吹号敲鼓,玩玩闹闹。后来其他玩具也都跑了出来,他们一起开了一个愉快的舞会。天蒙蒙亮的时候,耶塞醒了,玩具们惊慌地逃回玩具箱里。[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郑爽  祝淑萍 《红领巾》2007,(10):11-11
我呀,有一个长不大的爸爸。他虽然长得人高马大,都38岁了,但他还整天像小孩似的,爱玩、爱闹……[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拉手     
这几天,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很多孩子都喜欢拉我的手,见到我就会远远地跑过来,让我牵着他(她)的手走。尤其是一个叫吴的男孩子,总想拉我的手,有时还会拍拍我的衣服。这是个非常淘气的男孩,好说好动,似乎总也坐不住。有一节课,我突发奇想,看到他又在动,我就说:“你要是再这样不听话,我就永远也不拉你的手了。”他听了,果然很听话。为了表扬他做得好,我又特意和他拉了一次手,我发现对他来说,拉手比奖给他笑脸(纸贴)还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两个农民     
两个农民种了同样的庄稼,取得了同样的收成。一个这样想:今年的收成比去年多了近三成,不仅够一家人吃穿用,而且还有积累,如果这样下去,渐渐就成为一个很富有的人了。他的身心为这样一个理想而充满快乐。另一个农民则不同。他想,今年虽然丰收了,有了积累,但比起那些很富有的人都是微不足道的,人家一年的积累是自己的十倍乃至百倍,  相似文献   

8.
一个年轻的逃难饥寒交迫,几乎到了死亡的边缘,却拒绝好心人杰克逊镇长给的食物,理由是“我不能随便吃您的东西,我不能没有经过劳动,便平白得到这些东西!”杰克逊于是让他帮助捶捶背,他终于吃了食物。杰克逊很喜欢这位年轻人,把他留在自己的庄园中,后来干脆把女儿嫁给了他。这  相似文献   

9.
贾志敏老师是国内著名的小学作文教学专家,也是我的挚友。他曾经有一段坎坷的生活经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他焕发了青春的活力,激励他潜心研究作文教学的科学和艺术。十多年来,他换过三所学校,当过教研组长、教导主任、区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现在又当上校长,但他始终牢记自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始终抓住作文教改不放。他曾一连几年蹲在一个班级搞试验,又带教过许多徒弟,创办过上海市第一所家长作文学校。他还数百次地应邀到各地讲学,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和长城内外,所到之处均受热烈欢迎。如今他两鬓斑白,可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他终于创造出一整套独具特色的作文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10.
小田鼠家装电话了,他十分高兴,拿起电话,可拔给谁呢?他还一个朋友也没有。他任意拨了一个号码,是空号;又拨了一个号码,还是空号;再拔了一个号码,嘟,嘟……通了!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电教》2003,(4):19-19
开端:1991年十月,一个名叫Linus Torvalds的芬兰大学生在comp.os.minix上发布了一条消息,说明他准备开发一个unix的clone,一个新的操作系统。  相似文献   

12.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趟开往南方的长途列车上,一位年轻的母亲正带着孩子行进在回家的途中。车到一个小站时,上来一个少年。看他在车上新奇地左顾右盼的模样,可以断定他是第一次出远门。这时候,乘务员正推着货架车不停地吆喝着,少年舔了舔干裂的嘴唇,从袋子里摸出一张纸币,要了一罐汽水。他仔细观察着整个罐  相似文献   

13.
你说我说     
《小学生》2008,(12):43-43
淑气催黄鸟 这本童书,我读了两遍了。每当读到此处时。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想不到一个孩子的心灵是那么的天真、纯洁无暇,又是那么的脆弱,又是那么的极易受到伤害。而这些却是作为成年人的我们所不易于觉察的,可能也许是我们不屑一顾的吧。安迪是不幸的(没有见过奶奶外婆的样子),而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妈妈,一个能猜透他的心,一个能及时去抚慰他受伤心灵的优秀母亲。  相似文献   

14.
传说,在遥远的天上,有一个地方叫“天庭”,天庭里居住着许多种仙,其中有一个神仙叫“祝融”,他是一个火神,专门掌管天上人间的一切火源。火是人间不可缺少的,所以人们敬奉祝融,为他塑像修庙、敬奉香火。可是,当祝融生硬地撞入我的眼里时,他竟是那么可憎、可恨。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法国老太太种植了一大批葡萄,成熟时,因年迈无力料理,她写了一个告示;只要在路旁的箱子里投入5法郎,就可以随意一篮子葡萄上路。起初她很担心销路不好,可想不到与其它卖主相比,总是她的葡萄最先卖完。她这种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外出散心的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深受启发,他最近正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方案而大伤脑筋。于是他立  相似文献   

16.
王丽娟 《山东教育》2002,(33):59-59
一、幼儿音乐教学中,要加强最基本的音乐开发,即初级节奏和初级的音调启蒙。初级节奏就是在速度可快可慢的情况下要保持稳定均匀的拍子,如果一个孩子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他就获得了最初级的节奏开发。初级的音调启蒙,就是在无音乐伴奏下唱准一个音,声调可高可低,当一个孩子在无音乐伴奏下唱出一首歌来,那么他就获得了初级的音调启蒙。几乎没有一个孩子能同时做好上述两个方面。他可能把拍子唱得很准,但往往调唱不准,也有可能调唱准了,而节奏把握不住。所以要让孩子不断地暴露在音乐面前,不断地得到发展,当一个孩子既能唱准了音调…  相似文献   

17.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大科学家爱迪生吗?老师绐你们讲个真实的故事。有一次呀,爱迪生让他的助手测量一个灯泡的体积.由于灯泡的形状很不规则,这位助手花了好长时间,用了好多复杂的公式也没算出结果。后来爱迪生来了,他想了想.随手拿过一个带有刻度的量筒(教师拿出一个量筒让学生观看).喏,就这种东一,接着他将灯泡里装满了水,然后……你们猜他然后怎么做?  相似文献   

18.
毕达哥拉斯大约生活于公元前580年至公元前500年.他从小就很聪明,一次.他背着柴火从街上走过,一位长见他捆柴的方法与别人不同,便说:“这孩子有数学奇才,将来会成为一个大学,”他闻听此言,便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即中央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施政方针。作文和作文教学提倡个性化,就是从“以人为本”的哲学观点出发的。学生,首先是活生生的人。作为活生生的人,就有他的思想,他的经历,他的追求等等,所有这些就构成了他与众不同的“这一个”。虽然他具有大家共同拥有的“那一些”,但是,在保持“那一些”的同时,完美“这一个”,才是作文个性化教学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吴礼明 《师道》2003,(5):32-33
我想起了我所教的《守财奴》来了。我的学生说,那《守财奴》葛朗台其实是很可怜的,你看他多像一头骆驼,只知道一个劲地往自己的身上堆积东西,却从来也没有想到去休息一下,哪怕是短暂地停在路边,眺望一下远山的风景,做一点灵魂的逗留也是好的。可是,他不,他就是那么神情专注地积攒,不断地积攒,凶狠地积攒,残忍地积攒。我呢,又想起了柳宗元的《传》。那小爬虫不也贪得无厌,执迷不悟,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终于“坠地而死”吗?一个守财奴就是一个的西方活化。我说,你们很不错,这些已经超出了简单的所谓“一个极端的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