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汤显祖美学思想核心--"情"的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是汤显祖美学思想的核心。汤显祖张扬的“情”有其独特的内涵,并由此独特的美学观出发,生成了其戏曲创作的浪漫主义风格。对此、应抓住汤显祖美学思想的核心——“情”这一独特范畴,加以探究,解读其“情’之内涵;进而剖析“唯情”之美学思想影响下的汤显祖戏曲创作的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2.
汤显祖、蒋士铨同为江西籍的戏曲大家,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为情而戏”。但他们所论之“情”由于所处时代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内涵。这在他们所塑造的女性人物身上分别表现出“以情抗理”及“以情存理”的不同学创作主张。  相似文献   

3.
孟称舜作为临川派后期代表剧作家,,在传情理论上深受汤显祖的“至情”说影响,其戏曲创作中,真情占有主导的地位。但作为明、清易代之际的剧作家,其戏曲创作又受自身社会遭际和时代思潮的影响,“情”的内涵亦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本文即试图通过对其五部爱情戏剧“真情”内涵的解读,以对其戏剧创作作一整体的把握。  相似文献   

4.
汤显祖的"唯情"文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显祖作为明代最为杰出的戏曲家,他在中国文学史及戏曲史上拥有崇高的地位。同时,他在文学理论方面也颇有建树,这主要表现在他对于文学情感本质的清醒认识与大力弘扬,在明代言情文学思潮的激发下,把传统的文学情感论提升到了“唯情”论的高度,并且对文学情感生发的主体性原则、文学情感的审美表现,以及情感内容与形式规范之关系等诸多理论问题都提出了独到的看法,从而构建起了比较完整的文学理念。  相似文献   

5.
明初剧坛深受“道学风”和“时文风”的影响,戏曲创作一度陷入低谷。汤显祖高举“情至”的旗帜,扭转了当时不良的创作倾向,成为开一代风气的戏曲作家。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主体性,浓郁的感情色彩,充满了个性化特征,蕴涵了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汤显祖是明代著名的戏曲家,不仅戏曲写得好,他的诗学思想也非常丰富。在发生论上,他提出士奇则心灵,心灵则能飞动的创作理念,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提倡抒写性灵,不拘格套。在构成论上,他认为世总为情,情生诗歌,万物之情,各有其志。在审美论上,他有着情理统一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7.
汤显祖是晚明戏剧宗师,也是一位杰出的戏剧理论家。他的戏剧观的核心是“唯情说”,强调创作要以情为主,高扬“唯情主义”的大旗。他非常注重作品的内容,强调作品的“意趣神色”,蔑视外在形式的束缚,从而确立了自己浪漫主义的戏剧创作原则,成为后世戏剧创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汤显祖“因梦成戏”戏曲观念,是在其“因情成梦”的独特人生体验与“以梦写情”的戏曲创作传统基础上形成的.从《紫箫记》到《紫钗记》,体现了汤显祖“因梦成戏”戏曲观念的理论自觉,之后他完全遵行了这种戏曲创作逻辑,并且进一步丰富了其审美内涵.这种戏曲观念的美学价值在于“梦”不仅是剧作家用以塑造人物、观照现实、寄托理想的重要手段,也是剧作意蕴风格、艺术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更是戏曲编创的“主脑”与关捩,其中涉及到中国古典戏曲美学诸如“虚实”、“体用”、“传奇”、“真幻”等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9.
汤显祖的“言情说”内涵丰富,作者推崇情感的极致状态—至情,并以情而反理,以梦而释情。在论及戏曲言情的作用时,他又归之于传统的教化作用上,这就从客观上提高了戏曲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0.
“诗道性情”的提出是船山诗歌美学对传统儒家诗歌美学的一大突破性贡献.而王夫之的主要突破之处就在于他抓住了“兴”“情”这两个主要概念,并以此提出他的诗歌本体论.并在具体的批评活动中实践之.以“兴”为主的“四情”说的提出也使他的美学体系从创作论走向审美接受,儒家美学精神已经形成一种较为成熟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1.
汤显祖是明代伟大的戏剧家,同时也是晚明民主思潮的先锋。汤显祖"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双重影响,与当今的"民本"思想有着历史性的联系,而他"以人为本"政治理念的实践,也可视为当今民生工程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紫钗记》是汤显祖“临川四梦”的第一梦,是他传奇创作步入成熟期的开始,也是作者借戏曲创作弘扬其“至情”之论的先声。本文是《紫钗记》评注的一部分,从其对唐传奇《霍小玉传》的改编入手,着重探讨该戏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取得的成就,兼及其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与局限。  相似文献   

13.
邹自振新著《汤显祖与玉茗四梦》以全方位的视角,开放的思维,来观照汤显祖与“玉茗四梦”,力图高屋建瓴地把握汤显祖戏剧的文化价值。通过全书,人们对于汤显祖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文化史上承前启后的宏观地位,将会有更加清晰和充分的认识。作者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紧扣汤显祖生平经历与创作心态,将“四梦”融于其中,进行专题性的细微考察。在作者感性的体认和智性的审视下,汤显祖的戏剧和人生得到了完美的统一。《汤显祖与玉茗四梦》无疑为繁花锦簇的“汤学”园林,又增添了几许春色,是新世纪“汤学”研究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14.
汤显祖的尺牍,明人沈际飞认为可以压倒流辈。但因“临川四梦”取得的巨大成就,对于其尺牍很少有读者问津。汤显祖的尺牍中很少问讯寒暄、达情修好的篇章,更多的作品表现了他以天下为己任、不念个人得失的精神境界,关心民瘼、为民请命的仁爱思想;刚正严明、不畏强暴的浩然正气,这些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士大夫阶层所具有的值得称道的儒家风范。  相似文献   

15.
汤显祖《南柯记》根据唐传奇《南柯太守传》敷演而成。它通过梦幻的形式,描写了封建社会功业与婚姻两大人生主题。反映了为实现传统人生价值观所经历的鲎富多彩的世情。剧作集中体现了作家的思想感情,富有鲜明的创作特色,深刻表现出晚明社会的现实图景,艺术化地否定了封建正统的人生价值观,寄寓着作家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探索,从而使该剧在中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叶宪祖是最早向科举制度发起攻击的作家之一。《鸾鲲记》借唐人之事,揭科举之弊,抒愤懑之情。剧中三位书生是叶宪祖自我形象的三个方面。杜羔是初次催落沮丧失落的叶宪祖,温庭筠是叶宪祖积极进取的化身,贾岛则是叶宪祖屡试不第悲愤情绪的再现。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了叶宪祖多次落第的复杂心态和他所经受的种种折磨,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传统仕宦之途欲罢不能,欲弃难舍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17.
戏剧是时间艺术。中、西方戏剧对时间的处理有同又有异。汤显祖在戏剧中对时间的处理,能体现汤显祖戏剧艺术的特色。比较汤氏与莎翁的戏剧对时间处理的异同,以管窥中西方戏剧在表现手法上的各自特征。  相似文献   

18.
李绅是唐代著名诗人和政治活动家。文章从李绅研究文献、李绅的出生与故里、李绅与"牛李党争"及政治态度、李绅诗歌的特色和成就等方面介绍了李绅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