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概念是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内容,然而到现在为止,在概念的内部还存在着明显的逻辑矛盾,那就是既认为概念必有内涵和外延,又认为虚概念是没有外延的。从虚概念的起源看待虚概念问题,将虚概念分类进行研究,不失为解决虚概念问题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浅论虚概念     
虚概念问题在形式逻辑中争论很多,本文就虚概念的有关问题,如虚概念定义,虚概念有无内涵与外延等问题作了分析研究,认为虚概念是有内涵和外延的。  相似文献   

3.
几年来,逻辑界对虚概念的外延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讨论,但至今并未取得一致的认识。本文对虚概念的外延问题及形式逻辑关于外延定义的问题谈一点看法,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虚概念述评     
虚概念的问题是逻辑学界长期存在争论的问题,其争论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什么是虚概念?虚概念与假概念有必然关系吗?虚概念有没有外延?对于这些问题,在我国现行的形式逻辑教材里以及逻辑学界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有些甚至针锋相对。然而,正确理解这些问题,是我们学习逻辑学的基础,对我们正确理解和使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虚概念述评     
虚概念的问题是逻辑学界长期存在争论的问题,其争论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什么是虚概念?虚概念与假概念有必然关系吗?虚概念有没有外延?对于这些问题,在我国现行的形式逻辑教材里以及逻辑学界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有些甚至针锋相对。然而,正确理解这些问题,是我们学习逻辑学的基础,对我们正确理解和使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虚概念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好多文章都谈到了虚概念的分类,但这些分类都是从虚概念的产生或来源方面进行的。众所周知,形式逻辑是外延逻辑。所以,笔者认为从外延方面对虚概念进行分类才符合形式逻辑的要求,本文在评述目前流行的虚概念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7.
笔者认为,应该承认虚概念。之所以出现否定虚概念的认识,关键是由于教材中的“概念”定义过窄。首先虚概念也应该和实体概念一样,有明确的内涵与外延。而所以对虚概念的外延出现不同看法,原因主要是人们把观念与现实混为一谈。其次是有人把虚概念理解为虚假概念,进而把虚概念等同于假概念,这又是一种模糊认识,其实,概念没有真假问题。再次是关于“圆的四边形”之类的自毁概念问题,实际上,这些词组并不是概念,因为它不符合不矛盾律。  相似文献   

8.
论虚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概念问题是近几年来逻辑界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打算就什么是虚概念,虚概念有无内涵和外延,概念的真、假和概念的虚、实的关系等问点谈一谈作者的看法。一什么是虚概念?我们认为,虚概念就是在现实中不存在与之恰恰对应的事物的概念。概念是事物的反映,因此,一般说来一个概念在现实中也都存在着与之恰恰对应的事物。例如“人”的概念在现实中存在着人这种事物与之恰恰相对应,“国家”的概念在现实中存在着国家这种事物与之恰恰  相似文献   

9.
如何揭示虚概念的逻辑特征,目前我国逻辑学界尚未统一认识。究竟哪种观点符合人们的思维实际,还有待于我们深入地研究和探讨。本文试图用“虚内涵”和“虚外延”两个概念来揭示虚概念的逻辑特征,从而丰富和发展虚概念理论。特提出来就教于逻辑学界的学者、同志们。  相似文献   

10.
陈厚才 《文教资料》2006,(15):64-65
本文通过揭示虚概念:①“有内涵而无外延”,②“既无内涵又无外延”两种观点的不足之处,进而论证,③虚概念“既有内涵又有外延”观点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少谈虚,多务实江苏省射阳县中学蔡明《中学语文教学》1997年第1期发表了张志公先生住院期间的一篇文章,题为《迫切需要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读后令人耳热脸红,感慨颇多。今天,先生虽离我们而去,但先生那少谈一些虚的问题,多探讨一些实的问题的遗言却...  相似文献   

12.
虚静”是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先秦时期各家都谈论“虚静”,而且基本意义相通,所以那时的“虚静”一词还不是一个有特定意义内涵的哲学范畴,也不是一个文艺学的概念。《文心雕龙》中的“虚静”是融合了儒释道思想而形成的崭新的古代文论概念,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把先秦诸子的“虚静”和刘勰的“虚静”强行挂钩,我们可以说《文心雕龙》中“虚静”思想吸收了诸子中“虚静”观的某一些方面,孰多孰少,但一定不能判定其专属诸子之某一家。  相似文献   

13.
虚静"是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先秦时期各家都谈论"虚静",而且基本意义相通,所以那时的"虚静"一词还不是一个有特定意义内涵的哲学范畴,也不是一个文艺学的概念。《文心雕龙》中的"虚静"是融合了儒释道思想而形成的崭新的古代文论概念,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把先秦诸子的"虚静"和刘勰的"虚静"强行挂钩,我们可以说《文心雕龙》中"虚静"思想吸收了诸子中"虚静"观的某一些方面,孰多孰少,但一定不能判定其专属诸子之某一家。  相似文献   

14.
如何理解虚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在虚概念问题讨论过程中存在的对虚概念的四种主要误解,从逻辑的和实际的理由分析、评价了这四种误解的有关原因,同时论证了自己的主张:虚概念是在客观世界中不存在其相应对象的概念;虚概念的“虚”只虚在其反映对象在客观世界中的不存在,而不是虚在其反映对象的不存在,所以虚概念与其外延的有无不直接相关;虚概念与非科学概念不是全同关系,而是真包含关系;概念(包括虚概念)无所谓真假,所以假判断与虚概念不应混同  相似文献   

15.
虚概念初探     
近年来,我国逻辑学界对虚概念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讨论.讨论涉及虚概念的各个方面,例如,什么是虚概念?概念有无虚实之分?究竟存在不存在虚概念?如何对虚概念进行分类?虚概念有没有内涵和外延?虚概念是否都是假概念?概念有无真假之分?概念的虚实和真假之间有什么关系?等等.从讨论中看出,大家对虚概念的认识并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这是正常现象.通过这些讨论,不仅推动了对虚概念的研究,深化了对虚概念的认识,而且暴露了原来概念理论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对于整个概念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也有其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本文拟对虚概念讨论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谈谈笔者粗浅的看法,并就教于研究逻辑的专家和其它同志.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逻辑界围绕虚概念问题展开了许多讨论。尽管对于虚概念是不是概念,概念有没有虚实之分,虚概念有没有内涵和外延,虚概念是否就是虚假概念,概念有没有真假之分等一系列相关问题,都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但是,这种讨论是有益的,它扩展并深化了人们对概念这一思维形式的认识。由于认识上不同观点的存在,迄今逻辑界对虚概念连个统一的名称也没有,见之于近几年出版的形式逻辑著作和论文的有关虚概念的语词形式有:虚假概念,虚构概念,虚幻概念,非真实概念,非实在概念,虚概念,空概念,空类概念,等等。这当然不仅是一  相似文献   

17.
欣阅王云华先生的文章《属种概念不能混淆》(见《语文知识》中国修辞学会、郑州大学主办1991、2),颇受教益,同时也引起了一些思考,觉得很有再说几句的必要,因为以前曾写过一篇拙文《担、斤、两——谈谈概念间的属种关系》(见《绥化师专学报》87、2),故把此文名之为《再论概念间的属种关系的界定》。如何确认两个概念是否具有属种关系呢?当然要看它们在外延上的关系是否具有包容关系,即“一个概念的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相同”(见《形式逻辑》中国人民大学编、P31)但是仅凭此条还是不够的,因为它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只要是两  相似文献   

18.
虚概念是在历史上或当下客观世界中不存在相应对象的概念;虚概念既有内涵,也有外延;真假只是命题的特性,概念无真假之分,假命题与虚概念不能混同。  相似文献   

19.
在复习概念时,一要防止死记硬背、简单的机械重复;另一方面要按《大纲》要求拟定复习标高。对于一些概念可以用举例讲解、辨析错例、评判正误等形式系统地整理复习,使学生明确各个概念的形成、发展脉络,相互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达到牢固掌握、灵活应用。 一、弄清概念的包含关系 一些概念的外延有大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出版了几本新编的逻辑教材,它们对教学和研究工作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正因其作用很大,我们就希望作者能精益求精,不断加以完善。为此,我对这些教材中关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和想法,和同志们一起讨论。关于概念内涵的问题一、概念的内涵,是客观对象的属性的反映,还是属性本身?新编教材,如:十一所院校集体编写的《普通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