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目的/意义] 对欧洲版权用户平台发布的《数字资源授权许可》风险规避原则进行解读,以期对我国图书馆规避数字资源国际许可使用中的法律风险有所启示。[方法/过程] 分析《数字资源授权许可》原则中针对许可方垄断优势、法定例外、许可权利、合同用语不规范以及争议解决方式等做出的风险提示,以及其采取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细化许可协议的书写规范,避免签署由数据库商独占权而产生的风险条款等,为图书馆合理规避法律陷阱提供参考依据。[结果/结论] 为规避数字资源许可协议的法律陷阱,我国应增强反垄断的维权意识、制定数字资源许可使用协议法律风险提示框架、适用中国法律由中国法院管辖。  相似文献   

2.
通过许可协议授权许可使用电子资源,已经成为图书馆和出版者进行电子资源交易的重要方式,但其对所有电子资源交易的必要性正在受到质疑。美国SERU项目提供一个可以用来代替许可证协议的机制。SERU声明表达了共享电子资源共识,包括内容提供者、订购机构和授权使用、电子内容性质、资料的使用和不当使用、隐私和保密、联机性能和服务提供、存档和永久使用等方面内容。SERU模板在电子资源交易中的广泛使用,通过减少双边许可谈判的费用,使出版者和图书馆双方受益。  相似文献   

3.
"创作共用"许可协议感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作共用“许可协议是网络上数字作品的许可授权机制,一方面基于版权法保护,一方面保障公众信息权,以促使作品更广泛有效地被利用与再创造为目的。“创作共用“许可协议有利于版权人、作品的个人使用者、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利用。在使用“创作共用“许可协议作品过程中,被授权者应注意避免侵权、合理注意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双一流"建设对数字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数字资源许可协议作为获取资源使用权的法律文书,在实际的资源采购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文章以数字资源许可协议为研究对象,对其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研与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数字资源许可协议认知度调查问卷。结合内容分析和问卷调查结果,揭示了我国大学图书馆对数字资源许可协议的认知度现状。最后多方位提出了提高图书馆对许可协议的认知度水平和为用户争取更多权利空间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开放获取运动的深入、读者对数字资源使用方式的增加及有关法律的修订等,均对数字资源许可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自2014年以来,国外图书馆数字资源许可政策出现了新一轮的修订潮,美国、加拿大、英国及澳大利亚的多个较早从事数字资源许可政策研究的图书馆联盟先后更新了其数字资源示范许可协议或指导原则。文章拟从这一轮新修订的数字资源许可政策中,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政策文本,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梳理比较,重点关注新旧政策的变化,分析修订的背景、原因及作用,总结国外图书馆数字资源许可的最新发展动向及经验,并探讨其对我国图书馆的启示,以期助益我国图书馆数字资源许可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伴随数字资源的迅速发展,数字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数字资源的采集成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心。通过对数字资源在价格模式、遴选方式和许可协议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为图书馆数字资源的采集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通过对电子资源许可协议核心条款的分析,指出其潜在法律风险,为图书馆提供应对策略,以降低图书馆的合同风险并维护其合法权益。[方法/过程] 通过对比和实例分析方法,对许可协议核心条款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结果/结论] 图书馆应全面考虑电子资源可能的授权使用者,尽量避免对授权使用行为进行过多限制;合理分配许可人与图书馆各自的合同责任;增加数据库商对许可资源的质量保证、权利保证和履约保证条款,慎重审查数据库商的责任限制和免责条款;争取将中国法律作为合同准据法或为中国法的适用埋下伏笔,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有利于图书馆的争议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合理使用、法定许可、授权许可三个方面分析了档案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在数字馆藏传递服务中可能存在的版权风险,并分别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
数字资源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数字资源的访问管理是数字资源管理的组成部分。关于数字资源读者访问许可协议的签订,可以采用电子方式进行,也就是图书馆主页中的远程访问服务,首先连接的是"数字资源访问许可协议"页面,只有在已阅读协议内容并选"同意"按钮之后,才可以进入下一步的远程登录页面。  相似文献   

10.
电子资源许可协议典型研究项目的分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美国耶鲁大学LIBLICENSE项目与加拿大CNSLP项目等具有代表性的电子资源许可协议研究项目的剖析,结合国内在电子资源许可协议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实践,分析了我国在电子资源许可协议的研究与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任用法律专业人才从事电子资源许可协议谈判、调研电子资源供应商提供的格式合同和具体协议;重点研究许可协议中的使用、传递与保存限制条款以及强化适应于图书馆的著作权例外研究等建议,旨在为我国图书馆开展更为高效的电子资源采购提供探索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