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琳娜 《大观周刊》2011,(41):194-194
音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音乐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是一种为了达到音乐教育目的而调整教师和学生相互联系的活动方法。音乐教学过程的进行、音乐教学原则的贯彻、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等等,归根到底都取决于音乐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互关联的动作体系。本文为使学生获得较好的知识与技能,介绍几种施教方法和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2.
康泽涛 《大观周刊》2011,(30):149-149
高中学生物理学习的智能差异明显,根据学生物理学习的智能差异进行高中物理分层教学实验将给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创造各不相同的物理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物理成绩都能得到提高和进步,从而达到全面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水平和质量的目的,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培养核心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实验和推广的艰难使我们必须寻求知识、能力及考试成绩多赢的新教学模式,物理课堂教学暨分层教学模式的提出和实验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3.
卢颖 《大观周刊》2012,(32):249-250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往往没有受到重视,教学效果不明显。小组合作学习恰好顺应了音乐新课程的理念,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之中。转变教师的观念,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唐建生 《大观周刊》2012,(13):262-262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如今的课堂教学活起来了,教材开放了、教师的观念和角色变了。而今我们的音乐课堂更加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把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培养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的确,兴趣在发展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力、对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使学生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自身音乐能力的动力催化剂。  相似文献   

5.
廖君良 《大观周刊》2012,(43):338-338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应该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对班级所有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潜能。  相似文献   

6.
陈丽宪 《大观周刊》2012,(51):360-360
在高中教学方面.我们“遭遇”了新课程改革.这对于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课改倡导全员教学.强调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能力:新课改倡导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注重探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而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高中英语新课程则更强调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基本语言运用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因此.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我们边远地区高中的英语教师。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李玲玲 《大观周刊》2011,(29):135-135
众所周知音乐是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美的艺术,是让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呢?笔者对学习中的几点体会做了以下总结,希望可以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音乐,并培养学习音乐的动力,真正把学习音乐的幸福和成功的欢愉带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置身于音乐的美妙当中,形成正确的审美情操,真正体现音乐审美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王超 《大观周刊》2012,(43):425-425
现代教育中,音乐鉴赏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已成为高中学生所必修的内容。如何落实好音乐鉴赏课的教学目标,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促使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成为当前每一位音乐教师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曹岩 《大观周刊》2012,(46):365-365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完全是建立“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唱歌技能和技巧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学生学的没劲,渐渐的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局面,我们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以“隋”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慧峰 《大观周刊》2012,(44):253-253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学习能力的源泉,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持久性的直接因素,更是创造性学习的必要条件。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新鲜感。这种方式对培养高中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兴趣,是很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11.
刘青 《大观周刊》2011,(15):225-225
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发展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只有拥有了科学有效的教学思路,才能切实组织、指导好高中学生的荚语学习。  相似文献   

12.
张荔 《大观周刊》2012,(7):228-228
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加强学生对视唱练耳的全面认识、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视唱练耳的学习方法是解决学生厌学视唱练耳的关键。同时,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视唱练耳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从事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为音乐实践服务。将音乐情感的培养与视唱练耳的教学相联系,能够取到良好的效果,也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万云 《大观周刊》2011,(52):211-211
注重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是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提高学生的兴趣与能力,不仅要有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的策略技巧,还应强调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探索细心指导、提高学生探索能力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应该落实好培养和发展学生兴趣、能力的具体方法。同时在音乐教学中,努力探索,寻求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七十九 《大观周刊》2011,(10):264-264
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在学生认为较难理解的地方,为他们提供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多媒体学习资料,启发他们的思维。  相似文献   

15.
陈再励 《大观周刊》2013,(2):169-169
阅读能力在高中英语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高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高中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意义重大。教师应从高中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课文教材,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在培养他们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让学生了解阅读课文理解题设计目的.通过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及生词量,来丰富他们的英语背景知识.增强他们的语感.以达到提高他们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为了实现学生英语阅读的有效性.我谈谈高中英语阅读课文理解题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6.
刘峰 《大观周刊》2013,(11):365-365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从学生本体出发,促进学生全面又有个性地发展,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音乐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正是从学生本体考虑,通过音乐学习满足不同学生兴趣、爱好及发展需求的多样化,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邹莉 《大观周刊》2012,(47):349-349
本文分析了高中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过程中不够积极主动这一问题,并结合教学实际,介绍了如何调动学生在英语口语练习中主动性的具体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枝 《大观周刊》2012,(13):264-264
新课程改革下美术的教学反思, 美术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很特殊的教学领域,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评价都显得与众学科截然不同,而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为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中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新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学习,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终身受益,更多的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过程。  相似文献   

19.
孟黎明 《大观周刊》2012,(48):326-326
欣赏课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只有不断深化其内涵,拓展其外延,才能赋予这一课型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汪翔 《大观周刊》2011,(44):135-135
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一架钢琴一双手,一张嘴巴一本书的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多媒体以扩大知识的传输量,增大教学容量和密度,用声、光、形、色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音乐知识视野,在我国音乐教育领域里全面展开,并进人到音乐课程的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