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艺术无国界,在学习中西方美术史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不同地域或者不同国家画家的作品在绘画理念上有惊人的相似处.在本文中,笔者将西方后印象派的画家梵高与中国清初大写意画家朱耷放在一起来对比.正是因为他们一生命运多舛,造成他们内心极度的孤独感,但他们又不愿意向生活妥协.所以他们通过自己的绘画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他们在绘画上都不追求形似,都是借物抒情.本文通过他们的生平经历、宗教信仰、内心情感变化历程等的影响来描绘这两个不同国度不同时期的画家,如何在绘画理念上有高度的相似处.  相似文献   

2.
王盛烈是现实主义水墨画的杰出代表人物,是将笔墨和素描巧妙结合的优秀艺术家.他一生都在坚持追求现实主义的绘画艺术,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实现了中西方绘画艺术创作的有机结合,并且他的很多绘画作品都是切实反映社会现实和平凡人生活的,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时代性.而且王盛烈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作品也在现代社会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对王盛烈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进行了具体的探究和分析,并进一步阐释了王盛烈现实主义绘画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钊 《大观周刊》2012,(28):56-56
以美术史中关于古典绘画造型理论体系的认识为理解支撑,结合美术史具体画家及其作品作为切入点。分析研究各时期古典绘画风格和艺术家造型特征的异同.通过绘画理论的研习.自己有了一些对古典绘画造型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刘凤 《大观周刊》2010,(48):86-86,82
时于艺术家家来讲,他们应该具备许多的精神品格.他们不仅应该拥有一些基本的精神品格.而且更应该拥有像持之以恒的绘画态度这种能够影响和伴随艺术家一生的精神品格.因为它时画家一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许多优秀的画家都用他们的艺术生涯诠释了它的重要性.对于青年画家和绘画爱好者来讲我们一定要以他们为榜样,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学会创新和突破,不光要学习他们那种谦虚、勤奋、一丝不苟的精神,那种战胜一切不利的因素的无畏勇气.  相似文献   

5.
汪欢 《今传媒》2020,28(5):145-146
安东尼奥·洛佩兹·加西亚是当代最重要的现实主义画家之一,他的新具象绘画是在西班牙传统写实绘画的基础上继承并发展的。他将刻画的对象作为情感的载体,在作品中流露真情实感,让创作出的每幅作品都服从对象与感知。然而由于绘画中的时间、光线、情感等因素,他的静物、城市风景和日常事物题材方面的作品常呈现出一种"未完成"的状态,这种未完成或许是画家有意识地追求画面所要呈现的一种状态,亦或是在无意识状态下作品最终呈现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论及郑板桥对于绘画艺术的历史贡献,不应该止于其观察和表现方法等创作论,更应该肯定其现实主义艺术观的价值,而且既要承认"文人画家职业化和职业画家文人化",更要看到郑板桥童年生活经验的影响这一深层次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对于十月革命后的苏俄社会,艺术家们充满了创作激情。他们选择与时代相关的主题来描绘革命、人民、领袖,其中许多作品延续了19世纪末的现实主义绘画传统。本文将主要通过"纪念十月革命100周年—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藏十月革命文物展"中的部分历史题材画作,并结合历史记述、美术构图、色彩、政治象征、手势语言等进行初步分析,探讨作品如何反映历史的真实和政治的需求,关注画家的情感表达与作品的环境营造,揭示如何运用图像符号来传递信息,进而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8.
北京日报出版社即将出版的《书画家成才之路》对于广大书画爱好者,尤其是青少年和退休老干部老职工学习书法绘画,很有参考价值。本书介绍了徐悲鸿、李苦禅、董寿平、亚明、梁树年等老一代画家,以及几位中青年画家成才的经历和经验、画家的人品、怎样学画作画,怎样从优秀传统和现实生活中吸取营养、画家的作品风格、技法和创新等等,从中可以学到他们刻苦追求学问的精神和书法绘画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刘慧 《大观周刊》2012,(28):40-41
本文从个人认识角度出发,浅谈古典主义绘画与印象主义绘画各自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对古典主义绘画与印象主义绘画做了其艺术风格的比较,从光源、造型、色彩、题材四个方面入手,加上对它们各自代表画家及作品的分析,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古典主义绘画和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特色及对它们的比较。最后得出结论,古典主义绘画与印象主义绘画各有其特点,散发着不同的魅力。另外,他们之间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们都是世界艺术史上影响力最:大的两个流派,为世界艺术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速写,既是一种文体,又是一种绘画形式。形成文字,重在扼要;用于绘画,重在简约。这里要谈的是绘画中的速写并侧重谈新闻速写。速写作为造型艺术的一个独立门类,早已被美术界所认识。古今中外,多少艺术大师或画坛先辈的巨制和杰作,都离不开速写为他们积累的形象素材。所以画家喜爱速写,离不开速写。就是在网络图像信息剧增的今天,也丝毫不能减弱速写对画家的诱惑。这是因为,作为造型手段的速写,不仅帮助画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记录社会、记录生活,为创作积累素材,更重要的是画家通过速写,采撷生活的真与美,倾吐心底的情与爱…  相似文献   

11.
新闻发展的雏形可能就是文字描绘形式的“新闻信”了,那其实是人们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函,也是古代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手写传播形式。而在中外美术史中,遗存着一些具有新闻功能的绘画作品,那是当时的画家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运用手中画笔塑造的形象图式,在世界绘画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它们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2.
梁又铭是国民革命军中的军旅画家,擅长人物画、漫画,又以画羊闻名,抗日战争期间作有抗战题材绘画二百余幅及速写一百余幅,其中以空军抗战题材绘画最为著名。由于梁又铭没有明确提出或倡导某某主义等画学理论,同时,有关梁氏何以学有所成、何以学以致用,也就是早年在上海的学习、工作等,现有研究均一笔带过;所以,本文以梁又铭早年在上海从事商业性绘画的经历为切入口,分析其艺术与"海派绘画"、"海派文化"之间的关系。总体而言,梁又铭的创作技法、思维表现出明显的中西调和风格,以及汲取民间美术、商业美术之长的特点;而在艺术思想方面,他所追求的"化民成俗",近似于艺术为社会、为人民的现实主义绘画,但受"海派文化"影响,梁又铭的现实主义绘画是"自觉"地从商业文化中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13.
王晓倩  张茜嫫 《今传媒》2016,(7):150-151
印象主义画派是法国19世纪一个重要的艺术流派,印象主义画家热衷于记录自然和视觉现象的一瞬间,注重色彩的鲜艳和光的效果,他们似乎不在乎题材的重要性,只热衷于表现大自然的光与色.本文以印象派最重要的画家莫奈为主线,以他的作品为分析对象,来探索印象派画家在色彩的探索道路上勇于打破传统的作画方式,进而发现印象派对绘画光与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胡小丽  王晨凯 《今传媒》2016,(9):158-159
本文旨在探究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界鲜为人知的野兽派画家乔治·鲁奥对于绘画的态度,本文将从鲁奥成长经历及所处的社会背景、宗教对鲁奥的影响,古代和同时代美术大师及其老师莫罗对鲁奥的影响和通过对鲁奥作品的绘画语言的分析等方面来梳理、总结其独立客观的绘画态度,以期能够从中找寻到形成其绘画态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唐代水墨山水画的形成原因和时代背景进行了解析,以此来探求唐代江南兴盛起的水墨山水画的绘画特点和艺术风格,并以此来分析当时画家们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内蕴。  相似文献   

16.
清人张庚在《国朝画徵录》里称查士标"与同里孙逸、汪之瑞、释弘仁称四大家"。在"新安四家"中,汪之瑞是最为纵情任性的一位,他的山水画创作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远大于对绘画技巧的追求,画面重写意而不求工细。汪之瑞与查士标交往最为密切,他们之间不仅有着深厚的同乡之谊,而且客居扬州时还经常聚首交流绘画艺术。在查士标的眼中,汪之瑞性情豪迈,特立独行,是类似于米芾一样的人物和颇有个性的画家。在存世至今的汪之瑞画作上,几乎每一幅作品上都有查士标的题跋,这些题跋既有对汪之瑞性格、绘画技巧的描述,又有对汪之瑞绘画观念的赏识与赞许。本文通过文献和绘画资料,勾勒了查士标与汪之瑞之间的交往过程,分析了他们二人在师法传统上的相似与画风观念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王秀珂 《今传媒》2020,(2):141-143
古代中国文人画家地位的提升是建立在晚唐书画评论家、以张彦远为代表的书画评论家、美术史家以"画史""画记""画评"等方式,对画家尤其是非职业性代表画家地位的辨解评判支持之上的。通过对绘画社会政教、伦理等价值的强调以及与书法、士族文人的联系性,来提升中国画家在社会结构中的话语权,也促使宋代以后以士族读书人为代表的"文人画"与作为职业身份的"匠画"在精神和意义上进行了分离,从而形成中国绘画特有的"文人"画家地位。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萧梁时期的著名画家张僧繇所创造的独特绘画风貌,对南北朝后期和隋唐两代的绘画艺术影响巨大,也启迪着当代画家的创作。本文将会通过张僧繇的一些生平故事来对其绘画艺术成就作一详细考证。  相似文献   

19.
唐峰 《兰台世界》2014,(5):100-101
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萧梁时期的著名画家张僧繇所创造的独特绘画风貌,对南北朝后期和隋唐两代的绘画艺术影响巨大,也启迪着当代画家的创作。本文将会通过张僧繇的一些生平故事来对其绘画艺术成就作一详细考证。  相似文献   

20.
东晋画家顾恺之在继承前人绘画注重"形似"的基础上,通过对绘画艺术的深入理解与研究,开创了中国绘画史的新天地。他创造性地提出了画论美学思想——传神论,为我国绘画体系的形成及完善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