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钱文涛 《大观周刊》2013,(2):136-136
从初中进入高中后.存高一上期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初中数学成绩不错的同学.进入高中阶段后呈现l『较大的滑坡现象、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趋势比较严重.直接影响了总体教学成绩的提高和尖子生的培养.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从高中生数学学习分化的原因和要采取的对策这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以助于学生的成绩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陈海燕 《大观周刊》2012,(38):256-256
据很多高中学生反映。高中数学难学。一些在初中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数学成绩却呈下降趋势。不少高中数学教师把责任归于中考命题.说数学题太容易做.强烈呼吁中考命题要体现高中阶段数学教学对初中学生数学能力的要求,希望以此对初中数学教学施加影响。其实.初高中数学相比,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以及学习方法上都发生了突变,如何衔接初高中数学教学。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下面.本人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略述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3.
牛伯敏 《大观周刊》2011,(49):110-110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4.
武一飞 《大观周刊》2011,(26):200-200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5.
张金素 《大观周刊》2013,(6):223-223
《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教学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相似文献   

6.
伍春梅 《大观周刊》2012,(25):249-249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就是要点燃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的火把,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就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才能积极地游弋于数学知识的海洋.才能品味学习数学的情趣。从而达到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而且,学得好、学得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7.
张宜全 《大观周刊》2013,(6):192-19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数学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数学探究”、“合作学习”、“数学建模”等各种各样的琳琅满目的课改方案.似乎强烈的影响着我们原本熟悉的教学环境,课时的减少.学习方式的改变.尢不对我们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本人对如何实施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谈几点个人的看法.愿与大家共同商讨。  相似文献   

8.
肖媛 《大观周刊》2012,(2):167-167
我们知道,“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和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的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刘有铸 《大观周刊》2011,(16):187-187
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现阶段.初中学生的基础相当的差.特别是数学这一科更差。我们学校近几年由小学升人初一的学生,小学毕业统考数学成绩及格率还不到10%。这对于我们初中教师来说,要教好初中数学,那简直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在教学中必须采取有利于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有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石胜敏 《大观周刊》2011,(32):167-167
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简称为"学困生",他们因为各种原因造成了数学成绩不佳,这样的情况出现不仅给学生心理上造成很大负担,而且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很大的挑战,帮助学困生转变学习思路,提高学习成绩是摆在每个高中教师面前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卫延敏 《大观周刊》2011,(32):172-172
数学教学能不仅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意识,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一个人学习能力的高低。一般来说,数学学习好的学生他的语文成绩也不差,学习积极性也很高,课堂上很活跃。  相似文献   

12.
王永红 《大观周刊》2013,(2):122-123
长期以来,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强调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较多。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南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加之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这也往往是初一阶段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这里仅对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及形式谈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13.
周良梅 《大观周刊》2013,(6):221-221
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斗就栽在数学上。对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进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缕受挫折.我想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同学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得法,从而造成成绩滑坡。  相似文献   

14.
陆伦 《大观周刊》2013,(2):120-120
斯托利亚指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也就是思维活动的教育。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我们认为,实施创新教育,就是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注定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苟牧 《大观周刊》2011,(23):238-239
“兴趣”是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探究、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数学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去,他们的求知欲就会更加强烈,数学能力就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情感人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创造学习。  相似文献   

16.
贾燕 《大观周刊》2011,(22):53-53
“数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而一直以来,教师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以及重视理论价值忽视实际应用价值的不良倾向使得数学生活应用性不强。给学生造成数学抽象、枯燥乏味的印象,从而素质教育难以深化。《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我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大胆尝试,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并取得了一定的收效。  相似文献   

17.
廖永兵 《大观周刊》2011,(18):229-229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素质教育就是要调动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获得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教师重视学生的质疑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我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尧红云 《大观周刊》2010,(41):160-160
学生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来源于“兴趣”,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角娜吉 《大观周刊》2011,(19):145-14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创新环境;营造学生创新意识的。理氛围;数学教学要重视创新教育培养;调动好奇心,激发创新欲望等,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20.
周德胜 《大观周刊》2013,(11):273-273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环节来达到教学目的。数学课程还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同时.高中数学课程要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的条件.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