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博 《大观周刊》2011,(6):65-65
“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思想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享受到乐趣,又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之在身心上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加强情感教育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更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王卫中 《大观周刊》2012,(51):417-417
在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大力开展快乐体育、成功体育,将体育意识培养贯穿于每一堂课和其它各种教学活动中,以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陈芳  万卿 《大观周刊》2012,(49):331-331
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越来越重视.高等院校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越来越重视。而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一项不可或缺的因素.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宝明 《大观周刊》2012,(37):306-306
现在的教学与以往传统的教学不同。各科目都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在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大力开展快乐体育、成功体育,将体育意识培养贯穿于每一堂课和其它各种教学活动中,以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王海生 《大观周刊》2012,(10):257-257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兴趣是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需要,也是体现主体性教学中的一生中 现代教学思想,也是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体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师以“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为主要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练习,从中获得快乐,获得成功,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体验到运动的种种乐趣,通过对运动乐趣的体验,逐步形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  相似文献   

6.
李方磊 《大观周刊》2011,(15):244-244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更新了体育教学观念,同时对体育课含义做了进一步深化,从而确立适应现代社会性质的健康观念,为教育工作者改革指明了方向。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如何创新小学体育教学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7.
秦剑 《大观周刊》2011,(41):188-188
当前各个学校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学通过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等方面起到了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探体会到,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8.
苏晓声 《大观周刊》2012,(26):261-261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是一种体现时代要求的高质量的教育。要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灌输传授为中心,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本文通过阐述体育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培养和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四个方面论述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素质教育,从而提出了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9.
吕洪廷 《大观周刊》2011,(19):205-205,173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物质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健康产生了日益严重的威胁。健康问题已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健康逐渐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随着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终身体育也逐渐成为各国体育发展的一个热点。高中体育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将起着基础性、指导性作用。立足于高中体育课堂的实际教学,优化体育课堂教学。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观察法等研究方式.结合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着重以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出发点对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高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现状、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的三个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本文旨在使高中体育教师在新课程思想的指导下,对教学目标的设立、自身所具备的教学能力、对教师和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提高有微薄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李宗亮 《大观周刊》2011,(10):118-118,79
高校体育教学是学生接受系统体育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它不仅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体质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和习惯。本文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排球选修课弹性课堂教学的定义和实施原则进行了阐述,通过弹性分组、制定弹性教学目标、弹性激励、弹性评价等教改实践,对实践的初步效果进行分析和思考,旨在激发学生体育的兴趣,开发学生的体育潜能,发展学生的体育活动能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更好地彻底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徐志超 《大观周刊》2011,(49):164-164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只有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实现教育的社会化功能。本文通过自身的体育教学实践,探讨体育老师通过体育教学调节高中学生情绪。学会运用体育活动方式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马建民 《大观周刊》2011,(52):223-223
在学校体育改革中.必须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须坚持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健身功能。开展切实有效的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教学与身心全面发展,使学生学会体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体格: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4.
朱晓臣 《大观周刊》2011,(49):168-168
“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融入体育教育教学之中,是国家教育改革的新思维和新理念,作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白桦 《大观周刊》2011,(30):161-16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初中英语教学也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前新课程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也是英语老师在实践中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阵地。如何利用这块阵地,发挥学生个体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参与能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妥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相似文献   

16.
石绍泉 《大观周刊》2013,(12):265-265
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地理教学观念正在不断更新,全面优化地理教学的改革也不断深入。文章分析了地理教学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提出了通过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新思路。并且分析了我国近年来在地理教学改革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对照当今国际国内课程、考试制度和教学模式的多样化类型及其发展趋势,我们提出了面向素质教育的地理教学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17.
邹敏 《大观周刊》2012,(13):218-218
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处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并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是对旧的教学观念提出挑战,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相似文献   

18.
邱述建 《大观周刊》2012,(30):238-238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师一统天下的传统教学观念,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传授,注重对数学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层次性,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思维的培养进行了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19.
周忠伟 《大观周刊》2013,(1):217-217
改进物理教学,为创造性而教.培养创新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培养创造性人才是教育的终点行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达到终点行为的经常任务。学生的创造性是可以通过培养发展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自己首先就要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创新精神、责任感。只要广大教师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坚持不懈,一定能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一、更新观念、正确认识、评价学生  相似文献   

20.
程文明 《大观周刊》2011,(48):92-92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以“健康第一”为指导,以育人为宗旨,以增强学生体质、增强学生健康、促进身心发展为着眼点,在教学过程中与德育、美育相结合,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学校体育教学任务与要求中,体育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技能与方法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把健康与生存、学习、生活和自身的发展联系起来,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