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宽宥制度是中国古代刑事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阐释了宽宥制度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历程和具体表现形态,并在分析宽宥制度历史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其对我国现代刑事立法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罗隆绪 《中国出版》2013,(16):45-48
完善著作权保护制度是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重要一环,而其中的刑事保护制度因其严厉性和最后性决定了其建立的复杂性。法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将知识产权法典化的国家,其著作权刑事保护的立法对我国著作权刑事保护制度的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从中法著作权刑事保护的立法模式、保护范围、犯罪构成、刑罚设置等方面的比较出发,对中法著作权刑事保护的利弊得失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提出改进我国著作权刑事保护的若干观点和想法,以期为我国著作权刑事保护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刑事立法中,对于刑事被害人的权利救济是缺乏和不完善的。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法律责任体系的合理化建设,也不符合世界各国立法趋势。本文,在对刑事被害人的权利救济问题上,着重从对刑事被害人的损害赔偿和国家救助制度两个方面做一客观分析,期待对现行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中央和地方司法机关把刑事和解作为实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举措,通过规范性文件、内部工作制度等形式探索开展了刑事和解工作,取得了积极效果,并得到立法肯定首次写进新刑事诉讼法。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给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程序提出了挑战。检察机关要提升执法理念,正视刑事和解中面临的司法资源不足、和解协议执行不力、刑事和解监督缺位等问题,从观念转变入手,加大队伍、机制等建设力度,积极优化刑事和解的效果,实现新刑诉法的立法初衷。  相似文献   

5.
徐迅 《新闻三昧》2004,(3):52-53
近几年,关于司法公开的问题一直是新闻界的热门话题。按照公开审判制度的基本内涵,一个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包括两大基本内涵,一是对公民公开,二是对新闻媒体公开。由于涉及采访和报道,新闻界有理由对它表现出高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在检方所指控6460.54万当中,两笔共4900万的巨款为丁羽心为刘志军办事所支出,检方指控为刘志军受贿,辩方则认为定性错误。由于金额巨大,占到受贿非指控金额四分之三,这笔巨款的定性不仅将影响刘案的最后量刑,也折射了当前中国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及反腐制度中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去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就落实公开审判制度发表谈话,提出依法公开审理的案件除允许公众自由旁听外,并允许新闻媒介以对法律自负其责的态度如实报道。其后,各级法院纷纷制定措施,为公众旁听和记者报道公开审判的案件提供方便。去年7月中央电视台还现场直播了一次庭审实况。新闻界反映热烈,但有的报道把它说成是我国开始实行公开审判,则是一种误解。公开审判制度是我国司法的一项  相似文献   

8.
李桂玲 《大观周刊》2012,(35):46-46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有其存在的重要意义,但由于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司法机关在审判实践中对一些问题难以把握,需要从受案范围、程序、地位、执行等方面进一步完善解决。  相似文献   

9.
李桂玲 《大观周刊》2012,(41):105-105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有其存在的重要意义,但由于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司法机关在审判实践中对一些问题难以把握,需要从受案范围、程序、地位、执行等方面进一步完善解决。  相似文献   

10.
彭灿火 《大观周刊》2011,(33):65-65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对此,我们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准确定位,正确解读其深刻内涵,充分理解其内容和精神实质。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观念层面要充分发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巨大作用,转变观念是前提;在立法层面应调整完善刑罚结构,扩大相对不起诉的适用范围;在司法层面应实行刑事和解制度,大力推行社区矫正,完善假释制度,以加快我国刑事法治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审判公开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自2007年6月4日实施。这是自1999年最高院《关于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后,又一个专门就审判公开问题出台的司法  相似文献   

12.
高幸 《大观周刊》2012,(25):40-41,39
近年来,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新进展、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3月14日表决通过关于修政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55号主席令予以公布、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刑事诉讼法根据该决定做出了相应修改,并重新公布.这是时隔15年后刑诉法迎来的第二次大修改。法学界在持续关注新刑事诉讼法问题的同时,就律师辩护、证人出庭、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取保候审等问题进行了重点讨论,提出了一些旨在推动中国刑事立法的新思路。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不仅是一个国家司法文明的象征,也是体现人权的一种表现泰文针对新刑诉法关于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争款着手,分析条款的讲步性和不足,从而讲一击务新知和展望我国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刑事自诉案件比较多的国家,但由于理论上不重视、认识上不统一、立法上缺失、检察机关知情渠道不畅以及当事人法律知识局限等原因导致法律监督在刑事自诉案件程序上出现“盲区”。为维护司法公正、防止权力滥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权威,应当采取完善立法,畅通知情渠道,强化法律监督意识,建立担当自诉制度等措施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相似文献   

14.
张明勇 《大观周刊》2012,(30):57-57
排除强制配偶、父母、子女等亲属出庭作证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证据制度的一项重要规则,它有利于保护亲情,促进婚姻家庭关系和谐;有利于对犯罪分子实行教育改造;同时符合证据运用的客观规律。我国《刑事诉讼法》将此制度规定纳入刑诉立法,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刑事证据制度,体现了在亲属问题上法律同道德的一种选择。法律不外乎人情,刑法的规定不能无视人类基本的情感和人性,这也是刑法应有的情怀。  相似文献   

15.
公开审判与新闻报道是两个不同范畴的问题,一个是法学理论与实践问题,一个是新闻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然而,两者又具有密切关系。原则上说,凡是公开审判的案件,都可以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报道。然而,新闻媒体在对公开审判的案件进行报道时,有一些不易把握的问题,值得研究。公开审判制度是当代世界各国通行的一项审判制度。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所谓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主要指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公开审判的反面是秘密审判,封建专制的秘密审判由于秘密进行…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进程的推进,刑事案件的公开审判制度得到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审判权运作过程的透明度不断提高,媒体舆论监督的地位日渐突出,监督力度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媒体舆论监督已经成为我国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的一支重要力量。应该肯定的是,大众传媒舆论监督由于其自身所特有的开放性和广泛性,为我国的监督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促进司法公正,遏制司法腐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舆论监督是把双刃剑,大众传媒对于刑事审判的过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刑事审判的独立性,确实存在扭曲司法,改变法定程序偏离合法轨道的越界行使、不正当行使的情况,从而最终导致舆论监督异化为舆论审判损害了司法公正。由此,必需正确处理好媒体监督与刑事审判的关系,使其各司其职,在强化必要的舆论监督,促进司法的公正性的同时,也应对舆论监督活动进行适当的规制。  相似文献   

17.
明代的立法和司法上都体现了“重典治吏”这一主题,然而明代惩治官吏犯罪的法律制度并非仅限于此,以《大明律》和《问刑条例》为代表的立法规定了较为科学的法律适用程序,同时还规定了科学严谨的刑事司法程序。  相似文献   

18.
明代的立法和司法上都体现了"重典治吏"这一主题,然而明代惩治官吏犯罪的法律制度并非仅限于此,以《大明律》和《问刑条例》为代表的立法规定了较为科学的法律适用程序,同时还规定了科学严谨的刑事司法程序。  相似文献   

19.
邵云强 《大观周刊》2011,(44):36-36
死刑作为对犯罪分子最严厉的处罚,在我国的刑事法治中一直处于独特的地位。但我国死刑制度罪名过多,涉及面过宽,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也践行这一理念:死刑从存在到逐渐加以限制直到最后被全部废除。本文从我国刑事立法进程、法环境和法理论的角度加以论证我国死刑制度的改革也必和世界趋势融合。  相似文献   

20.
刘薇薇 《大观周刊》2011,(20):218-219
刑事立案监督是法律赋予人民检察院得一项法定职权,目前我国在立案监督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与争议。由于立案阶段作为刑事诉讼的开始阶段,其正确与否事关重大,因此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颁布了《关于刑事立案有关问题的(试行)规定》来缓解目前我国立案监督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是,立案监督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关注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