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或者走开     
《辅导员》2003,(22)
专栏文章之十二人的一生是纷繁杂乱的。有的时候甚至是疲于奔命。当许多的日子,睁眼、闭眼之间总为不尽的世事操劳的时候,就真的需要对生命思考,对事业求索了。一个人若是不能生活在他喜爱的世界里,那无疑是一种折磨。我见过许多从课堂上下来的老师,缓慢地移动着脚步,无尽的痛苦和悲哀都在其愈见苍  相似文献   

2.
我们已经习惯工作像一块坚硬的玻璃,强行地挤压进我们的生活中,切割着早被挤压得变了形的生活肌体.生活成了一地的碎片,碎片之上突兀地耸立起一个钢筋铁骨的工作大厦.  相似文献   

3.
都林的大街上,一个马车夫鞭打瘦马,尼采冲上前去,抚着道道伤痕,旁若无人地放声大哭。往来人惊奇诧异,面面相觑。不久,尼采疯了。他的疯狂或多或少缘于拥怀绝世天才而不被理解和接受,他的不公遭遇则根源于他的真诚和鄙弃世俗。现实世界总是打着呼唤真诚的幌子而扼杀之,世俗只会追认故去的诚挚,抱着自命崇高的怀旧心态棒打眼下的本真。世俗眼光里,早在疯狂之前,尼采就已经是个不折不扣的疯子或病人。我喜欢和崇拜这样的文明“异端”,甚至渴望能跻身他们的行列,渴望能染上他们的恶疾———其病症是对生命的执着的真挚和对存在的深沉的怀疑。这…  相似文献   

4.
金纾 《华章》2013,(14)
媚俗是艺术的大敌,但媚俗与艺术如同连体婴儿般不可分割。媚俗是个情境里的问题,对其分析要考虑时间地点等因素,同样也要考虑个体对媚俗的不同程度的感知。媚俗是“无条件的认同生命存在的美学理想”,而艺术与媚俗的本质区别在于它的不确定性以及揭发事物矛盾的作用。刻意地对抗美、对抗模仿不是避免媚俗的方法,这只会从一种美学理想的陷阱里爬出来而掉进另一个美学理想的陷阱中。  相似文献   

5.
我的身上总是伤痕累累,不经意间的擦伤、划伤,流血,然后慢慢地看着它结成疤,再一点点地褪去。埋怨过自己的毛手毛脚,也曾小心翼翼地生活着,但它似乎跟我结下了缘。一直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时常和伤痕亲密接触? 喜欢用缘分解释所有的偶然与巧合,喜欢戴望舒的《雨巷》,喜欢追求完美,可事与愿违,伤痕一次次的增多。常开玩笑地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而我呢,旧的没去,新的又来了。摸着伤痕斑斑的手臂,经常想高歌一曲:“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朋友用同情的眼光安慰我并嘱咐我小心时,我只好无奈地笑。  相似文献   

6.
传统逻辑学认为“或者……或者”句式表达相容选言命题,“不是……就是”可视为相容的一种。其实在自然语言中,“或者……或者”也表达不相容选言命题,可以从语义、标志等方面来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7.
心静如水时,常会反省自己,重新审视一些人和事,然后在童话与现实中悟出些道理来。夏天的夜晚,独自坐在樟树下,偶一抬头,看见了月亮,不由地便想起了白兔与月亮的故事。白兔没有拥有月亮的时候,是那么地快乐,无忧无虑。不管月亮是圆是缺,都是一种美丽。可是当她拥有之后,月亮缺了一块,少了一半,对她来说都是一种打击。于是,她宁愿放弃,恳求上帝收回月亮。最终,  相似文献   

8.
梁昌辉 《师道》2013,(2):49-50
朋友送我一本书,书名不诗意且比较长.叫“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是一本杂文集。几乎没什么装帧,封面封底都是浅蓝中微微有些泛紫的颜色。美编似乎没怎么上心,好像是随机选了一个颜色:好了,就这样吧,比就那么一张白纸好得多。周濂?这个作者没听过,也没看过他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晴子 《新作文》2013,(Z2):90-103
评委点评:愈是需要爱,就愈难以接受爱的失去,因为失去的不仅仅是感情,还有自尊和信心。想要赢回来,不只是通过报复才能活得光彩照人。你不必如此逞强,时间会为你疗伤,但在这段时间中,你要做的不是等待,而是要积极地去用爱与被爱来改变自己。把爱送给自己,就会为自己擦洗伤痛。在生命之旅中,我们必须有  相似文献   

10.
刘铮 《中学生百科》2011,(27):45-46
时间:那天好无聊剑桥大学的一位科学家威廉·康舒妥发明了一个电脑程序,通过该程序发现,历史上的1954年4月11日那天没有任何大事发生,是自1900年以来最无聊的一天。在那天,比利时举行了大选,一个  相似文献   

11.
电子商务自问世以来,既给人类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现实实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并探讨新的商机,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个很少仰望天空的孩子.因为怕看到灰蒙蒙的天,这是人类的杰作。依稀记得几十亿年前。就在这初生的地球中孕育着生命,那种污秽是希冀,也是生命的颜色。只是,当生命多得可以用正无穷大来形容时。也昭示着毁灭。中国古典文化中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的法则也在这个星球上演。  相似文献   

13.
最喜欢的……闲暇的时候,极喜欢做的一件事便是读古诗。若书是那种黄黄的线装书,字是竖排的,且繁体,那便更好。那样,我就是着了长袍的古人了。最喜欢的一句诗是:“野渡无人舟自横。”总觉得那七个字写绝了一种境界,写活了一种幸福,写真了一种人生。这很让我联想起闲云野鹤,梦里看花。  相似文献   

14.
张生 《同学》2005,(12)
法国,一个遥远美好的词。我们对于一个陌生的国家总有着探寻的爱好,而且对于它的印象总是那么直接那么荒谬。就好像我,之前对于法国的印象无非是一些具体的渺小的事物,比如儒勒·凡尔纳、杜拉斯,当然还有那些印象派画家们,那些色彩那些故事……可是我真正对法国有什么直观的印象,可能就只有电视上那高高的埃菲尔铁塔和标志性的凯旋门了。似乎人们对于法国的印象都很简单,就是那么一些名词和动词,间或有几个形容词。  相似文献   

15.
一位密友的祖母年届80突患重病,病变部位是在大脑。医生说可以手术,但风险很大,成功率只有10%,让她和弟弟商量。他们的父母去世多年。弟弟的意见和祖母娘家亲戚的意见统一,那就是保守治疗,虽然改变不了最终的结局,至少可以让祖母的生命延长一些时间。朋友拿不定主意,跑来问我。  相似文献   

16.
17.
18.
说到达尔文,我们也许会想到这么几句话:“我们是谁宁我们从哪里来甲我们要到何方?”这些是人类皓首穷经、努力追寻的关于自身的命题。拿破仑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种强势的力量,一为剑,一为思想。长远来看,剑总是被思想打败。”也许我们不可能成为像达尔文一样的科学家,但我们还是有能力认真地思考、推敲和探索;也许我们不可能像达尔文那样写出类似《物种起源》的著作,但我们也可以记下生活的点滴,可以像达尔文或者孩童一样询问为什么,这样才不至于盲目地跟随。  相似文献   

19.
@有学生要创业感觉无从下手。我们的教育推崇精英,貌似要把每个人都教成英雄。这容易导致过高的目标定位,其实本末倒置。首先应该培养有基本能力的人,而后才是精英的脱颖而出。建  相似文献   

20.
这里又一次,饱含回忆的嘴唇,独特而又与你们相似。我就是这迟缓的强度,一个灵魂。我总是靠近欢乐,也珍惜痛苦的爱抚。我已渡过了海洋。我已经认识了许多土地;我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