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弱国 ,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分数在 60分以上 ,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 ,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 ,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下课的时候 ,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 ,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 :给俄国人做侦探 ,被日本军捕获 ,要枪毙了 ,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 ;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这是《藤野先生》中的一个语段。其中“夹在里边”的“中国人” ,苏教版《语文教科书教师备课手册》认为 :“一个是要被枪毙的 ,一群是围着看枪毙的…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藤野先生》中写道: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对于“他们”指些什么人呢?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认力他们是指“在讲堂里的日本学生”;有的教师认为应指“日本爱国青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到底是指些什么人?还有没有其他的含义呢?下面就谈谈我的浅见。 首先分析“他们”指“在讲堂里的日本学生”这种说法。此时事影片在“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  相似文献   

3.
“他们”到底是指谁?□敬三鲁迅名文《藤野先生》里有“‘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一句。过去大概都认为“他们”是指在课堂上和鲁迅一起看“电影”的日本学生。“电影”画面里是日本兵在枪毙一个中国人,一些中国人在围观。日本学生看到此处便欢呼万岁。本刊第五期...  相似文献   

4.
一、记叙文阅读题型特点例析1995年福建省六地市中考的一道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2]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汪精卫、周佛海之流成为汉奸,通常是他们精神上先投降了日本人,他们认为中国的武器没有日本的精良,中国的士兵没有日本兵训练有素,抗战的结果,一定是中国灭亡。紧接着,一找到机会,肉体也倒戈了。这样,一个汉奸便出现了。而在前几天,我看了一本书,上面记叙着这样一件事:“有人迷恋日本进口电器迷得昏头昏脑,竟然毫无民族自尊心,说什么当初要是不抗日,今天的中国,早就到处是松下电器。”初想,心里很不是滋昧,这些人也太崇洋媚外了,外国的东西就比中国的好?但细细一  相似文献   

6.
用耳朵阅读     
几年前,在台北的一次会议上,我与几位作家就"童年阅读经验"这样一个题目进行了座谈。参加座谈的作家,除了我之外都是早慧的天才,他们有的五岁时就看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有的六岁时就开始阅读《红楼梦》,这让我既感到吃惊又感到惭愧,与他们相比,我实在是个没有文化的人。轮到我发言时,我说:当你们饱览群书时,我也在阅读;但你们阅读是用眼睛,我用的是耳朵。  相似文献   

7.
我和阅读     
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为什么?因为他们爱读书!爱因斯坦被誉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就是犹太人,他也爱阅读. 阅读的范围很广,可以是中外古典名著,也可以是文笔隽永的当代作品,还可以是其他好玩的文献书籍. 我开始阅读是受三个原因的影响:一、老师要求看;二、同学们都在看;三、阅读真的很有趣.  相似文献   

8.
马桶风波     
六个阔佬———一个日本人,一个俄国人,一个法国人,一个挪威人,一个德国人和一个美国人一同去逛商场。因为富有,他们几乎没有什么需要购买的了,只有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适逢商场正在大肆宣扬刚进的艺术马桶,六位富翁驻足而观。“这样新奇的马桶的确很不一般呀!买一个试试怎么样?”其中一个人提议。因为都是富翁,所以谁也不甘落后,你买得起我也买得起,最后每个人都打算买一套艺术马桶。日本人比较爱干净,于是买了一套“超级卫生马桶”;俄国人比较喜欢有质感的东西,于是买了一套“花岗岩马桶”;法国人比…  相似文献   

9.
我天生一副左嗓子,那歌声被同学们称作天籁之音。爸爸时常用一个经典的笑话评价我的歌声:有一百个死刑犯,面前有两种选择——是被枪毙,二是听我唱歌,结果九十九个人选择了被枪毙,只有一个人选择了听我唱歌,因为这个人耳聋。唉,还好音乐课上都是合唱,我可以滥竽充数,如果是课后,尤  相似文献   

10.
我班学生大部分都喜欢看连环画,课余时间一发现谁有连环画,大家就挤拢去看。有些学生,每天吃饭、走路都在看;有的在上课时也要看,简直成了连环画迷。他们还不加选择地把只适合于成人看的也借来看。我虽然一再制止,但没有效果。我订了一份“中国少年报”给他们看,也很少有人翻阅。他们反  相似文献   

11.
<正>有一个菲律宾人到日本观光,正巧下大雪,路边的积雪足有两尺多深。从未见过白雪的菲律宾人真是兴奋到了极点,一下游览车便欢呼着飞身跃进雪堆。但是,紧接着他便被送进了医院,原因是:他以为那白雪松软得如同鹅绒被,却不晓得下面掩埋着尖头的铁栅。有一个住在日本北海道的人到夏威夷避寒,到达旅馆时已是深夜。从冰封雪冻的北国进入热带的海岛,他真是太高兴了。他走到阳台,深深地吸了几口带着咸味的海风,低头看  相似文献   

12.
记忆的天空     
打开过往的橱窗,那些记忆不过是曾经芳香的花束,花落了,记忆也走到尽头。记忆的尽头是什么,不是甜蜜,不是悲伤,只是忘记。一年前不算遥远,但对我来说已经是事过境迁了。只是周围还残留着关于那时的林林总总,而我也蓦然明白,这些不过是梦想与梦想擦肩时掉落的碎片,就像流星一闪而过,再想看时,或许要等上千年。那时,我刚刚调到校文学社当小编,因为才大一,所以总是被学长学姐呼来喝去,脾气不佳的我,难免和他们大吵一场。日子一久,社里的人都怕了我这个老爸教武术的大一女生,不再差遣我,日子也因此变得快活起来。惟一我仍然害怕的人,就是文学社社长夏石,一个长得固然英俊,但却厉害得令人生厌的日本学生。和他难得说上几句话,即便说了,也只有被训的份儿。训过之后,我的思维便陷入混乱状态。我总是想:这个小日本有什么了不起的,瘦不啦叽,我一个过肩摔你就完蛋了!看你再拽个屁! 不久后我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某学生  相似文献   

13.
我曾听一位外国朋友这样说过:作为外国人,在日本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讨厌日本人。相反,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喜欢中国人。这位外国友人曾久居日本和中国。我不知道这样评价日本人是否合适,但我相信在中国生活过的诸位都会同意上述对中国人的判断。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久,就越喜欢中国人,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尽管他们缺乏卫生习惯,生活不甚讲究;尽管他们的思想和性格有许多缺点,但仍然赢得了外国人的喜爱,而这种喜爱是其他任何民族所无法得到的。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  相似文献   

14.
笑翻了     
在写这篇稿子以前,我一直在想:会不会让很多有铜牙铁齿的人跑去医院,给医院护士带来困扰。大家看后笑一笑就行了,可千万不要试哟!我不清楚中国的灯泡是不是跟英国的一样。在英国,灯泡包装纸上有警告:Donotputthatobjectintoyourmouth(不要把灯泡放进口中)。他奶奶的……哪有人会放这东西进口中?英国人都有点白痴。告诉你:世事无绝对!有天,我和一个印度朋友在他家中看电视,我们谈到这件事。他说他们小学教科书上也有特别提醒:灯泡放进口后便会卡住,无论如何都拿不出来。他十分肯定书上是这么说的。但我怀疑。我认为灯泡的表面很滑,如果可以…  相似文献   

15.
陈金梅 《中国德育》2014,(15):74-75
正学校食堂前面有一个小花园,午饭后我们常在那里小憩。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我带着学生刚走进小花园,就接到班主任集中开会的通知。如果立刻把学生带回教室交给看班老师,那就意味着美好的"午间十分钟"要泡汤了。孩子们都眼巴巴地望着我,目光满是期待和询问。我不忍心让他们失望,便和他们商量说:"如果你们能注意安全,按时进班,就可以在这儿玩10分钟。"孩子们大声欢呼起来。我和一个戴手表的孩子说好,到了12点钟就提醒大家进教室,然后便去开会了。据当天看班老师反映,刚过12点,孩子们就陆续走进了教室,没出现任何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16.
兔子咬人吗     
常言道:狗急会跳墙,兔子急了也能咬人。“这是真的吗&”我常常这样问大人,他们马上就回答我:“这是假的,是骗小孩的。”我开始还不相信。有一次,我在看《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时看到这样一些内容:“兔子是食草动物不吃肉,不咬人……”,我又看了《十万个为什么》、《人与自然》等等一些有关的书籍,哪本书上都说兔子不会咬人。我便相信大人们的话了。后来姥姥家养了一些兔子,有各种颜色的,好看极了,我很喜欢它们,但姥姥不让我去喂它们,还说:“这兔子,饿了一会儿再去喂它,它就咬人呢’你看。”边说边让我看她手上的伤。我想,人们都说这不可能…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我是一个高中语文教师,又做班主任工作。我的学生有许多人爱读文学作品,我也鼓励他们,并给以一定的指导。但由于这些作品中有的描写了男女爱情,我的做法便遭到某些人的非议。他们认为文学作品可以写爱情,但中学生不宜看写有爱情的作品。其理由是,学生看了这样的作品,会引动“春心”,闹恋爱。他们因此主张禁止学生看写有爱情的文学作品。我和另外一部分老师则不以为然。我们认为,爱情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如何提高英语阅读理解力,是每个学英语的人都很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做为一名教师,不但要自己提高,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阅读。 首先应要求学生多读一点东西,除课本外还应从报章杂志、世界名著中选取适当的内容,增加阅读量,这对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无疑是大有好处的。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一些摘录,也可以写写读后感。 但是,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指导学生阅读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掌握好阅读速度,要避免逐字阅读。因为这种阅读视域极窄,速度极慢,一段文章要花很长时间,而且由于逐个词看,对整个句子的理解也十分费力。所以,不要每个字都看,而要只了解大意,抓重点词汇理解整个句子,提高阅读速度。 另外,逐字阅读还有一个弊端,遇到生词便卡住了,有的人便会停下来查字典,如果赶到考试的时候不能查字典便犯了愁,就看不下去了。要克服这种毛病,就得把注意力放在句子和文章的主要意识上,而不是放到一个个词  相似文献   

19.
孙君飞 《课外阅读》2009,(16):24-26
《青年文摘》上一篇文章说.“现在的大学生几乎是零阅读”.有的大学生一年看一本书便不错了,一年能够看20到30本书的更是罕见。其实,也不能说他们没有一点儿阅读生活,闲暇时他们上网浏览,信奉“破万卷”不如“点鼠标”.凡是网上流行的小说或者热门帖子.他们都很熟悉.可谓如数家珍,所谓的“零阅读”只是传统书本阅读上的几近空白。  相似文献   

20.
<正>一、创境一读:建构阅读话题【揭题板书】师: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有一个人,他被千万中国人所怀念着、敬仰着,请看我在黑板上写他的名字——【出示詹天佑铜像;教师配乐诵读】百年沧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