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如何对待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古代社会性质的论述是当前古代社会研究中的一个症结问题 《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一期上,发表了金景芳先生的一篇论文,题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奴隶制社会的科学概念与中国古代史分期》。在这篇文章中,金景芳先生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奴隶制社会的科学概念”进行了概括。其主要内容是:  相似文献   

2.
中国占代史分期问题,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而又远没有解决的问题。早在二十年代就展开了讨论,当时主要是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在史学上的论战。解放以后,关于古代史分期问题的学术讨论才深入地开展起来。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50年至1960年。第二个阶段始于1972年郭沫若发表的《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然而真  相似文献   

3.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诗经》中的婚恋诗历来是人们广为传诵的。作为男女言情的婚恋诗在《诗经》中占了1/3,这些作品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民或美好或痛苦的婚恋生活,对于今天我们研究当时社会人们的爱情生活、社会问题等都有着极大的历史价值。本文试图根据婚恋诗内容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类论述。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辩证法大体可分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辨证法、以孙子为代表的兵家辨证法、以《易经》为代表的儒家辨证法等三种类型,其核心为对立统一。中国古代辨证法的基本精神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相通的,并为中国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今天我们从总体上把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由此引发对民族生存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哲学思考,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在揭示晚明社会诸多社会现象的同时,深入地、细致地、形象地再现了当时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晚明女性文化和心理不可多得的材料。其文化价值不仅开中国市井小说之先河。而且影响了中国人对文学作品审美对象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6.
中日两国诗学有着特殊的血缘关系。日本诗歌在奈良时期受中国诗学及唐代诗歌影响草创发端,以《古事记》、《怀风藻》和《万叶集》等为代表的日本古代书面文学均有受中国古代诗歌影响的明显痕迹。这些诗文集大约产生于公元8世纪左右,当时正值中国唐代诗歌的繁荣时期,也是中日文化交往的鼎盛时期,很多日本学问僧来中国旅居学习,并将唐宋诗引入日本,从而促进了日本诗学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红学是关于《红楼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的一门学问,红学的发展就是人文社会科学理性化发展的过程,它允许人们不断尝试从新的角度分析《红楼梦》,得出科学结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结构模式,探讨《红楼梦》社会结构模式,我们通过这两种模式的比较,发现《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结构模式的形象性总结,却与中国古代社会结构模式有明显的区别,于是得出一些推论。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价值观念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知识分子价值观念的嬗变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当时,林则徐、魏源仍停留在西方物质器具的表面,未探究西方文明的深层结构。继而严复对中西价值观体系进行全面分析比较,他的《天演论》启蒙了一代进步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革命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古代戏剧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之苑中的一朵奇葩。在对高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几个古代戏剧片段的教学中,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是一种十分必要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以《窦娥冤》《西厢记》和《牡丹亭》为例,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比较阅读。一、作者作品——横看成岭侧成峰《窦娥冤》是元代杂剧艺术创始人、"元曲四大家"之首的伟大戏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作品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揭露了黑暗的社会现实,表现  相似文献   

10.
吕振羽(1900—1980),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曾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创,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等多部史著,力辟榛莽,雄踞史坛,影响颇为深远,撰著于三十年代的《中国政治思想史》,也是一部具有开拓意义的史学著作。一、首次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整理的中国思想发展通史《中国政治思想史》脱稿于1936年8月,1937年6月由上海黎明书局出版。这是一部严格按照马克思主义科学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原理对中国思想发展史的探索。文章开篇即言:“社会思想是上层建筑之二的东西,”“受着社  相似文献   

11.
《星期评论》、《建设》是五四时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报刊,是戴季陶为代表的国民党人以此为阵地介绍、研究社会主义的刊物,它们在关于俄国革命与苏俄政府,关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施,关于中国的社会、经济问题,关于中国的劳工问题等方面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做出了贡献,但以戴季陶为代表的国民党人的阶级立场决定了其对马克思主义只是功利利用,即把三民主义当成"本",当成他研究社会问题的指导原则,而把马克思主义当成"用",当成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工具。其信仰与阶级立场也决定了戴季陶本人最终不可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2.
宁可先生的隋唐五代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可先生的学术研究,从专题来说,主要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及敦煌学等;就断代而言,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汉代和隋唐五代,并延及宋代,乃至明和晚清(近承宁欣师姊相告,宁可先生正在撰写一部《六至十四世纪的中国社会生活》,则其断代研究已至宋元明)。宁可先生早年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史、农民战争史和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我从事学评论研究要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当时我在华师的京山分院工作,开始发起搞马列论研究,后来成立了马列论研究会,这是当时全国最早成立的几个学研究团体之一。学会正式成立后,我便离开了,于1979年转而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理论。这是因为一是继续研究马列论,要求外语比较好,而且最好懂德、英和俄;二是资料不全,仅凭国内有限的几本资料很难使研究深入;三是过去对古代诗歌理论、散理论的研究比较多,研究小说理论的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古代认为写诗才是正道,写小说没有社会地位,研究小说就更没地位了。在五四以后,这种情况依然存在。中国20世纪最早的一部《中国学批评史》都没有谈到或少有谈到小说理论。那时我花了几年的时间,与另一位合作合了《明清小说理论批评史》,这是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第一本作,有60多万字,虽然不能说是很精,但内容比较丰富,探索性比较强,资料较全,澄清了一些模糊观点。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幽明录》的思想价值被人们忽视,作为古代志怪小说的优秀代表作之一,《幽明录》以神怪的内容,犀利的笔法,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变迁中思想文化流派的冲突与融合,以独特的角度展示出文学的真实性与典型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新拓展─—评赵兴勤先生的《古代小说与伦理》晓彬中国古代小说,是小说家以语言这一社会创造物作为媒介所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伦理,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所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它规范、调节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受到伦理所规范、调节的社会生...  相似文献   

16.
吴汉全主编的5卷本《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以学科建设立论,将建设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学科作为基本任务,梳理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历史进程,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的努力方向。5卷本《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启示:一是多学科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二是"立足中国"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三是高度重视并发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基础;四是注重史料的积累及整理。  相似文献   

17.
新编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中国古代史》(限选)全一册(以下简称“新课本”)跟高级中学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以下简称“旧课本”)一样,都是章节体教科书。比较两者的目录,我们不难发现,新课本编写思想的革新,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摆脱了社会发展史体系的束缚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要经历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占有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以及社会主义制度(共产主义制度)五种社会形态。这是就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而言的,它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8.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瑰宝,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起着推动作用。它是首部在中国历史上保存非常完整的哲学文化著作,是中国唯一在世界上翻译印刷的数量仅次于《圣经》的中国古代经典著作。《道德经》中的文化负载词力图真实反映当时中国传统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及当时的历史文化。在对《道德经》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过程中,应从哲学角度对比《道德经》文化负载词的差异,借此来说明文化负载词在翻译发过程中呈现的多变思想,并通过对比五大类的翻译研究过程中文化负载词的差异,研究如何使《道德经》的文化负载词翻译更为清楚更为直观。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实学传统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之一。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批判继承了中国古代实学传统中的务实求实、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经邦济世、自强不息的思想精华,同时,赋予中国古代实学以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国古代实学提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高度。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新实学  相似文献   

20.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8(6):F0002-F0002
葛志毅,1947年生,黑龙江哈尔滨人。1982年北京大学毕业。获史学硕士学位;1988年吉林大学毕业,获史学博士学位。先后执教于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现为大连大学教授,辽宁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从事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研究,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