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今科 《今日科苑》2008,(7):39-40
据美国《今日美国报》报道,人造肺技术已处于最后冲刺阶段,很快就能为肺功能严重衰竭的患者提供人造肺——至少是一个可供短期使用的设备,帮助患者度过呼吸功能丧失和接受肺移植之间那个薄弱的时间段。人造肺将临床试验有科学家称,这种状况将很快  相似文献   

2.
《发明与创新》2004,(11):27
日本北里大学人造皮肤研究中心黑柳能光教授研制出一种新型人造皮肤,为重度烧伤及褥疮患者带来了福音。据《日经产业新闻》报道,重度烧伤及褥疮患者的皮肤损伤可达真皮层,即使进行植皮手术也很难治愈。黑柳教授研制的人造皮肤是一层由胶原和透明质酸制成的特殊海绵,海绵上附有志愿者提供的皮肤细胞。这种人造皮肤平时需冷冻保存,需要时解冻即可使用。人造皮肤附着在伤口上,海绵中的胶原、透明质酸及海绵表面的皮肤细胞能促进患者自身皮肤细胞的增殖及伤口愈合。伤口愈合后,部分海绵会被伤口吸收,而人造皮肤上原来附着的人体细胞会自然脱落。…  相似文献   

3.
李一平 《今日科苑》2009,(13):51-51
提起人造鼻子、人造舌头,大部分人会想起人造器官,但这里提到的人造鼻子却不是安装在人身上的,而是应用于更广泛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判断病人感染的病菌种类在柏林心脏中心,一个由德国罗斯多克系统技术公司研  相似文献   

4.
人造心脏     
正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退休教授理查德·万普勒博士发明的人造心脏有望实现心脏的永久性修复。该人造心脏的活动部件是钛合金涂层的空心杆,在钛管内前后穿梭,悬挂在流体动力轴承上的管内。该人造心脏产生了一种模拟人体自然脉搏的血流,这种设计不仅能减少凝血的出现,还可以降低消化道出血和中风的风险。人造心脏的电源来自一个组合控制单元和可充电电池组,可以将其放在口袋里或佩戴在腰带上。  相似文献   

5.
易立 《发明与革新》2010,(10):15-16
据《每日邮报》报道,美国科学家前段时间成功研制出新型“人造血液”,将在5年内用于救治战场上的伤兵。这种“人造血液”和真正的人体血液有何区别?能广泛用于医学领域吗?  相似文献   

6.
李一平 《金秋科苑》2009,(13):51-51
提起人造鼻子、人造舌头,大部分人会想起人造器官,但这里提到的人造鼻子却不是安装在人身上的,而是应用于更广泛领域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北极圈附近生活的居民易患忧郁症,自杀率、酗酒率均为世界最高,其主要原因是那里“长夜难明”,极夜笼罩下的人们倍感压抑。为此,人们一直盼望着能有一个人造月亮在极区上空高悬普照,帮助人们消除心理上的阴影。俄罗斯航天专家实施人造月亮试验计划的消息一经发布,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这已不是首次进行类似试验了。有人认为1993年进行的首次人造月亮进行试验,可与当年哥伦布乘木船扬帆驶向  相似文献   

8.
医疗保健     
《科技新时代》2007,(12):63-64,66
AQUEA SCIENTIFIC 公司WASH—ON防晒产品遮光剂与香皂的完整结合;THINK-A—MOVE公司E-MACC控制器用舌头控制的轮椅;WR MEDICAL ELECTRONICS 公司 SNIFF MAGNITUDE 测试器嗅出阿茨海默症;TOUCH BIONICS 公司I-LIMB机械手第一个拥有5个灵活手指的仿生手;MCS公司BIOLUNG人造肺让肺病患者轻松地呼吸。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生活中的人造器官正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人造心脏可赐予患者第二次生命,人造耳蜗可使失聪者重获听力,人造肢体可使瘫痪者重新站起来……人造器官究竟有多神奇?就让我们跟随“身体”的步伐,沿着“器官”的隧道,进入人造器官的多样世界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卫星电视、卫星探测、卫星通信、GPS等电子技术、电子产品的滥用,导致地球上几乎无处不在的人造电磁波的辐射总量不断呈上升趋势。这些以微波信号为主的人造电磁波的神奇功能,除了使我们享受到现代化的生活之外,就是它还能像微波炉那样对地面物体产生加热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头颅可以移植,猴头已有移植成功的例子,人头移植成功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有人提出:人的心脏可以人造,称为“人工心脏”,那么人的脑袋是否也可以人造,即“人造脑袋”是否可能造得出来? 其实,自从人造心脏问世,并在人体上作了植入试验以来,人造脑和人造脑袋,亦在美国开始研制了。70年代初期,美国斯坦福大学利尔德教授,仿照人脑的神经组织结构,又仿制出一个很简单的“人造脑”样品。他的办法是从刚死而脑神经元未坏的大脑中,取出许多神经细胞单独加以培养,让这些神经细胞离体后继续存活,甚至继续分裂繁殖。然后,再把若干个神经元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极简单的人造脑组织,具有记忆能力。这是世界上最早  相似文献   

12.
光灿 《世界发明》1997,(8):12-12
在美国纽约特罗伊实验室里,两面小旗来回摇动.这是人造肌肉给出的摇旗信号。这两面小旗安装在聚合物艇胶体的电极上,当给它与人体肌肉收缩速度一样的脉冲信号时,它能作出反应。研究人员认为.这是研究人员和假肢制造者花了几十年时间.向“人造肌肉”研究迈出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3.
技术的进步使我们不久就能用病毒大小的计算机取代DNA来设计人造微生物,并且可以不受蛋白质的限制而用硅、金属及其他材料复制这些微生物本身。这么做的一个可能的结果是“灰胶问题”。灰胶有很多功能并有极强的自我复制能力,它能在任何它所附着的物体表面上复制自己,它能以太阳、人造光源和化学燃料作为复制的能源。若把肉眼看不见的一点灰胶放在房间里的桌子上,如果平均每10分种它自我复制一次,那么用不了4小  相似文献   

14.
纽约大学物理学家最近开发出一种模仿生物组织内细胞间粘合方式的新系统,能用于从生物适应性化妆品到人造组织工程等多种工业生产中。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相似文献   

15.
1.生命系统(平衡、步行、发声、身体摆动、感觉、表情、调节运动等);2.造型解质(关节能自由运动的金属覆盖体,一种盔甲);3.人造肌肉(在上述盔甲上有肉体、静脉、性别等身体的各种形态);4.人造皮肤(含有肤色、机理、轮廓、头发、视觉、牙齿、手爪等)。智能机器人组成  相似文献   

16.
正"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很多人小时候,都唱过这首儿歌。只是,在一批批科学家们的努力下,"人造太阳"已经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科学模仿的"人造太阳",是一种通过可控热核聚变形成的清洁能源,它可以有效解决世界能源紧缺问题。目前,全球科学家们研究实现可控热核聚变的路径主要有两种:磁约束聚变和惯性约束聚变。在惯性约束聚变的道路上,雷洁红已经默默地走了14年,也许"人造太阳"真正实现还需要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7.
骨折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它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人造骨的应用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使得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健康。本论文主要对如何采用正确的力学试验方法进行试验,从而使人造骨满足体内各项要求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人造骨的社会意义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从古到今,人们就幻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够像鱼一样,在水中自由呼吸,尽情遨游。 为了帮助人类实现移居海洋的梦想,科学家尝试发明一种可以帮助人类在水中呼吸的人造鳃。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关于人造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高通透性薄膜制造人造鳃上。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5):334-I0003
一只苍蝇停在你的脸上,轻微的触感使你马上察觉到了它。怎样使机器人或人造肢体的“皮肤”也拥有这样的灵敏度?美国科学家在这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制出能感知微小压力的人造皮肤。  相似文献   

20.
科技快递     
《百科知识》2013,(24):10-11
“人造鸡蛋”上餐桌 美国一家公司研发的一种可替代鸡蛋的人造食材日前开始在全美各大超市出售,并有望于不久之后进入中国市场。这种名为“超越鸡蛋”的人造鸡蛋主要由从豆类植物中提取的蛋白质构成,可用于多种食品制作。与普通鸡蛋相比,这种人造鸡蛋除了可以有效降低超过40%的成本,也更加环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