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环外交”和战后初期英国的欧洲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初期,英国在对外关系方面尤其是在处理对欧政策上,采取了以英联邦和英美特殊关系为基石的“三环外交”政策,藉以重温昔日大国的荣耀,充当欧洲乃至世界霸主,然而,“三环外交”政策带有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英国在其外交实践中付出了沉重代价。  相似文献   

2.
均势和孤立主义是英国欧洲政策的一贯立场,但二战的后果使这一传统政策在战后初期发生了转变。英国不但企图拉住欧洲,缔造“世界第三力量”,而且第一次在和平时期主动与欧洲国家结盟。这是英国欧洲外交在观念和实践上的真正变化。这种变化所引起的政策调整促成了“三环”外交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三环外交”和英美特殊关系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联入手 ,介绍战后初期英美特殊关系在经济领域、联合抗苏以及建立西方国家联盟等方面的表现。英美特殊关系成为“三环外交”基石的原因 ,是英美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双方的亲密合作 ,联合起来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蔓延的共同渴望以及战后英国实力下降等等。英国将英美特殊关系作为“三环外交”的基石取得了一定效果 ,但战后初期英美关系中也存在着矛盾  相似文献   

4.
战后初期,英国在对外政策上坚持“三环外交”的方针,把对美和对英联邦的关系放在对欧关系之上,企图借助英美特殊关系和同英联邦的联系来支撑它事实上难以维持的世界大国地位。面对欧洲一体化的启动,英国由最初的置身事外甚至对立,转变为由于形势所迫不得不申请加入欧共体。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三环外交"和英美特殊关系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联入手,介绍战后初期英美特殊关系在经济领域、联合抗苏以及建立西方国家联盟等方面的表现.英美特殊关系成为"三环外交"基石的原因,是英美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双方的亲密合作,联合起来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蔓延的共同渴望以及战后英国实力下降等等.英国将英美特殊关系作为"三环外交"的基石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战后初期英美关系中也存在着矛盾.  相似文献   

6.
战后初期和五十年代英国对西欧联合的政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欧国家联合自强,是战后世界历史的重要现象。今天联合的西欧已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之一。然而人们发现,作为欧洲主要国家之一的英国,对西欧联合却长期采取了消极乃至“拖后腿”的政策,直到六十年代初才申请加入西欧共同市场,七十年代初才正式加入。联系丘吉尔的“欧洲合众国”的响亮口号,人们要问,英国在战后初期和五十年代对西欧联合到底持何主张?它如何看待自己与联合的欧洲的关系?原因何在?本文试就此初作探讨。  相似文献   

7.
麦克米伦的对欧政策之所以发生转折,是为了适应国际局势的变化和挑战,从而着手调整英国传统外交模式下的比重和次序,以维护不列颠的大国形象和地位,正是因为决策的出发点和关注点仍然未脱“三环”的窠臼,因而尽管麦克米伦在主观上作出超越传统“三环外交”模式的抉择,但在外交实践中还是兼顾既往的利益关系而不自觉地落入了俗套。由此可见,即使以灵活机动称的英国实用主义外交策略也一时难以应对传统事物对变革的固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法国丧失了欧洲大国的地位,美国成了统治全球,特别是独霸欧洲的真正盟主,西欧许多国家都在紧紧地追随着美国,但是拥有大国之梦的或高乐将军却极力为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而不懈奋斗。他曾提出著名的“第三势力”构想,坚决捍卫法国的独立外交路线,从二战到战后,特别是执政期问,他不断探索和实践维护法国大国利益的独立外交思想和原则,成功地制定了能够提升法国大国地位和影响的外交政策与策略,对法国今后外交政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浅谈邱吉尔的“三环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邱吉尔的“三环外交”徐凤传(临沂师专历史系)邱吉尔是英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二战期间任首相,曾获得反法西斯战争“三巨头”之一的称号。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时势造就了这位英雄。早在邱吉尔第一次任首相时,就为英国战后的世界地位着想,曾提出他的“三环外交...  相似文献   

10.
二战结束以后,英国虽然对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以适应二战后世界政治关系、环境的变化,但是传统的政治文化仍然左右着英国的外交政策,这对战后英国与欧洲一体化组织的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详细论述了英国传统政治文化对二战后英国与欧洲一体化关系的影响,指出正是传统的政治文化下诞生了"三环外交"政策,使英国两大政党在执政期间,在战后初期外交政策上都选择了超然主义原则或孤立主义原则,研究这一看课题希望能够对我国处理区域政治经济一体化问题上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1948年丘吉尔提出了三环外交,这标志着英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转变。三环外交的出笼,有着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从历史的方面看,三环外交是英国放弃光荣孤立之后的必然选择。从现实方面看,三环外交是英国实力变化的无奈选择。英国想通过三环外交,成为世界上的第三种力量,继续保持自己的大国地位,谋求其全球利益。  相似文献   

12.
英国工党布莱尔政府自1997年5月执政后,又于2001年5月竞选蝉联成功,在布莱尔执政的两个任期八年里,其在外交方面在“第三条道路”的理论框架下基本上是采取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继续执行英国传统的“三环外交”思想,力争在欧美发挥枢纽桥梁作用,使英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有所回升。但是在其第二个任期里,尤其是自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布莱尔一味追随美国的反恐战争,丢掉很多“要使英国融入欧洲”的原则,导致“新、老”欧洲分裂,得罪了法、德等主要盟国。英国对外关系以及长期塑造的欧美“桥梁”既面临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3.
均势外交是英国传统的外交政策,它对英国社会和欧洲政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一对外政策的确立取决于英国特殊的地理位置、政治、经济等因素,均势政策在历史上对维护英国利益、保持欧洲平衡起了非常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二战后,西欧欣起了“联合运动”的高潮,各国政府纷纷根据自己的国家利益与所处的国际环境表明各自的态度,英国因其独特的地缘位置与外交传统形成不同于欧陆的经济,政治利益,在对欧政策的影响下,它主张经济上建立“欧洲自由贸易区”,从1949年到1959年,英国经历了实现欧洲建设构想的努力与挫折,由于西欧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英国最终决定调整政策,融入一体化之中。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法国丧失了欧洲大国的地位,美国成了统治全球,特别是独霸欧洲的真正盟主,西欧许多国家都在紧紧地追随着美国,但是拥有大国之梦的戴高乐将军却极力为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而不懈奋斗.他曾提出著名的"第三势力"构想,坚决捍卫法国的独立外交路线,从二战到战后,特别是执政期间,他不断探索和实践维护法国大国利益的独立外交思想和原则,成功地制定了能够提升法国大国地位和影响的外交政策与策略,对法国今后外交政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欧内斯特.贝文是英国历史上伟大的外交家,也是战后英国的首位外交大臣。他的外交思想和实践活动深刻影响了以后历届政府的外交政策。贝文外交思想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是帝国情节、个人经历、外交传统、战后形势四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基辛格是冷战时期重要的国际关系学者和战略谋划大师,亦是尼克松政府外交决策机制中的核心成员之一.由他和尼克松总统搭档的“二人团队”垄断性地掌控美国外交战略,在世界舞台上掀起层层波澜,推动大国关系和国际格局的纵深发展.以中美关系“解冻”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为分析案例可见,伴随尼克松时代美国外交决策机制的调整,基辛格作为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在美国外交权力谱系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卓著地位得以确立和不断强化,并通过个人色彩浓厚、目的明确的秘密外交重构国际格局.  相似文献   

18.
英国长期以来坚持奉行“光荣孤立”政策,推行“均势外交”,以欧洲为外交重点,但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其他帝国主义列强积极缔结同盟应对复杂多变国际局势之时,却游离于三国同盟和法俄同盟之外,坚持以国家利益为宗旨,实施远交近攻战略,与亚洲崛起的日本谈判签订了《英日同盟协定》。这种“先亚后欧”的外交战略抉择,是英国长期以来奉行“光荣孤立政策”外交的重大调整转变,也是英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实力的具体体现和均衡理论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维护国家利益和追求经济利益是近代英国外交政策制定的根本出发点,“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是英国外交奉行的至理名言。对于欧洲大陆.近代英国一直实行均势政策。  相似文献   

20.
体育外交是以体育为内容载体,以对外交往和交流为形式的外交模式。冷战结束以来,“棒球外交”、“篮球外交”、“足球外交”等广为世界各国所用。近年来,体育外交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青睐,许多国家都选择用体育外交来改善国际间关系或者宣传本国的文化和价值观,扩大本国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